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血不循经,溢于脉管外的病证,称为血证。便血是血证中的一种,又名大便拉血、大便下血。有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之分,血色暗红者为远血,血色鲜红者为近血,远血者,病在小肠或胃;近血者,病在大肠或肛门。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发病较多。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实热便血和虚寒便血两种,实热便血多因暑月炎天马、骡剧烈运  相似文献   

2.
<正>动物便血又称出血性肠炎,是因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疾病,分实热便血和虚寒便血两种。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两种情况。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病在大肠或小肠;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近血,病在直肠或肛门。1病因病理(1)实热便血多因暑月炎天,家畜剧烈劳役或久渴缺饮,饲料燥执,以至执毒郁积于胃肠,进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血离经路,外溢于胃肠而致其患。  相似文献   

3.
牛便血是常见病,又称出血性肠炎,是大便带血的一种疾病。临床一般分为2种类型,即实热型和牌虚型。病牛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两季较多见。临床可分为先便后血或先血后便。先便后血,血色暗者称远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近血,远血病在小肠或大肠,近血病在直肠或肛门。1病因实热型,多因天气炎热,劳役过度,久渴失饮过甚或喂变质霉烂饲料,脉络受扬血溢胃肠道中,随粪排出,故称便血。脾虚型,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过度劳役或为其它病的后遗症,引起中气亏虚,以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胃肠,发生便血。2辩证…  相似文献   

4.
<正>牛便血即大便下血,是因脾胃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一种病症,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上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之别,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远血者,病在大小肠或胃俯,近血者,病在直肠或肛门。笔者经历7年对34例病畜协助诊疗,成功治愈32例,现就牛便血的发生原因、辨证施治方法总结如下,供  相似文献   

5.
远血与近血     
家畜便血,又名拉血、下血、或出血性胃肠炎。是因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疾病。便血多发生于牛,其次为马、猪,以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临床上可分为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两种。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远血者病在小肠或大肠;近血者病在直肠或肛门。所以说:“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治疗使血病畜,用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灶心黄土)治疗远血症;用当归赤小  相似文献   

6.
牛便血亦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诊疗不及时,可引起不良后果.一般春、夏季发病较多.1 病因牛便血症有两种:粪前下血鲜红者为肠导致(实证),便后下血为脏毒(虚证)导致.皆因力伤与感受热邪所引起.原因有二,其一是外感风热,肺受其邪,下移大肠,热伤肠路,血溢脉外,淤注肠中,随便而下;其二是劳役过度,饲养不善,致使脾虚而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二者宜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牛大便带血在临床上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先便后血、血色呈暗红色,称远血,一种是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色,称近血。发生此病不分性别、年龄,一般在春季、夏季发病较高。病因:血属阴,统于脾,赖阳气而远行。出血可因热邪而起,亦可由气不足、脾失流摄而致。春天牛饮桃花水,饮水不洁,夏季天气炎热、劳役过度、食霉败草料、湿邪热毒拥遇胃肠,灼伤阴络、迫血妄行,脾胃受损、脾气衰弱、失于流摄、而血不归经、泛溢大肠、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便血。另有  相似文献   

8.
奶牛便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造成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较大的疾病之一。一般来说,凡血随粪便而下,在排粪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统称为便血。《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  相似文献   

9.
仙人掌合小承增液汤加味治疗奶牛便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便血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凡血随粪便而下,在排粪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统称为便血.<景岳全书>曰:"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在广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笔者在临床上以往常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甚理想.而用自拟仙人掌合小承增液汤治疗黑白花奶牛便血63例,治愈61例,有效率为98.5%,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便血即粪中混有血液,是黄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近血和远血之分。《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在小肠,或在胃,粪便色黑或紫暗”;“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在广肠,或在肛门,便血鲜红”。笔者在兽医临诊实践中共治疗重症便血病牛47例,治愈47例,治愈率达100%,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牛便血是我们在养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叫出血性肠炎,是大便带血的一种疾病,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年老体弱者发病为多,口轻体壮者则少见。死亡率不高,但对机体影响很大。便血主要是指大便下血。我国中兽医学把便血分为远血和近血两种。先便后血为远血(肠的远端出血),先血后便为近血(直肠或肛门出血)。中兽医把便血审因辨证分为湿热型、虚寒型、寒热错杂型和气血双虚型等。临床上多见者为湿热型和虚寒型两种,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黄牛便血的治疗李长林(吉林省辉南县计委135100)黄牛大便带血在临床上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先便后血,血色呈暗红色,称远血;一种是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色,称近血。发生此病不分性别、年龄。春季发病较高。1、病因血属阴,统于降,赖阳气而远行。出血可因热邪而起...  相似文献   

