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和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01株细菌,其中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86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细菌215株。以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污染菌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4种共8株木霉菌株以及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 aedodes)等14种不同食用菌为实验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木霉有拮抗作用而对食用菌拮抗性弱甚至无拮抗作用的细菌75株。采用传统分类法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5株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 subtilis。在实验中还发现,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更容易分离到木霉拮抗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闽东地区代料栽培食用菌发展迅速,各类杂菌应运而生.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两种新的污染杂菌,病原菌经分离培养获得菌种,并在PDA培养基上培养长出的分生孢子接种于菌筒上,结果表现出与原来菌筒上的症状相同.经病原菌形态特征鉴定,分别为球二孢属和拟盘多毛孢属的一个种.现将其病原菌的形态、症状特点和为害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X-75菌株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经过对200株分离自土壤的细菌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X-75。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将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X-75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X-75与标准菌株AB245422 Bacillus velezensi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最高,达99.93%;利用番茄离体叶片对X-75菌株的防效进行初步检测,结果表明X-75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干腐病拮抗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干腐病发生严重地区,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拮抗菌BAM-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AM-2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率均达80% 以上,其胞外抗菌物质经60~100 ℃处理30 min、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处理、紫外线照射及反复冻融处理,抑菌率均维持在95%以上;pH值在2~11之间抑菌率保持在83%以上。说明BAM-2的胞外抗菌物质对植物真菌病害抑菌谱广,在热、酸碱、蛋白酶、紫外线照射及反复冻融方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研发为抗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食用菌生产中,菌种制备是一基本环节,而菌种转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菌种的质量和制备,通常情况下菌种转接过程中的污染率可达5%~10%,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此问题更为突出.为此,笔者对菌种转接过程中的污染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母种在分离或转管过程中,经1—2周培养后,偶尔碰到霉菌、细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污染,比较容易以别。一般生产单位,多年来都采用肉眼方法除杂,我们应用普通显微镜发现,食用菌母种还有隐性污染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一)发现过程: 1991年6月15日,用侧5和凤尾菇14号作液体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为:马铃薯200克(煮用其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母种在分离或转管过程中,经1~2周培养后,偶尔碰到霉菌、细菌、酵母菌等杂菌的污染,比较容易识别,一般是采用肉眼方法清除,其他方面很少考虑。我们在工作中,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发现食用菌母种还存在隐性污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食用菌绿霉病生防菌株,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扩散,以常见绿霉病原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筛选得到5株木霉拮抗菌株,其中me-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24.7 mm。经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me-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该菌株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灵芝无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me-1对3种其他常见食用菌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木耳青霉病菌(Penicillium paneum)的抑菌率达到了92.9%,该抑制效果在1%和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种病原菌。所得研究结果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3.
从67份不同土样中分离得到382株细菌、264株放线分离物,通过平板时峙培养,筛选出拮抗辣椒疫霉的株,其中放线的比例较高,为44.1%;而细菌所占比例则较低,仅为8.5%.测定了抑活性较强的26株株对6种植物病原真的拮抗作用及盆栽控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拮抗B-YD4-6,A-NP6-7和A-GD5-2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作用.且抑能力较强,抑圈直径为22.0~26.0 mm,抑制率达45.18%~55.56%;且该3株拮抗株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1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5%,67.4%,64.5%.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34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95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培养物~(**)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苗苗种结实性早期鉴定的研究;以16个侧耳(Pleurotus)~***和14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nes)菌株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菌菌种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研究.研究表明,草菇和香菇菌种培养物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与结实性有密切关系.草菇培养物的苗落形态还与菌丝形态、长速、酯酶同工酸酶谱、可溶性蛋白带、发菌和出菇等密切相关.侧耳和金计菇菌丝的胸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与子实体产量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其子实体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草酸青霉A1菌株的鉴定及对苹果4种镰孢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连作条件下的平邑甜茶健康根系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A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观察鉴定该菌属于青霉属,将其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MEGA5.05软件构建青霉菌A1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青霉菌A1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KF152942.1,KC344990.1)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最终将青霉菌A1鉴定为草酸青霉A1。在马铃薯培养基(PDA)和玉米粉培养基上分别将内生真菌A1与尖孢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在PDA培养基上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0%、74.0%、47.0%和54.5%,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在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5%、82.2%、68.4%和53.4%,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说明草酸青霉A1对4种苹果连作障碍病原镰孢属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平邑甜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A1菌肥显著促进了连作平邑甜茶幼苗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加,分别增加2.53倍和2.35倍,说明草酸青霉A1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土壤中的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发现A1菌肥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量大幅下降,说明草酸青霉菌A1可以抑制其生长。A1菌株可作为防控苹果连作障碍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原生质体制备是通过体杂交或基因转导进行种质改良的基础。探讨了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用MYG培养菌丝,以甘露醇为稳渗剂,用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天,酶液pHWFHG4.5,温度28℃,酶解4hr的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最高(20×10^6/ml,0.1g湿菌丝),其再生率大于8%,菌丝培养前对接种物进行予切碎处理可进一步使产量提高约2倍,而再生率不并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组织分离法在食用菌选择育种中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组织分离法应用于食用菌选择育种工作的意义、理论依据、应注意的方法和原则等进行了概述,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实例,讨论了与组织分离选择育种法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绿霉病是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北耳南移”成功与否的主要瓶颈.从湖南省麻阳县采集了30个染病黑木耳样品,并从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AD092,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将该长枝木霉菌株与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灵芝(Ganoderma spp.)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6种食用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 表明,该长枝木霉对灵芝、姬松茸和大球盖菇侵染能力强,其菌丝能够侵入上述食用菌菌丝,导致其枯萎死亡;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秀珍菇侵染能力中等,仅导致交接处食用菌菌丝变黄枯萎.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咯菌腈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长枝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97.8%,为指导黑木耳生产过程中木霉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