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囊虫病是人畜共患循环感染的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虫苗免疫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该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在农村散养猪中发生。 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囊虫病是重点检疫对象,而县乡的屠宰场点是个体收猪集中屠宰,屠宰户在购猪时用舌检法检查猪囊虫病,检出率低,并需一定的经验,宰后检验发现囊虫病猪予以销毁,使屠宰户蒙受很大经济损失。为提高宰前检疫效果,我们采取超前服务措施,应用定量血片间接血凝反应诊断猪囊虫病,先检验、后买猪,或者是先定性、后屠宰,具体做法是向屠宰户发放检验用滤纸条若干,在…  相似文献   

2.
猪囊虫病是生猪卫生检验尤其宰后检验的重点检查项目。笔者于 2 0 0 1年 1月 10日在德令哈市“生猪屠宰场”对生猪胴体进行宰后检验时 ,在 1头囊虫猪上检出较多且虫体很小的猪囊虫 ,现报道如下 :上述囊虫最集中的感染部位是头部的咬肌上 ,感染强度达到 40cm2 4~ 5个 ;其次是臀部、肩部及膈肌。包囊肉眼观察大小近似芝麻、椭圆形 ,为了对囊虫种别作出准确的鉴定 ,我们将虫体置于带有测微尺的低倍显微镜 ( 5× 10 )下观察和量度 ,经对5个虫体标本的测量 ,量得囊虫平均体长为 1.43mm ,体宽为0 .73mm ,包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 ,囊虫壁上…  相似文献   

3.
猪囊虫病的宰前检验难度大,教科书又无系统讲述,我们在工作中摸索了一些宰前猪囊虫病临床检查的方法,现介绍如下,同行不妨一试。一、群体检查严重感染囊虫病的猪一般有以下特征:臀部大、肩部宽、颈部粗、眼睛清亮发呆、眼珠外凸,并且多伴有吞咽困难、呼吸打“呼  相似文献   

4.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皮肤和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俗称为“米猪肉”。猪得了囊虫病一般症状不明显,只有严重感染才表现出一定症状。若及早发现病猪.提前处理,就可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检验囊虫病猪应结合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笔者在市场检疫工作中总结了一些识别囊虫猪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囊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国内生猪屠宰检疫中已被列为重点防控检疫对象,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主要项目之一。该病不仅可以影响生猪长势,还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加大猪囊虫病的宰前、宰后检疫,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于确保生猪市场的安全稳定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 检疫1.1 活畜产地检疫:对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活猪应了解其产地,切实搞好产地检疫。这样有利于把握活猪流通区域和流通环节。1.2 宰前检疫:对屠宰户已购的毛猪,进行宰前检疫。用开口钳将猪嘴撬开,观察其舌上是否有囊虫,当然只有大量感染时,舌上才有可能有此病虫。1.3 肉品检验: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检验方法。先肉眼观察猪胴体的肌肉有无猪囊虫;再对有关部位如咬肌、心肌、肋肌及臀部肌肉切一条口,看两侧切面有无囊虫生长。1.4 尸体剖检:对疑似猪囊虫病引起死亡的猪,可采取尸体剖检来诊断检疫。2 防治:须兽医、人医和食品卫…  相似文献   

7.
检疫。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及猪产品所实施的疫病检验。分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疫)两个环节。宰前检疫指即将屠宰的生猪在屠宰前实施的临床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实行病健隔离,防止疫病散布。及时发生控制部分在宰后检验难以发现或检出的人畜共患病,及时检出一些国内尚未发现的疫病。宰后检疫指生猪屠宰后,对其胴体及各部位组织、器官,依照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的疫病检验,是屠宰检疫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锦州市生猪个体经营户蔡某于2005年12月31日从某地购进14头育肥猪,毛色白色,体重70~100kg不等。到肉联厂待宰。经动检部门临床检查,宰后感官检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依据该批生猪特有的病理变化及“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有关规定,予以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试用ELISA法对西宁市宰前生猪1 864头进行了猪囊虫病检测、结果阳性3头,阴性1 861头,表明本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检疫中都已开展旋毛虫的检验,但在基层自宰自食、小而不规范的屠宰场(包括定点屠场)对猪旋毛虫的检验认识不足,重视猪囊虫病的检验而忽视猪旋毛虫的检验,一方面是猪旋毛虫病变小,眼观不易发现(较猪囊虫病),社会关注度远不及猪囊虫病;另一方面旋毛虫检验需要较多的人员、专门的检验器械、检验室等较多投入.因此,应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基层屠宰检疫人员对猪旋毛虫的认识,规范肉品卫生检疫检验操作.  相似文献   

