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evio等对英国四个典型屠宰场处理商品猪的调查后指出:生猪屠宰前禁食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胴体产量、猪肉品质和家畜安宁。可是,普遍存在生猪屠宰前禁食时间过长的问题。 Bevio指出,屠宰前禁食时间长短可根据猪肝脏中的糖元浓度间接估计。他从实验室测得的341头禁食0~48小时猪的糖元浓度,得出糖元浓度的对数和禁食时间之间呈负线性关系: 禁食时间(小时)=31.0-20.6(Log糖元毫克/克) 他们于同一天从这四个屠宰场屠宰后猪的肝左叶中侧取5克小样本,共收集1843个样本。取样在宰后20~30分钟进行,如不能立即进行糖元分析,应将样本迅速在液氮中冷冻。  相似文献   

2.
选择西杂、利杂、利草杂交肉牛共42头为研究对象,以品种为单位,随机分为3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在饲养的第90、180、270天按比例屠宰,研究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IMF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MF含量品种间存在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屠宰部位间存在差异,背最长肌IMF含量高于半腱含量。背最长肌LPL表达量对肌内脂肪沉积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品种的特异性,利杂牛和利草杂牛LPL表达量和IMF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肌内脂肪含量对牛肉的品质以及风味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超声波测定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涌现出一些应用于畜禽活体的无损性状测定技术。为提高肉牛肌内脂肪含量活体测定技术的准确性,随机选择24头黑牛,利用彩超仪器测定肉牛第12~13肋骨间距离背中线3~5 cm处,进行垂直于脊柱的扫描,对肉牛背最长肌进行图像采集。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肌内脂肪图像内容进行提取。参照GB5009.6-2016索氏抽提法抽取肌内脂肪,对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精准测定。利用高清超声波图像特征参数与所测定的实际肌内脂肪含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图像的特征参数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测得的肉牛屠宰后肌内脂肪测定值与活体眼肌面积及图像特征参数值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得到预测模型拟合后R~2=0.905,准确度较现有模型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击晕屠宰对肉牛血液理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击晕屠宰)和对照组(非击晕屠宰),宰时采血,宰后排酸72 h后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皮质醇、ACTH浓度、肌酸激酶与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宰后45分钟、4小时、24小时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72 h后试验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压力失水率、黄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击晕屠宰能够显著缓解肉牛的宰前应激,有助于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我国肉牛屠宰企业宰前管理现状,笔者对国内10个省(市、地区)的10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屠宰企业牛源中经过长途运输的肉牛所占比例较大,由于忽视宰前静养、无静养直接屠宰或者静养时间太短、静养时间长短没有考虑运输距离、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输应激消除技术等原因,使肉牛经过长途运输后活重下降明显,屠宰率和净肉率有所降低,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建议经过长途运输的肉牛宰前进行静养以缓解运输应激,减少肉品质和肉牛屠宰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探讨吉林西门塔尔肉牛肌内脂肪沉积最佳的日粮能量水平,选用24头1.5岁吉林西门塔尔肉牛(体质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采用3个能量水平日粮对肉牛经4个月的育肥,结合屠宰试验,观测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育肥牛生产性能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对吉林西门塔尔肉牛育肥有显著效果,7.61MJ/kg的日粮能量水平能显著提高其日增质量、胴体质量和屠宰率,并且上脑肉、腰肉、腱子肉和眼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组合肉牛肌肉FAS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月龄的西杂、利杂、利草杂交共43头肉牛为研究对象,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于试验的第90、180、270天屠宰取背最长肌,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AS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屠宰阶段FAS mRNA变化规律及其对IMF沉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肥育时间的延长,IMF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存在种间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FAS mRNA表达量呈升高趋势,相关分析表明,FAS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镁对肥猪运输和屠宰应激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研究镁的来源、水平和添加时间对肥猪运输和屠宰应激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杜长哈杂交肥猪为研究对象,以玉米-豆粕-棉粕-小麦麸型日粮作基础日粮,试验Ⅰ和试验Ⅱ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镁组、硫酸镁组和氯化镁组的血清镁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天门冬氨酸镁组、硫酸镁组和氯化镁组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都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随着天门冬氨酸镁添加量的提高而下降,但过1 000 mg/kg后开始趋向于稳定.天门冬氨酸镁组背最长肌糖元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5.43%~12.98%;相反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p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天门冬氨酸镁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降低45.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头肌滴水损失降低2.15%,但差异不显著(P>0.05);天门冬氨酸镁组PSE肉比对照组降低100%.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天门冬氨酸镁、硫酸镁和氯化镁,均可以缓解运输和屠宰给猪造成的应激,但是天门冬氨酸镁要强于硫酸镁和氯化镁.