13.
黄牛便血在兽医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夏、秋炎热季节,发病急、病程短。《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便血17例,除1例未及时抢救死亡外,另外16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4.
奶牛便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凡血随粪便而下.在排粪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统称为便血。《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奶牛便血12例.除1例未及时抢救死亡外.另外1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1.7%,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阻塞又称肠便秘、肠秘结、肠内容物停滞.马属动物肠阻塞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肠管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粪不能后移,致使某段或几段肠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疝痛病,一般以大肠和小结肠阻塞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 ,多因暑热兼湿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 114群 ,共 7980 0余只 ,治愈 70 2 2只 ,治愈率 96 .6 8%。1 病因病机暑热炎天 ,湿气过重 ,或喂腐败变质饲料 ,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 ,致使湿热内结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水谷并走大肠 ,症见泻下 ;湿热内蕴 ,有热则腐 ,损伤血络 ,故粪中带血且腥臭 ;湿热蕴脾 ,久不解 ,湿得热熏蒸 ,热得湿而愈炽盛 ,胆液为湿热所郁 ,则不循常道疏泄 ,溢于肠道 ,故粪便绿或黄 ;暑热炎天 ,体内积热 ,热积心肺…  相似文献   

17.
1 症状及辨证 1.1 便血虚证多是先便后血,毛焦体瘦,病程较长,不愿走动,食欲渐减,血色较暗. 1.2 便血实证则多表现为先血后便,有的粪血混合,色鲜红,脉洪口赤,粪干尿短,喜饮冷水,不反刍.2 方剂及用法白头翁50g、炒地榆40g、白芍30g、当归40g、黄柏30g、黄连30g、苦参40g、炒侧柏叶40g、甘草20g,以上中药粉成细末,煎服,一日2次,连用3天.  相似文献   

18.
便血是指牛粪中带血或以完全下血为主证的一种疾病,不论先血后便还是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统称为便血,此类病多见于夏秋季节。1病因分析与辨证中兽医认为,热毒郁结胃肠,热盛迫血妄行,遂成便血(湿热型),或饲养管理失常,引起中气亏虚,脾虚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肠内而引起便血(脾虚型)。  相似文献   

19.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多因暑热兼湿,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114群,共79800余只,治愈7 022只,治愈率96.68%. 1病因病机 暑热炎天,湿气过重,或喂腐败变质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致使湿热内结,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水谷并走大肠,症见泻下;湿热内蕴,有热则腐,损伤血络,故粪中带血且腥臭;湿热蕴脾,久不解,湿得热熏蒸,热得湿而愈炽盛,胆液为湿热所郁,则不循常道疏泄,溢于肠道,故粪便绿或黄;暑热炎天,体内积热,热积心肺,耗津成痰,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故现精神沉郁,甚者昏厥死亡;若痰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故现惊厥强直,直至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犬细小病毒病又称为犬传染性肠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由犬细病毒引起的出血性肠道传染病,是犬危害极大疫病之一。1临床症状1.1肠炎型多发于2月龄以上的犬,老疫区多见该型,潜伏期为7~14d,病犬表现肠炎症状,一般先呕吐后腹泻,先吐出食物后吐出黏液或黄绿色液体,有极少数后期呕吐暗红色带血胃液,排黄色或灰色稀便,后变为番茄汁样带血稀粪,散发难闻的腥臭味。严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