11.
猪囊虫病是当前阶段影响猪肉食用安全的常见病症之一,是国内肉品检疫主要防控对象,患有该病的生猪不仅会出现长势缓慢的情况,同时,由于该种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食品卫生安全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威胁.现阶段,猪囊虫病症的检疫属于宰前检疫与宰后检疫综合的形式,相关卫生监督单位应加强检疫工作的管理,做好防治工作,降低猪囊虫病的影响范围,保证生猪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由于饲料、疫病的双重影响,导致生猪的存栏量及其产品的市场份额都呈下降趋势。疫病的频发和食品安全的隐患,让人们对猪肉质量产生质疑,甚至谈猪色变,拒绝食用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检疫部门对于生猪及其产品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几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猪病宰前及宰后检疫作一概述,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区定点屠宰场成立于1996年6月,日屠宰量约50头,半机械化,猪源来自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其生猪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由我站负责。屠宰场至今已屠宰生猪38118头,其中有2次检出2头猪囊虫病肉。南方地区检出猪囊虫病肉极为稀少,有必要将检出情况作一报告,以供同行参考。l病例1996年6月25日第30号生猪检出囊虫。表现特征为头、面部咬肌、腰内侧腰肌、臀股部等部位横纹肌纵切面(顺肌纤维切)散在稻米粒大小的白色囊泡,囊泡呈半透明状,内含透明液体,并有一紧贴囊壁的突起,当即怀疑是囊虫病,即将肉尸暂时封存,取样化验。用剪…  相似文献   

14.
囊虫病猪肉是我国目前肉品检验的重点病种之一。在常规检验中,囊虫猪肉的检出主要靠宰后检验。如果猪龄较短,虫体的寄生密度小,则囊虫病猪的活体检查即宰前检验的检出率不高。但如果猪的饲养期较长,散养机会多,又在疫区饲养(人的有钩绦虫患病地区),则感染囊虫的机...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 ,无浆体科 ,附红细胞属。以二分裂萌芽增殖。本病通过吸血昆虫、疥螨虫、污染医疗器械等水平传播和通过胎盘及子宫垂直传播。自1999年以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目前来看 ,南阳市生猪定点屠宰厂猪附红细胞体病检出数占检出病畜总数的52 %以上。笔者在近年来的屠宰检疫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检疫经验 ,现总结如下。1宰前检疫1.1感官检查将猪送进待宰圈 ,休息30min后进行检查。患有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6.
猪囊虫病是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生猪屠宰检疫中一项重点防控检疫工作,也是肉品卫生检疫中的一个主要项目.虫体在猪的四肢肌肉内寄生时,会使其前肢僵硬,出现跛行等;虫体在猪的脑部寄生,会导致明显的神经紊乱和癫痫.该病既会使生猪长势缓慢,还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因此,要重视猪囊虫病的宰前、宰后检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生猪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不仅对防疫灭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直接关系到肉食品的卫生质量 ,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重要保证。生猪屠宰场的集中检疫 ,由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两部份组成 ,两者缺一不可。宰前检疫 ,能及时检出病猪 ,特别是对破伤风、伪狂犬病、W病、某些中毒病等一些屠宰以后难于检出的猪病 ,能在屠宰前根据其明显的示病症状 ,被及时发现、检出 ;屠宰后检验 ,是在屠畜解体的情况下 ,对胴体和内脏器官所呈现的病理变化作出综合鉴定。摘除“三腺”,是指屠宰加工和宰后检验时 ,必须把生猪的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全部摘…  相似文献   

18.
宁安市宁安镇肉食市场个体经营户崔某于1999年9月27日,从某地购买14头育肥猪,入场留养、待宰。第2d,发病7头,死亡1头,经宰前临床检查、宰后感官检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弓形虫病,并依据有关法规予以处理。1屠宰前临床检查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粪便干燥并附有粘液。体温41℃~42℃,呼吸迫促,呈腹式呼吸。耳部、胸部、臀部、尾部的皮肤呈紫红色。2屠宰感官检验病猪胴体放血不全,肌肉组织呈暗红色。耳、颈、胸、腹、臀部皮肤呈紫红色。心包、胸、腹腔液增量,呈淡黄色。肺水肿、出血,间质增宽…  相似文献   

19.
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本文主要对生猪屠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宰后检疫处理、宰后检疫结果登记进行探讨,以便有效地保证生猪的质量,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猪肉质量,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对此,需要在屠宰前做好其检验处理,保障猪肉安全。为了能够保障市场中猪肉的安全性,作为生猪屠宰企业要承担对该病进行检验工作,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1检验1.1屠宰前检验在屠宰前需要做好如下检验:(1)看。患猪表肩胛部突出,即前宽后窄、前高后低,被毛粗乱,喜卧。部分猪发生突然痉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