在肥猪屠宰前7 d,日粮中添加镁(天门冬氨酸镁)1 000 mg/kg,使血液镁浓度提高11.31%,不但能缓解运输和屠宰给猪造成的应激,而且能改善由于应激对肉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者探讨生长猪屠宰前禁食对肉猪潜在的影响。被禁食的猪活体体重及其屠宰胴体重量均有所减少,也可能引发胃溃疡。屠宰前中止饲喂,对肉食品安全是有益的,能够改善肉质终点pH、持水力和肉色;降低肉质肌糖原含量。生长猪的基因型、抗应激性能和动物所处的环境,均能够影响肉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日粮维生素A(vitamin A)添加量与肉牛牛肉品质的关系,选用16头24月龄安格斯×秦川黄牛阉牛,以添加0、1100、2200、4400 IU/kg干物质VA的日粮育肥4个月后屠宰分析不同日粮VA添加量对肉牛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肉牛屠宰特性方面,VA添加量对肉牛屠宰率、净肉率、肠系膜脂肪质量/活体重、大理石花纹评分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VA添加量显著影响肉牛末期体重、日增重、背部皮下脂肪厚度、肋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肉品剪切力(P<0.05),其中日增重以22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高,低于此添加量则有随VA添加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背部皮下脂肪厚度和剪切力均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②在肉品常规成分(以鲜样为基础) 方面,日粮VA添加量显著影响背最长肌干物质及粗蛋白含量和臀中肌干物质及粗灰分含量(P<0.05),而对背最长肌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和臀中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③在牛肉氧化稳定性方面,VA添加量对吊挂成熟的背最长肌和臀中肌的总色素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和滴水损失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总色素含量在背最长肌和臀中肌均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高,TBARS值在背最长肌以22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在臀中肌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时最低。综合各方面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以1100 IU/kg干物质VA添加量饲喂秦安杂交阉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奶公牛犊与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月龄育肥奶公牛犊和成年育肥杂交改良肉牛各四头,通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育肥奶公犊与杂交改良育肥肉牛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差异,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屠宰率为55.38%的犊牛胴体较屠宰率56.38%的育肥牛胴体,出肉率低6.25个百分点;骨骼占胴体比例高4.45个百分点;高档部位出品率高O.35个百分点;后臀腿部位肉出品率高1.67个百分点。犊牛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育肥牛高2.73、1.20个百分点,脂肪含量较育肥牛低1.22个百分点。胴体成熟72h、96h后分割的犊牛肉(外脊)剪切力值与育肥牛肉剪切力值差异极显著(P〈O.01)。成熟72h的犊牛肉(外脊)肉色值a值、L值分别较育肥牛低3.88、高6.55,差异极显著(P〈O.01);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的差异显著(P〈O.05),熟肉率指标差异不显著(P〉O.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产肉性能方面,育肥犊牛较成年育肥牛产肉率低,保水性低,但在肉质方面,具有细嫩、多汁、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浅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6具肉牛胴体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通过带有高压静电(HVEF)装置的冰箱和普通冰箱二次成熟牛外脊部位肉样,研究高压静电二次成熟牛肉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静电组较常规处理组肉色鲜红,二次成熟48h、72h、96h肉色值L*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a*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两组在24h、48h、72h、96h测定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失水率较常规处理组牛肉低15.56%,在48h、72h、96h时两组均差异显著(P<0.05);熟肉率较常规处理组提高1.07%,成熟24h、48h、72h、96h四个阶段,两组之间熟肉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剪切力值较常规处理组低6.24%,在24h时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48h、72h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成熟96h两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高压静电对分割后的牛肉在0~4℃条件下二次成熟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肉牛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河西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添加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试验初和试验结束时静脉采血,测定肉牛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可显著提高肉牛血清中Cu、Zn、Se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血清中T-SOD、GSH-Px、T-AOC水平,降低血清中MDA水平。提示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具有显著提高肉牛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三元杂交牛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研究三元杂交牛的育肥效果。[方法]选取6月龄三元杂交牛(简称夏西黄、皮西黄、海西黄、南西黄)及二元西杂牛(对照)各12头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饲养条件下进行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合我县的肉牛杂交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组合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明显优于“二元杂交”组合(P〈0.01),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夏西黄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最好,皮西黄次之,但与夏西黄差异不显著(P〉O.05),海西黄、南西黄与夏西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三元杂交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夏西黄杂交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糖蜜尿素处理玉米芯对肉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牛24头,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经糖蜜尿素复合处理的玉米芯,对照组饲喂干玉米芯。