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出血性炎症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多属急性经过,危害较大。2009年8月下旬我县某鹿场爆发鹿的巴氏杆菌病,先后死亡11头,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鹿场共饲养梅花鹿152头,分7个圈舍饲养。2009年8月18~26日先后有20头鹿发病。发病鹿主要集中在两个圈,其中育成鹿圈饲养40头,发病16头,发病率40%,死亡9  相似文献   

2.
<正> 1987年4月间,弋阳县圭峰鹿场的梅花鹿爆发鹿巴氏杆菌病。现将发病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弋阳县圭峰鹿场有梅花鹿142头。1987年4月2日开始出现疫情,二十天内发病18头,死亡16头,其中8头公鹿。8头母鹿,致死率为88.9%。该鹿场  相似文献   

3.
我市某梅花鹿养殖场于1997年6月突发以先拉稀后拉血样粪便、最后因心力衰谒死亡的急性传染病。数日内连续死亡成年梅花鹿6头。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魏氏梭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1997年4月,我市某鹿场分别从吉林省和玉田县鹿场购入成年梅花鹿60头。由于梅花鹿饲养环境的改变,正值新春改喂大量的青绿饲料,开始有1只体质健壮的梅花鹿突然出现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呆立等症状。初诊怀疑为急性肠炎。采取补液加青链霉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处理方法,病情未见好转,3日内该鹿死亡…  相似文献   

4.
1999年 5月 ,山西省某个体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以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 ,最终衰弱死亡。经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菌病。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该场共饲养梅花鹿 54头 ,1 999年 5月共有 1 1头鹿陆续发病 ,其中 3头仔鹿急性死亡 ,另有 5头病程较长 ,最终衰弱死亡。根据现场调查 ,该鹿场主要以苜蓿、谷草、树叶等为主要饲料 ,并配以一定的精料 ,全年舍饲。该场梅花鹿常年饮用渠道水 ,水质卫生较差。2 临诊症状 病鹿食欲差 ,精神不振 ,不愿走动 ,肚胀。急…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9年5月青海省某鹿场兽医站工作人员向我室陆续送来4份死亡鹿病料,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该鹿场现有梅花鹿、白唇鹿、青鹿等510只,此次发病共死亡鹿21只,均为成年梅花鹿。鹿群曾注射过羊四联苗、口蹄疫苗。病鹿死前体温为36.5℃,流泪且有眼屎,呼吸急促,有肚子疼痛的症状,发抖。一只鹿出现明显的血便现象,肛门松弛,另一只肛门有暗红色血迹。发病时曾用磺胺脒、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均无疗效。  相似文献   

6.
1仔鹿发病情况仔鹿顽固性下痢多发于体质较弱的20日龄以内的仔鹿,其病情较缓,不易好转;7日龄以内的仔鹿很快死亡,症状不明显;30日龄的仔鹿也发生下痢,呈周而复始状,最后因各器官病理变化导致仔鹿死亡。2009年,塔城市某鹿场47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先后用止泻药、抗菌药、解毒药等药物治疗均不见痊愈,并且复发后下痢更严重,死亡36头,死亡率达76%。2010年,32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改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1仔鹿发病情况仔鹿顽固性下痢多发于体质较弱的20日龄以内的仔鹿,其病情较缓,不易好转;7日龄以内的仔鹿很快死亡,症状不明显;30日龄的仔鹿也发生下痢,呈周而复始状,最后因各器官病理变化导致仔鹿死亡。2009年,塔城市某鹿场47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先后用止泻药、抗菌药、解毒药等药物治疗均不见痊愈,并且复发后下痢更严重,死亡36头,死亡率达76%。2010年,32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改用中药治疗,结  相似文献   

8.
鹿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 ,病的发生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魏氏梭菌根据毒素 -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 ,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 32头麻鹿和梅花鹿。 2 0 0 1年 6月 ,从甘肃某鹿场调入 4 5头两种鹿 ,8月中旬 ,又从该鹿场调入 79头两种鹿 ,使该鹿场鹿群数达 15 6头。从 6月份鹿场调入鹿群后不久 ,在鹿群中有不同年龄的鹿发生症状相似的病 ,最急性无任何症状突然发病 ,多在 4…  相似文献   

9.
某一新建梅花鹿饲养场,由于使用的劣质磷酸盐含氟(F)量过高,造成鹿中毒,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10月,某鹿场因梅花鹿关节肿大,腿部有包块,跛行,甚至趴窝现象,前来咨询。1998年3月该场使用到场推销的某个体生产厂家生产的磷酸氢钙,按1:10...  相似文献   

