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籽粒的败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籽粒的败育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271000)陈举林玉米的雌小花在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过程后,经过生长发育及同化产物的转移,最终形成有效籽粒。但在雌穗的顶部,常有部分分化完全的小花,在完成受精后的发育过程中停止发育,最后形成没有收获价值的败育粒。败...  相似文献   

2.
多胺与玉米籽粒败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风路  王志敏 《作物学报》1999,25(5):565-568
以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籽粒发育的早期,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精胺(Spm )、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籽粒在授粉后8~12天阶段三种多胺(P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籽粒。研究认为,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多胺含量与其籽粒败育密切相关。讨论了多胺、乙烯代谢的  相似文献   

3.
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1994年高温干旱年份和1995-1996年低温寡照年份凤城市大面积城市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初步探明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穗分枝数量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负相关;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可分为高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高,低温)敏感型和较抗逆温(高,低温)型。试验表明,不抗逆温的品种,由于播种期,施肥,土壤条件等因子的差异,也与雌穗分化  相似文献   

4.
浅析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运成  艾厚煜 《种子》1999,(1):70-73
本文应用了1994年高温干旱年和1995 ̄1996年连续二年低温寡照年份辽宁省凤城市栽培面积较大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针对逆温而出现的雌穗分化异常现象,进行了跟踪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分枝数量与雌分化异常呈负相关。根据参试玉米品种对逆温反应的差异和程度,可把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初步分为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  相似文献   

5.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形成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凤城市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涉及到的品种主要有辽原一号、东单60、良玉17号、海禾5号等。据了解,在辽宁省的沈阳、鞍山、本溪、朝阳等地区也有类似现象。由于这种异常现象,造成今年玉米大幅度减产。因此,从总结教训入手,有必要对这些异常现象,在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本文试图就凤城市玉米雌穗分化过程中几种异常现象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初步探讨。1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1.1多穗现象玉米的正常年景每株一般分化出一个结实的雌穗,有少量的双穗。但2002年在不少地块却突然出现了异常的多穗现象,从…  相似文献   

7.
8.
夏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艾厚煜,安凤歧(辽宁省凤城市种子公司118100)(凤城市大堡良种场)1994年我市玉米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涉及到的品种和组合主要有:本玉9号、丹白3号、6107×304、掖107×l02、丹玉1...  相似文献   

10.
<正>1雌穗异常表现类型1.1空秆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没分化出雌穗,农民习惯称为公棒子;二是虽分化出雌穗,但都是每穗结实少于20粒的果穗。有些雌穗外表长得挺大,但有的没有粒,有的仅有几粒。1.2雌穗缺粒雌穗籽粒少,呈散乱分布,即通常所说的花穗。一侧从基部到顶端数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即常说的老娘脚。秃尖,一般占穗长30%,严重者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果穗维管束系统的发育及其与穗粒库容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何启平  董树亭  高荣岐 《作物学报》2005,31(8):995-1000
应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系统观察了玉米穗、粒发育期间穗轴及小穗柄内维管束的分化、发育和联络,测量了不同维管束的横截面积;收集测定了果穗发育过程中果柄伤流液;探讨了穗、粒维管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穗内维管束联络系统的分化发育与穗分化相一致;穗柄—穗轴—籽粒的维管联络在双小穗期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夏玉米顶部籽粒早期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状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明显促进关键酶活性的增强,促进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顶部籽粒的酸性蔗糖转化酶(AI)、中性蔗糖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淀粉  相似文献   

