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刈割对羊茅黑麦草叶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植物组织转化分析方法,研究在不同刈割开始时期和留茬高度对羊茅黑麦草叶片发生、伸长、枯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期以低茬刈割有利于羊茅黑麦草叶片的发生和生长,适合频繁强度利用.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羊茅黑麦草叶片净生长和净牧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植物组织转化分析方法,研究羊茅黑麦草在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叶片净生长和净牧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茬(2和6cm)刈割时叶片净生长动态呈“S”曲线型;而高茬(10和14cm)则割为抛物线型,但其第二茬则呈“S”曲线型。牧草净积累在各处理中均以“S”型曲线增长。对后初期叶片净生长率表现为高茬大于低茌,后期则相反。牧草净积累率在第一茬为低茬大于高茬,早期变化幅度大于晚期。在第二茬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羊茅黑麦草和无芒雀麦刈割后叶片再生动态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禾草刈割后,不同再生期的叶伸长率,萎蔫率、净生长率及叶片发生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刈割强度影响不显著,留茬高度在5cm与10cm之间,上述各项参数相对稳定,叶片动态对草地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议以叶片动态作为刈割和放牧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羊茅黑麦草生物量和蘖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两年的刈割对两种牧草生物量和蘖密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期和繁殖期开始不同刈割间羊茅黑麦草生物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留茬高度间无芒雀麦地上干物质重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羊茅黑麦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刈割方式对苇状羊茅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不同刈割高度和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对优良混播组合“苇状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扁穗雀麦+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了刈割利用试验 ,结果表明 :该混播组合人工草地刈割利用时以草层高度40cm、留茬高度 5cm效果最好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草的生产性能和延长利用期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确定辽宁地区苜蓿干草最适收获条件。试验以“康赛”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刈割期、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干草产量、品质及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期推迟,苜蓿的营养品质明显下降,干草产量明显增加(P<0.05)。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苜蓿的干草产量和越冬率变化不显著(P>0.05)。留茬高度越高,第三茬苜蓿的营养成分、越冬率显著提高(P<0.05),干草产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辽宁地区苜蓿干草初花期收获最佳,全年刈割3次较为合理,留茬高度5~8 cm,末次刈割留茬高度10~13 cm为宜。  相似文献   

7.
刈割对羊茅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蘖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种群生命统计分析原理,进行了刈割对羊茅轩麦草和无芒雀麦蘖转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茅黑草经元芒雀麦有较低的蘖死亡率和较高的蘖出现率,在营养期对刈 茅黑麦草优于繁殖期,应避免频繁强度利用元芒雀麦,羊茅黑草则适合频敏地强度与轻度结合刈牧。  相似文献   

8.
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刈割后禾草群体再生动态的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留茬高度之间一周干物质生长量无显著差异,两种草亦无显著差异,但9种不同刈割时间之间上述参数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随刈割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多年生黑麦草的降低幅度大于高羊茅。据此。建议通过调节刈牧频率适当重刈和重牧,达到草地持续高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10.
刈割是紫花苜蓿收获、利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刈割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当年收获苜蓿的产量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后来年份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刈割通常包括刈割时间、茬次、次数和留茬等。文章全面综述了不同刈割形式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应作用机理,表明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是现蕾—初花期,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适宜刈割次数3~5次,留茬高度3~5 cm,最后1次刈割留茬8~9 cm。  相似文献   

