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一例由环境应激引发的鸡群马立克氏病。由于饲养密度大舍内空气混浊,鸡体发育受阻,体质较差,饲养的521只鸡发淘率主达31%。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乌骨鸡马立克氏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贵州省毕节乌骨鸡选育种鸡群发生疫情。经对种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调查,并与其来源地乌骨鸡和非骨鸡血汪膛调查结果比较,确诊乌骨鸡种鸡群发生的疫病为马立克氏病,其疫源来自征集乌骨鸡过程中带进的带毒鸡。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一例由环境应激引发的鸡群马立克氏病。由于饲养密度大,舍内空气混浊,鸡体发育受阻、体质较差、饲养的521只鸡死淘率高达31%。  相似文献   

5.
6.
环境应激引发鸡群患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疱疾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尽管可利用HVT疫苗接种,但因其免疫效果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在鸡群中发病率仍较高.原平市某鸡场去年一批雏鸡因环境应激暴发了马立克氏病,损失惨重.现报道如下:1 鸡群环境及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选择12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Ⅰ)、感染组(Ⅱ)和地克珠利组(Ⅲ),每组40只.除Ⅰ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x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天,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Ⅰ组比较,Ⅱ组血清SOD活性在感染后3、6、9 d极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在感染后6 d下降显著(p《0.05),MDA含量和CAT活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感染高峰期(6 d),Ⅲ组血清SOD、GSH-Px、CAT活性虽然与Ⅱ组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分别较其提高了7.33%、19.82%和52.08%,MDA含量降低了14.58%,且GSH-Px、CAT活性与MDA含量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地克珠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球虫感染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 190日龄的产蛋黑凤鸡 135只 ,随机分成 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其余 4组分别以 0 .5 %和 0 .3%的小肽制剂添加量替代基础日粮中 30 %或 5 0 %的鱼粉量。结果表明 ,添加量为 0 .5 %的小肽制剂替代基础日粮中 30 %的鱼粉量的试验 1组黑凤鸡的采食量、产蛋性能蛋的品质、饲料利用率均较高 ;小肽添加量为 0 .5 %的试验 1组和 2组黑凤鸡血清BUN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 33.33% (P >0 .0 5 )和 7.84 % (P >0 .0 5 ) ,TP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 14 .2 4 % (P <0 .0 5 )和 5 .2 2 % (P >0 .0 5 ) ,有利于提高黑凤鸡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给父母代蛋鸡饲喂一定剂量Ge-132,获取富锗种蛋并孵化出雏鸡,取360只随机分成8组,即C,D,E,F,I,J,K和L组,每组45只,另取普通雏鸡270只,随机分成4组,A,G组各75只,B,H组各60只,以上各组施行人工感染vMDV,MD疫苗接种和饲料加锗等3种处理,于第1,15,30,45,60日龄时检测血清干扰素(IFN)含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结果显示:(1)1日龄富锗雏鸡血清IF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采用卵黄抗体检测代替血清抗体检测的可行性,采用已建立的卵黄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较同一时期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人工感染23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每周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每天收集种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种蛋中的REV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攻毒后第2周开始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呈阳性,并达到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缓慢下降,两者具有相似的消长规律;对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S/P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P值小于0.05,相关系数为0.931,表明两者差异性不显著,相关性很好;阴阳性符合率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7.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98.4%,阴阳性复合率很高。试验证明,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很好,可用卵黄抗体检测方法代替血清抗体检测,从而为监测SPF鸡群感染REV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AA鸡感染E.tenella后某些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日龄AA鸡36只均分为3组。第1组和第2组分别经口感染E.tenella卵囊35万/只和7万/只,第3组为对照组。在感染前(0天)及感染后第5天和第8天对病鸡10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血清葡萄糖含量在感染前后无显著差异。(2)总蛋白,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第5天显著降低;在第8天,前二者回升,后者继续下降,球蛋白含量在第5天和第8天均显著升高。(3)尿酸含量在第1组的第5天和第2组的第8天极显著升高,(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第5天均极显著降低。前者在第8天回升,后者在第8天继续显著下降。碱性磷酸酶在第5天升高后,在第8天又回落,胆碱酯酶活性在第1组的第5天极显著降低。在第8天又极显著升高;在第2组无明显变化。(5)绝大多数指标在第1组的变化幅度较第2组大,其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两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病鸡能量代谢出现大的调整,病理损伤程度与感染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京白Ⅲ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四个时期的血清AL P活性,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L P同工酶型快型酶活性显著高于慢型。年龄、同工酶型及年龄×同工酶型互作对AL P活性有显著影响。AL P活性与产蛋量间遗传相关表现为,在生长期为正,而产蛋期为负。四个年龄中,AL P做为间接选择指标,以6周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150日龄、180日龄的德化黑鸡肌肉的肉品质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肌苷酸、脂肪酸、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黑色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德化黑鸡肉品质客观指标的综合分析,德化黑鸡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散存的乌骨鸡血清中乳酸脱氨酶(LDH)同工酶谱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红棕色羽毛乌骨公鸡血清中都发现有三种LDH同工酶。分别为LDH4,LDH3和LDH1,白色羽毛和红棕色羽毛母鸡血清中则都发现有四种LDH同工酶,分别为LDH4,LDH3,LDH2和LDH1。说明LDH在和田乌骨鸡血清的表现上有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和盈黑鸡Kruppel样因子15(KLF15)的组织、细胞表达模式,阐明干扰KLF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T-qPCR技术检测KLF15在各组织中表达分布、在腹脂组织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及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干扰KLF15后,采用CCK-8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以及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aFAS)的检测,分别从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明确干扰KLF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LF15在和盈黑鸡各组织中存在广泛表达,在肝、腿肌和腹脂组织中表达量较高;KLF15在公、母鸡腹脂中分别呈“L”和“U”型表达趋势,表达高峰均出现在1日龄;KLF15 mRNA在细胞分化前期缓慢升高,表达高峰出现在细胞分化后期;细胞增殖检测发现,CCK-8和EdU结果趋势一致,干扰KLF15极显著抑制了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P<0.01);明显减少了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积聚,极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含量(P<0.01),且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a mRNA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FAS 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揭示了和盈黑鸡KLF15的表达模式,验证了干扰KLF15能够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推测KLF15是前体脂肪细胞的负调控因子,可能是通过调控PPARγC/EBPaFAS等分化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 (E.tenella)对感染雏鸡的损伤机制 ,本试验给 10日龄海兰白公雏鸡口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 8× 10 4个 /只 ,在感染后 2、4、6、7、9、12、16和 2 1d分别各取 5只雏鸡剖检 ,取盲肠并采血 ,观察盲肠病理组织学变化 ,测定盲肠组织及血清中的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水平。结果表明 ,雏鸡在感染 E.tenella后 2~ 4d,盲肠开始出现损伤 ,同时 SOD和 GSH- Px活性也开始下降 ;感染后 4~ 7d,盲肠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崩解 ,发生严重损伤时 ,盲肠及血清中 MDA含量显著增加 ,并持续到 9d,同时 SOD和 GSH- Px活性也显著下降 ;感染 9d后 ,损伤的盲肠组织及 MDA、SOD和 GSH- Px水平逐渐恢复 ,至 2 1d基本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