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证是马属动物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宁夏灵武山区属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多年干旱,草原缺草。群众饲养的大家畜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放牧,牲畜在无草可食的情况下,啃食草根,随草根进入畜体的沙土逐日增多,引起肠管机能紊乱,现慢性炎症过程,最后造成一段或几段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以,沙结是山区马属动物的多发病。根据本人门诊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斌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3,8(1):45-45
周期性眼炎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眼科疾病,常使患眼失明,降低使役能力。病初多是突然发生,以后则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症状相同,但一次比一次加重。有的一只眼发作,有的两眼同发,或者交替发作,也有一只眼失明后,另一只眼再发病的。总之,病的反复发作是本病的主要特征。1症状病的初期为虹膜睫状体炎,接着,逐渐侵害整个眼球,有的病例出现虹膜化脓,脓汁常流入眼房,眼睑肿胀、难睁,眼结膜及眼球结膜充血,怕光、流泪、流稀样眼屎,局部增温,2~3日后角膜出现混浊呈蓝色或蓝白色,有的看到树枝样的丝状新生血管,从球结膜伸向… 相似文献
3.
周期性眼炎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眼科疾病,常使患眼失明,降低使役能力.病初多是突然发生,以后则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症状相同,但一次比一次加重,有的一只眼发作,有的两眼同发,或者交替发作,也有一只眼失明后,另一只眼再发病的.总之,病的反复发作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5.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肺小叶或肺间质的炎症,临床上以马、骡、驴较为常见。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马、骡、驴支气管肺炎89例,(马16例,骡21例,驴52例)均予治愈,现报告如下。1病因本病多因长期负役过重,饲喂变质霉败饲料,气温骤变,寒冷侵袭,风吹雨淋,加之饲养管理不善以及流感。肺炎等其它疾病继发均可引起该病。2症状病畜精神不振,被毛逆立,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39.5-40.5℃,咳嗽、流浆性或粘性鼻液;听诊肺部有湿性或干性罗音,气喘。病重者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可达70-105次/分,呼吸频率达60-85次/分,结膜… 相似文献
6.
<正>马属动物咽喉炎在兽医临床较为多见,尤其寒冷季节发病更多。导致发病原因主要是:原发性,如感冒等;继发性,如某些传染病;机械性,如刺伤等。咽炎、喉炎虽然临床上有区别,但咽与喉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症状
马属动物结症是由于肠内容物蓄积,并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腐败发酵,继发肠臌气,疼痛引起膀胱痉挛而尿闭等。 相似文献
8.
马属动物咽喉炎在兽医临床较为多见,尤其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笔者10余年来,采用中药组方试治家畜(主要是马类动物)咽喉炎30余例,治愈率达93%以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马属急性胃肠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中兽医称之为肠黄,是胃肠四层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的严重炎症,不仅胃肠壁发生瘀血、出血、化脓、坏死等变化,同时呈现自体中毒症状。此病来势猛,发病快,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死亡。多年来,笔者采取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破伤风俗称干痂风、锁口风,是马属动物较为常见的疫病.当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不仅疗程较长,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范围推广.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发现中西医结合对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具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呈持续性痉挛,并对外界刺激反应兴奋性增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9例,治愈7例,治愈率为77.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属动物肠阻塞属于腹痛性疾病,是腹腔和盆腔各组织器官内感受器疼痛性刺激发生反应所表现的综合征,祖国兽医学称为"起卧症",又名结症、便秘、秘结.伴有腹痛综合征的一些疾病,病情重剧,病程短急.这类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剧复杂,故在诊断上,既要全面系统,又要快速准确,常见于马骡、少见于驴,发病率高,失治误治会导致患畜死亡.一般以大肠和小结肠阻塞多见,小肠和直肠阻塞较少. 相似文献
15.
中西结合治疗马属动物气喘病张英王凯(青海省畜牧科技信息咨询站810008)(青海畜牧兽医学院)马属动物气喘病是有机尘和无机尘引起的混合性尘肺,是马属家畜以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国外研究认为,该病与霉菌性过敏性变态反应有关。我国甘肃、云南、...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用脱离霉麦草、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有应用中药息喘汤等治疗措施,治疗32例患气喘病的马属动物,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9.
房永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7):53-54
中兽医认为气候突变,由热变冷,阴雨若淋、寒邪侵入,停留于胃肠,清浊不分、气不升降、阴盛阳衰,役后趁热误饮冷水,冷气于胃肠,气机发生阻滞,肠络拘急而作痛,机体阳气不足,脾阳不振,寒湿停滞,气血不足,以温养,导致腹痛,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