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连接农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办学理念落后、服务能力弱、面对部属高校和专门性科研机构的竞争、政府和社会支持不够等,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利条件。政府要为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地方高校应更新观念,重新定位,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格局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向农村地区输送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化、农业管理等方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短城乡差距,助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急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力量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浅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地方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本文针对吉林市的各大高校专业进行研究统计,提出校村互动实现校村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及自治区科学技术大会的相继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被纳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计划。地方高校如何利用人才和科技的双重优势,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涉农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在对宁夏大学“十五”期间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绩进行概括的基础上,阐明了“十一五”期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以期达到共建和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新农村建设对接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标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全面发展。其核心任务是农村人口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地,必须从思想认识、办学模式、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提高与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度,有效推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科技和教育需求过剩与高等农业院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定位: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四得"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扶持农业企业,带动地方经济;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引导相关资源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教育部、科技部为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依托江苏农村发展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实质性运转,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定向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建立新农村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和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的地方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教和人才的优势。本文以吉林省某农业院校为例,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水平。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刍议农业高职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丽  龚文广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207-208,2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对接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是摆在农业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对接的必要性和培养农村人才的一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时期农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几十年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高校传统优势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英语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的意义。就其语义分类和用法及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地方标准中有关降水集中期的定义,统计1971~2008年4~9月的降水集中期,并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做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8年4~9月期间,6~8月是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雨量较多的月份,4、5、9月是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雨量较少的月份。随时间变化,全省6~8月降水集中期及其雨量呈可能增多趋势,4、5、9月呈可能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气象微博的服务特点和开展情况的初步探讨,提出了针对气象微博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泡发芽培养方法改变水稻分子内部构象,测定其变性淀粉果胶酶活力的变化,选择最佳浸泡发芽条件并测定变性后淀粉灰度。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方式为浸泡4 h断水10 h,加碱量为0.03%Ca(OH)2,培养时间为2.5 d,在25℃条件下发芽6 d,变性淀粉果胶酶活性最高,灰度较好。从而成功实现对发芽水稻变性淀粉果胶酶活性及其灰度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分析及其实施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相继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并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两个挂钩在政策内涵、政策目标、切入点、适用范围及实施机制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增减挂钩是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延伸和特例,而人地挂钩则是增减挂钩的拓展和延伸。本文在详细分析两个挂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人地挂钩的试点工作中,一是应以内涵城市化作为实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的引擎;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规划的引领作用,稳妥推进;四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人地挂钩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加快构建挂钩指标公开交易平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冬小麦的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冬小麦的耕种面积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冬小麦的种植管理、病虫的防治,已成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国种植冬小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通过网络表达民意,激发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又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在互联网政治上,要善于梳理、整合网络民意,对网民加以引导,实现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合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展历程、研发成果、示范进展与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阐述大陆及台湾地区精准农业发展现况 ,提出应组织相关研讨会、建立精准农业合作示范区域以及推动学者间互访等方式 ,以达到两岸精准农业技术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闫敏 《古今农业》2008,(4):99-104
明清时期烟草的传入和传播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国内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建国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七个方面:烟草是否我国本土原产作物、烟草的传入时间、烟草的最早传入地、烟草的传入途径、烟草在全国的传布状况、烟草在我国迅速传播的原因、烟草的传入对我国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虽然烟草的传入和传播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和传播问题的研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仍然需要学者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