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平潭岛沙地开展了木麻黄平潭2号、A13和粤501无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和防风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均高于本地木麻黄实生林,而且树高、胸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无性系生长量差别不大,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生长最快。防风效果大小表现为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木麻黄粤501无性系木麻黄A13无性系本地实生木麻黄。在此试验条件下,平潭岛选用木麻黄造林宜优先选用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其次是粤501和A13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平潭岛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对森林植被的生长不利,岛上的生态环境也相对较差,因此,平潭岛的造林绿化也相对有别于福建省的其它地方,可以采取生态优先,明确平潭岛植树造林的定位;分区施策,做好林业区划与植树造林规划;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工程造林,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注重实效,加强林地保护和林木管护以及依靠科技进步,突破造林重点和难点等6项措施确保造林成效,以改善海岛生态环境,实现平潭综合实验区"森林海岛"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正> 木麻黄生长快,衰老退化早,第二代造林成活率低。广东电白县本省的平潭、东山、晋江等县都发现低洼地木麻黄更新不易成功。 小岞公社地处风口海岸第一线。自然条件差,水源奇缺,气候干燥,沙滩年极端地温68℃,相对湿度低。全年受北风正面袭击,8  相似文献   

5.
沙质海岸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平潭的龙凤头与燕下浦两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海岸大风变化与飞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荒风口造林成功最主要是每年秋冬季的大风、飞沙和干旱三大因子;要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采用2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8%和92.2%,2年郁闭成林,5年郁闭度达到0.75以上,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7.2 m和6.4 cm,可降低风速达87.5%,具有较好的防护效能;而采用1年生木麻黄小苗造林,保存率仅为26.8%,难以成林和发挥较好的防护效能。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2003、2011年Landsat-7卫星影像数据,运用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通过对比2003、2011年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福建省平潭岛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各要素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农村居民点的斑块面积由2003年的2464.08 hm2增加到2011年的4550.83 hm2;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邻近景观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景观类型之间距离更远,变得更离散;景观异质性指数中的廊道斑块密度明显增大,增加量为21.96个.hm-2。8 a间平潭岛的景观格局呈现剧烈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8.
福建平潭砂质海岸植物资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福建平潭砂质海岸植物资源与植被、防护林研究等文献报道,了解平潭植物资源种类与分布,并结合实地考察,提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结果认为,平潭砂质海岸植物资源主要包括防护林与天然沙生植被资源,共22科44属58种,其中药用植物22科42属34种;对平潭植物资源的研究主要为沿海生态构建中物种的配置;平潭砂质海岸具备优质的沙滩资源,可作为濒危沙生植物的保护与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平潭岛各土地利用类型状况的分布数据,采用Google Earth的历史影像库数据对平潭岛中东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提取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岛中东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沙滩、裸露山地、水产养殖地和水域等7种类型,总面积约18 541hm2,其中基岩海岸裸露山地主要分布在澳前镇、东庠岛、流水镇和敖东镇等地区,中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坡和缓坡为主;坡向以平面坡为主,其次为东南向、西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和北向的坡面面积较少。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防护林营建措施是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护林建设成功的关键。在分析平潭地形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工程措施,确保成活;管护措施,保证成效;依靠科技,突破难点等五条营建措施,为今后平潭的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平潭岛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灌草丛、针叶林、针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探讨平潭岛与邻近海岛和大陆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群落类型共有53科89属104种植物,群落类型间及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从灌草丛到针阔混交林阶段呈上升趋势,阔叶林阶段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化,乔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草本层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单因素方差分析,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在针阔混交林与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平潭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普陀山岛和大陆。  相似文献   

12.
<正>平潭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四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8 km,境内地势低平,气候环境恶劣,历史上长期遭受风沙危害,相传清初曾发生“一夜沙埋十八村”惨剧,令世代平潭人刻骨铭心。解放后,平潭人民开始了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从“风起千里沙、居民难安家”到“荒漠变良田、荒岛成绿洲”,  相似文献   

13.
以平潭岛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全面分析2000年以来平潭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5年,2005—2009年,2009—2013年,平潭岛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25、0.93、0.8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先快后慢;(2)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都表现出林地、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特点;(3)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38.73、39.02、40.60、42.74,表明人类活动使平潭岛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平潭水仙花经天然隔离、自然驯化、复壮栽培而成,是平潭特有的地域性花卉,更是平潭乡土文化的独特载体。运用SWOT分析法对平潭水仙花产业发展态势进行深入剖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发展模式、组织保障、用地保障、技术支撑、资金扶持、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推动平潭水仙花产业发展,打响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2022,(5):14-15
<正>平潭地处福建东部海域,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特殊,历史上长期遭受风沙灾害,防护林被誉为平潭人民“生命林”“保安林”。全区森林总面积18.43万亩,森林覆盖率38.7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荣获“福建省园林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一、提高认识,全面启动林长制工作。鉴于平潭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实际,历任区(县)党委、政府领导都充分认识到防护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平潭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平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措施与对策,为平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平潭岛天大山植被物种组成、群系分布和群落组成等,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天大山的植被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天大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84种,隶属于164属,74科。天大山主要群系有台湾相思群系、木麻黄群系、黑松群系、滨柃+豺皮樟群系、滨柃+车桑子群系。天大山主要群落类型有台湾相思—豺皮樟—山麦冬群落、台湾相思—滨柃—芒群落、黑松群落、滨柃+豺皮樟—狗牙根群落、滨柃+车桑子+金丝草群落等。这些丰富的植被资源中,不乏一些抗性强且具有良好观赏效果植物(如滨柃、豺皮樟、车桑子、野牡丹等),这些植物和其群落的组成模式可以为平潭和其它地域的园林景观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陆相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年、2002年、2008年3个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与防护林关系密切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以期为平潭防护林乃至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进一步破碎的趋势,与平潭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一致;建筑用地、农用地等与林地关系密切的土地利用方式各项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较强烈。最后从维护海岛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风口1年生木麻黄不同品系成活率、生长量及风害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在风口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抗风性强,是风口理想的造林品系,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风口造林设置风障至关重要,防风障可以减轻木麻黄受风害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风障要多道设置,风障之间距离在10~20m。  相似文献   

20.
针对福建省四大风口之一的晋江市深沪湾,因修建沿海大通道占用基干林带导致风沙危害,2008年进行防护林修复未能成功的现状,于2013年重新启动修复改造工程,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先划分风口地段和土壤类型,因害设防设置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各种风障,缓解风沙危害,然后采取客土施肥固沙改良土壤,适地适树乔灌藤草组合,植被恢复取得良好效果。造林第3年,强风口路段木麻黄、富贵榕、黄槿、小叶榕等5种乔木树种保存率平均达80.6%以上,次强风口路段平均保存率达87.8%;灌木树种夹竹桃不仅保存率最高、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