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营养全、适口性良好,被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盐碱等抗逆性和修复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刘晨曦等,2004)。2000年以来,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制种是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授粉是影响紫花苜蓿制种的关键因子。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属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是苜蓿最重要的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2.
常玉珍 《植物保护》1985,11(1):48-48
切叶蜂(Megachile sp. ),属蜜蜂总科切叶蜂科,是豆科牧草及其他植物的传粉昆虫,多被列为益虫。但此蜂也为害花卉、行道树及部分果树,而且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根据初步调查切叶蜂为害7科17种植物,其  相似文献   

3.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紫花苜蓿病虫种类及害虫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严林  梅洁人 《植物保护》1996,22(5):24-25
1989~1993年在青海省西宁、格尔木、海晏、共和、德令哈、循化、化隆等地紫花苜蓿种植区,对紫花苜蓿上的病害和昆虫种类及病虫优势种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地区的紫花苜蓿有病害6种,主要为褐斑病、霜霉病和根腐病;害虫16种,主要为豌豆潜叶蝇、苜蓿叶螨和绿芫菁等,天敌昆虫13种,主要有瓢虫、狼蛛、食蚜蝇、草蛉等和传粉昆虫13种,主要有切叶蜂、蜜蜂、隧蜂等。  相似文献   

5.
黄习军 《植物检疫》1994,8(1):51-52
苜蓿黄萎病传播媒介的检疫黄习军(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029)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是苜蓿危险性病害。该病不仅可以通过病株残体、带菌种子传播为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  相似文献   

6.
苜蓿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是中国严禁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但是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多年大量从疫情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引种苜蓿,苜蓿黄萎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很大。2001年,我国口岸检疫部门就从来自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新田种子公司的40t苜蓿种子中检出了苜蓿黄萎病,并做了退货处理。因此,了解加拿大等北美地区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对我们有借鉴作用。1发生为害情况苜蓿黄萎病于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首次发现后,迅速在欧洲扩散,196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该病侵害,但扑灭及时,病原未能定殖。1976年再次在美国华…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是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的策源地。本世纪三十年代,欧洲云杉叶蜂Gilpiniahercyniae的危害,给加拿大云杉木材生产和纸浆工业带来了威胁。四十年代,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随着昆虫天敌从欧洲偶然地引入加拿大,自然传播引起流行病,将欧洲云杉叶蜂的严重危害有效地控制下去,并长期保留于环境中自然调节害虫,种群。此后,加拿大  相似文献   

8.
苜蓿是多年生的重要牧草,营养丰富,产草量高。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各地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然而苜蓿常遭受杂草危害,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苜蓿在华北地区一年可收割3~4茬。当收1~2茬时适逢春季,杂草较少。收2~3茬时正值7~8月雨季,常常是杂草丛生。苜蓿田杂草主要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马唐、狗尾草等,如不防除,将严  相似文献   

9.
腐霉利与菌核病菌胁迫下紫花苜蓿理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属多年生豆科牧草,是饲养奶牛的优质粗饲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南方,受凉湿气候和土壤条件影响,苜蓿菌核病已蔓延成灾.  相似文献   

10.
苜蓿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实施退耕还牧政策,草地畜牧业和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苜蓿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苜蓿产量和饲料品质.在苜蓿病害中,目前尤以苜蓿立枯病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11.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 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为害紫云英茎叶, 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明确该种害虫的分类地位, 在田间收集了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 在对幼虫和成虫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 采用DNA条形码进行了分子鉴定, 最终确定为苜蓿叶象甲, 且发现该地区苜蓿叶象甲种群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结合苜蓿叶象甲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对其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对绿肥作物的危害做出了预警, 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苜蓿广肩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广肩小蜂(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 Gussakovkii 是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在美国,苜蓿种子的被害率达2—85%,通常种子损失率10—15%。一、分布苜蓿籽蜂在国外的分布有美国、苏联、德国、土耳其、智利、罗马尼亚、法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伊拉克、加拿大、以色列等。在国内的分布有陕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我国新疆于六十年代初曾报道发生B.gibbus,由于作者没有得到新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F003-F003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广,是草业开发、畜牧业发展、培肥地力的首选牧草,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长期重农轻牧,牧草育种工作十分落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草业的技术需要,通过苜蓿品种的引进、评价、筛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粮食也仅够郊县农民自用,因此,发展畜牧业生产所需的饲料主要不能靠粮食,而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在于扩大牧草种植。作为名副其实牧草之王的苜蓿为豆科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其饲用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易栽培、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极具试种价值。为此,2002年我们开始在本市进行苜蓿栽培适应性试验研究,同时对栽种的苜蓿品种上的有害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观察了为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畜牧业对优质蛋白质饲料需求的增加,我国从美国进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品的量也逐渐增加,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搜集整理了美国紫花苜蓿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包括象甲、蚜虫、叶蝉、盲蝽、蓟马、蜂、蛾类等42种(属),并对危害严重的几种害虫——苜蓿叶象属、大苜蓿耳象、苜蓿无网蚜、蚕豆微叶蝉、苜蓿膜翅角蝉、美国牧草盲蝽和西部牧草盲蝽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做了简介,供进境苜蓿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植苜蓿来改变蝗区生态、控制蝗虫为害已成为渤海湾地区蝗虫生态控制的主要措施。1996年在黄骅市试验示范成功,近年来在渤海湾蝗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是,虫害是苜蓿高产的主要障碍。为探索苜蓿田害虫防治技术,省、市植保部门于2001~2003年在黄骅市安排了苜蓿田害虫防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地选在河北省黄骅市城关镇苗庄子、齐家务德庄子。苜蓿种植品种为阿尔岗津、紫花苜蓿、美国W L—323系,均为当地主栽品种。两试验点苜蓿田均为2000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对高蛋白含量的美国苜蓿需求日益增大。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大连口岸于2010年4月首次进口美国苜蓿草,截止到10月份,已有6471.43 t,货值达181.77万美元的美国苜蓿从大连口岸进境,其疫情监管形势日益严峻。本文简述了大连口岸进境苜蓿草的检疫流程及检验监管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敖聪聪 《新农药》2005,(2):31-31
在加拿大西部地区,由灰霉菌(Botrytis cincrea)引起的苜蓿花期枯萎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种子疾病,病菌从即将死去的花瓣和花粉上吸取养份来诱发孢子的萌芽,从而感染苜蓿的豆荚和种子。使用生物控制剂(BCAs)后可以抑制花瓣上的B.cinerea,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花期枯萎病,四种BCAs:Trichoderma atroviride,Gliocladium catenulatmn,Clonlstachys rosea对控制苜蓿小花上的B.cinerea显示了卓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松叶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松叶蜂几个危害区幼虫期或茧期的病原进行了调查,统计了松叶蜂类害虫的为害和病原的寄生情况。详细描述了国内外已分离的主要松叶蜂病毒各自超微结构的特征、所属类型、及其一系列研究近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叶蜂病原微生物防治该类害虫取得的成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叶蜂病原防治该虫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云南昆明发生的苜蓿丛枝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苜蓿丛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从PCR产物的RFLP酶切图谱可看出,该植原体株系的酶切图谱与马里兰翠菊黄化植原体(AY1)相同。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后,利用最小进化法做Bootstrap验证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苜蓿丛枝病植原体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成员之一,与植原体16SrI-B亚组成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