饲喂试验时间为7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育肥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经糖蜜尿素复合处理的玉米芯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干玉米芯(P<0.01),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未处理的干玉米芯;试验组肉牛的日增重达到1.55 kg/头,比对照组提高30.25%,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育肥收益比对照组多399.58元/头。综上提示,糖蜜尿素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玉米芯的营养价值;饲喂经糖蜜尿素复合处理的玉米芯能够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育肥效益,对肉牛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夏南牛牛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夏南牛牛肉品质特征。[方法]本研究分别选取来自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18月龄夏南牛公牛6头,在河南省唐河县肉联厂进行屠宰。测定背最长肌和牛霖剪切力值、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肉颜色和多汁性。[结果]表明夏南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值略低于牛霖,夏南牛背最长肌和牛霖两个部位,其L*值差异都不显著(P0.05),而b*和a*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背最长肌多汁性总体评价要好于牛霖。[结论]从牛肉嫩度、色泽和多汁性方面考察,夏南牛肉的商品性能均有显著改善,为夏南牛今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芥末粗多糖对牛肉糜质构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牛肉糜基础配方中添加0.5%和2.5%的芥末粗多糖,以添加卡拉胶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d,BHA)的牛肉糜作为对照,各组牛肉糜于4 ℃储藏20 d,测定各组牛肉糜的硬度、回复性、胶着度、咀嚼度、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pH值和色度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储藏期各组牛肉糜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添加0.5%的芥末粗多糖对牛肉糜的硬度、回复性、胶着度、咀嚼度有显著(P<0.05)改善作用,可以达到与卡拉胶相同的效果,但当芥末粗多糖的添加量为2.5%时,对上述4项质构特性指标无显著(P>0.05)影响;添加0.5%的芥末粗多糖可以显著(P<0.05)降低牛肉糜的TBARS值,减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抑制脂肪的氧化;添加2.5%的芥末粗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牛肉糜红度的劣变,显著(P<0.05)抑制pH值的上升,减缓总巯基含量的下降,但不能较好地抑制羰基化合物的产生。[结论] 芥末粗多糖不仅能改善牛肉糜的质构特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氧化,保持色泽稳定,研究结果为其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在牛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鸡肉和牛肉中五种常用抗球虫药物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样品用乙腈提取,吹干后用50%甲醇溶解,正己烷去脂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BEHC18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20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mL/min;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采集。结果表明:在10~500μg/L的系列浓度范围内,五种抗球虫药物的相关系数R2〉0.990;方法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从100、200、500μg/kg三个添加浓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4%~109%,批内、批间RSD均〈15%。本方法简便快捷、定性准确,可以满足兽药残留分析的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河西肉牛产品特别是血液制品的质量及产业效益,利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的方法对河西肉牛架子牛进行了育肥、屠宰试验。采取低剂量中草药组、高剂量中草药组和对照组肉牛血样,用专门仪器和方法测定了血液中5种血清矿物质离子、7种血清代谢产物及5种血清酶等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中草药组肉牛血清中的Na、Mg离子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Cl离子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葡萄糖、肌酐、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肉牛(P<0.05),而谷草转氨酶(AST)却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肉牛(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肉牛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肉牛(P<0.01),而谷丙/谷酸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肉牛(P<0.05)。结论:试验配制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有良好的影响,对高剂量组肉牛的影响更为明显;饲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肉牛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但高剂量组更优;利用高剂量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的肉牛,其血液在制造保健用品方面有广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肉牛冬季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肉用改良杂交牛18头,其年龄、体形基本一致,公母各半,体重范围(201±21.46)kg,将18头供试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10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试验2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2 kg、黑麦草青草8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试验3组每天饲喂紫花苜蓿青草5 kg、黑麦草青草5 kg、混合精饲料2 kg,玉米秸秆自由采食。结果表明,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试验期总增重、头均日增重、日增重收入和毛收益均为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与试验3组相比,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与试验3相比,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试验2组的饲喂方法,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