13.
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和百粒重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玉米出籽率、籽粒深度、百粒重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组配的229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在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0个QTL。其中,控制出籽率、籽粒深度、百粒重相关QTL分别为3个、3个和4个,它们的联合贡献率分别为35.5%、28.1%和39.0%。位于第1染色体上介于标记umc1335与umc2236之间控制出籽率的QTL qKR1b和位于第9染色体上介于标记bnlg1209–umc2095之间控制百粒重QTL q100-KW9b,分别解释18.9%和11.7%的表型变异,且作用方式为加性效应,分析表明这些区域可能包含调控玉米籽粒性状关键基因,对剖析玉米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霞  董朋飞  王秀萍  李潮海 《作物学报》2013,39(10):1826-1834
以不耐阴型玉米豫玉22和耐阴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照和弱光胁迫2个处理,研究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建成和碳氮代谢的影响,探求弱光胁迫下碳氮代谢与籽粒建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籽粒生长发育减缓,败育数增加,体积和干重降低;果穗顶部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全氮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和碳氮比降低;豫玉22胚乳细胞中淀粉粒密度降低,郑单958与对照相近。弱光胁迫下,不耐阴型玉米豫玉22果穗籽粒的生长发育减缓程度大于耐阴型玉米郑单958,同一基因型果穗顶部籽粒生长发育减缓程度大于中部籽粒,耐阴型玉米郑单958在恢复自然光照后籽粒体积、干重、籽粒碳氮含量和碳氮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小于豫玉22,表现出更强的补偿效应。淀粉合成能力和碳氮比的下降可能是弱光胁迫条件下籽粒发育不良以致最终造成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周卫霞  王秀萍  穆心愿  李潮海 《作物学报》2013,39(11):2065-2073
以不耐阴型玉米豫玉22和耐阴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照和弱光胁迫两个处理,研究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雌雄花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光胁迫延缓了雌雄穗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抽雄、吐丝和盛花期延迟,花期和雌雄间隔期延长。弱光胁迫下,在吐丝期不耐阴型玉米花粉量比对照显著增加,耐阴型玉米花粉量与对照差异较小;不耐阴型玉米花粉表面网纹在弱光胁迫下变粗且间隙增大,花粉萌发孔及其附近严重畸形,有的明显内陷,花粉内淀粉粒数目显著减少,营养供应能力减弱,耐阴型玉米在弱光胁迫下花粉表面网纹略有加粗或没有变化,萌发孔略微凹陷且程度远低于不耐阴型玉米,花粉中淀粉粒密度略有降低。遮光处理后,不耐阴型玉米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表现为下降,而耐阴型玉米表现为上升。花丝的生长速率及伸出苞叶数量在弱光胁迫下显著下降,果穗上部花丝受到的影响最大,向下逐渐减弱。弱光胁迫下两个基因型玉米穗长和穗粒数减少,不耐阴型玉米受弱光胁迫影响的程度高于耐阴型玉米。雌雄间隔期延长、营养供应能力减弱导致的花粉畸形、花丝生长速率和可授粉花丝数目的减少以及籽粒IAA含量的下降和ABA含量的增加是弱光条件下玉米穗粒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风路  赵久然 《作物学报》1999,25(4):508-512
本文对籽粒败育与乙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两类不同基因型(果穗顶端败育类型和正常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籽粒发育前期乙烯的代谢变化进行了双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的乙烯释放量在授粉后的0~8天((0~8DAA)出现高峰。同期败育类型玉米籽粒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类型;在同一类型中又表现为顶部高于中部。这种乙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5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划分,通过密度调控,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结果如下:各穗型玉米品种同一生育时期相比较,叶片的功能强弱依次为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13、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7号.密度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子休眠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普通玉米自交系R08与A318杂交组合的P1、P2、F1、F2:3、B1:2和B2:26个世代群体的种子休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遗传符合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F2:3、B1:2和B2:2三个家系世代,主基因方差分别为0.9260、1.4176和0.5863;多基因方差分别为0.1184、0.1022和0.4623。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2172,显性效应值为-1.2172;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5028,显性效应值为1.4334。主基因遗传率在F2:3、B1:2和B2:2三个分离家系群体中为44.8%~79.65%,多基因遗传率为5.74%~35.33%。其中,主基因遗传率在B1:2世代中最大,为79.65%。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果穗上部和中部籽粒发育前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种子杯"技术研究了籽粒小穗柄卸载情况。结果显示,中部籽粒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上部;与上部籽粒相比,中部籽粒早期可溶性糖浓度高、后期淀粉累积快;中部籽粒和小穗柄中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均高于上部。对比不同时期小穗柄端的可溶性糖卸载量也是中部高于上部。研究认为,上部籽粒的发育不良不仅受制于库活性的不足,小穗柄端同化物卸载的不足也是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