11.
刈割是大针茅草原的利用方式之一,为揭示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与刈割强度,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间(8月1日、8月16日、8月31日)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分析了刈割对大针茅草原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牧草产量,中重度刈割牧草营养品质显著增高。随刈割时间延后,牧草产量增加,但牧草品质下降。综合产量和牧草品质,大针茅草原以8月中旬刈割,留茬5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刈割茬次与制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颗粒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与大肠杆菌数量间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选择3个刈割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现蕾期刈割,制作草颗粒,取样测定其维生素含量、化学成分及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刈割茬次对紫...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刈割强度对新麦草不同部位物质分配的影响及对再生速度和再生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草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其刈割后的再生关系密切,不同强度刈割后植物体各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迅速降低,尤其是分蘖节总糖变化剧烈。各刈割留茬处理分蘖节总糖降低幅度的次序是2cm>4cm>6cm>CK,同时分蘖节含氮量也有变化。不同刈割强度对新麦草地上部分粗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刈割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处理高,尤其以留茬2cm蛋白质含量最高,并且此处理随物候期的推移粗蛋白质降低幅度最小。刈割后的再生速度和再生草产量,留茬2cm和留茬4cm差异不显著,但牧草品质以留茬2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研究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三次干草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2108.1kg/hm2),其次是抽穗期刈割,留茬7cm(2095.82kg/hm2)。粗蛋白质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473.7kg/hm2),其次是初花期刈割,留茬3cm(439.8kg/hm2)。初花期刈割,留茬5cm的ADF和NDF含量均较低。在河北坝上地区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在乳熟后期-蜡熟初期刈割大麦并进行青贮。设齐地刈割及留茬10cm两个处理,真空袋青贮40d后比较不同留茬高度大麦青贮前后的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及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大麦留茬10cm处理原料及青贮较齐地刈割处理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灰分含量低;与齐地刈割处理相比,留茬10cm大麦青贮处理乳酸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好氧细菌数量、pH值、丁酸含量以及氨态氮/总氮比例显著下降(P<0.05),Kaiser评分增加,大麦发酵品质提高;综上,大麦采用留茬10cm刈割可以改善大麦原料及青贮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高羊茅在不同刈割组合下生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明  郭孝 《草业科学》2005,22(12):37-39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能够很好地适应半干旱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耐刈割能力.然而,过度和频繁的刈割会导致牧草生产水平的严重下降.研究证明:在生长期内每隔30 d刈割1次,并且留茬在10 cm时最适宜高羊茅当年的饲草生产和以后几年的可持续利用.这种利用组合,不但有利于畜牧业的生产,而且有利于天然草地的建设与改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刈割技术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期和刈割留茬高度,获得高产优质牧草,保证割草地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刈割时期和4个刈割高度(留茬高度)试验处理,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刈割技术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  相似文献   

18.
甜高粱是重要的饲草作物,刈割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潜力。为探究刈割后甜高粱的再生及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在人工控制气候室中以水培法培养甜高粱42 d后株高约100 cm,留茬8 cm刈割,分析刈割前、刈割后7、21和35 d甜高粱株高、鲜重、叶片数、生长速率、光合作用、根系形态、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刈割破坏的甜高粱株高、叶片数、茎和叶鲜重会快速恢复,在刈割后35 d已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系鲜重和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显著高于刈割前水平。刈割后7 d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刈割后21和35 d又降低至刈割前的生长速率。刈割对叶片净光合速率(A)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没有显著影响,但刈割后21 d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显著升高。甜高粱茎部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及叶片蔗糖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降低,而刈割21 d后上升。相反,叶片淀粉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升高,而刈割21 d后显著降低。刈割35 d后甜高粱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部蔗糖和茎部淀粉含量更高。刈割没有显著改变甜高粱根、茎和叶中半...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一年收割三茬,利用自主研制的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分别在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第30天、第25天、第20天、第15天、第10天、第5天进行喷施,以不喷施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15天,第二茬和第三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均为刈割前第20天。对三茬紫花苜蓿生长性状、产草量、营养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综合分析,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20天。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与灌浆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升后降,不同刈割期的RFV值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乳熟期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抽穗期、灌浆期,RFV值为108.63,高于抽穗期、灌浆期。综合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得出,攀西地区种植晚熟型燕麦最佳刈割时间应为乳熟期,但考虑到届时恰逢雨季,为获得较高产量同时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以选择灌浆期刈割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