10.
正鹿毛球病,又称毛粪石病,是因饲养不当或鹿皮肤瘙痒等而舔食被毛,在胃肠道中形成毛球,引起消化紊乱和胃肠道阻塞的一种代谢病。本病多发于春末的换毛季节或饲喂长纤维青绿饲料时期,是一种不易看出的慢性病。1发病情况吉林省汪清县某鹿场共饲养梅花鹿120头,2015年5月,该场1头一岁龄鹿瘤胃臌胀、消瘦而死。根据剖检结果诊断为鹿毛球病。2病因在大型鹿场,鹿的饲养密度大,每年春末为  相似文献   

11.
蛟河市某集体鹿场在锯茸期间,发病并死亡了三头公鹿,这三头公鹿都是在锯茸后2~3d内死亡的。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梅花鹿恶性水肿病。现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的特点 该场梅花鹿存栏405头,其中新生仔鹿和2岁幼鹿占鹿群30%左右,这些幼鹿和仔鹿无发病和死亡,母鹿群也无发病和死亡,而发病死亡的都是经注射麻醉剂锯茸的公鹿。2 临床症状 该三头鹿均在锯茸后48h左右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  相似文献   

12.
<正>鹿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引起的,是鹿急性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该病以消化机能紊乱、出现神经症状、血液和肝脏坏死为主要特征。雨多潮湿的季节多发。近年来国内鹿场时有发生,给养鹿业造成较大危害。1发病情况吉林省汪清县某鹿场共饲养梅花鹿95头,2015年7月,该场的鹿相继不同程度的出现厌食、弓背、间歇性腹泻症状,死亡1头仔鹿。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荧光检查确诊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3.
<正>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鹿的一种中毒性急性传染病,该菌侵入鹿体后在局部繁殖,并分泌大量外毒素,可引发机体局部或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及阵发性收缩,并且鹿的运动神经中枢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强。1发病情况汪清县某鹿场有梅花鹿300余头,2014年8月,该场有3头成年公鹿由于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确诊为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A型魏氏梭菌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梅花鹿A型魏氏梭菌病的诊断报告周县利(山西省药物培植场里册鹿场043605)1994~1996年,在山西省某梅花鹿场连续发生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鹿100多头。同时期,邻近鹿场及个体养殖户的鹿亦有该病发生。经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传染病室、...  相似文献   

15.
1 流行情况 2005年长春市双阳区某鹿场1周内先后死亡2头仔鹿1头母鹿,并有4头鹿陆续发病,病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1头怀孕母鹿发生流产,应用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6.
1999年8月,我市某鹿场饲养的1岁左右的育成梅花鹿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由于鹿的野性较强,病的初期临床检查较困难,给患病鹿的诊断带来了很大难度.我们经过近1周的时间终于查明该鹿场死鹿的病因,最后得以确诊,经用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4,(2):122-123
<正>1发病情况该鹿场共存栏梅花鹿236只,全年舍饲,饲料为玉米、胡萝卜和青干草。从11月21日开始,有部分梅花鹿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发病的梅花鹿多数死亡,也有的没有症状而突然死亡。发病21只,死亡13只,发病率为8.89%,病死率为61.9%。来我院就诊之前对发病梅花鹿曾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2临床症状病鹿在发病初期表现行动缓慢,离群,目光呆滞无神,食欲减退,流涎、流泪、流鼻涕。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鹿停食,有的病鹿的唇和咽喉麻痹,出现视力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上旬,我市某规模鹿场的梅花鹿(特别是仔鹿)发生一种以剧烈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由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经诊治,除1例发病严重死亡外,其余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长春市某鹿场有7头梅花鹿先后在10日内发生死亡,并有多头陆续发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及动物试验等方法,诊断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吉林省四平市某鹿场来我院送检一头死鹿,主诉:前10 d左右鹿场对8头4岁的鹿进行了锯茸,之后第5天这几头鹿中有5头相继发病,鹿场对这8头鹿都给予了磺胺嘧啶注射治疗,对症状明显的给予了青霉素静脉输液,但症状明显的3头鹿相继死亡,另外2头发病鹿病情得到了控制,未发病的鹿未表现发病症状.为了防治该病在鹿场传入扩散鹿场采取了隔离消毒措施并来本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