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高锰酸钾KMnO4对池塘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反应影响因素(高锰酸钾质量浓度、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高锰酸钾对MC-LR的去除率与高锰酸钾投加的质量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高锰酸钾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和pH,当温度为35℃时,去除率可达96.65%,当pH为3时,去除率也达到了95.1%;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太显著.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高铁酸钾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高铁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不同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K2FeO4质量浓度、温度和pH)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2FeO4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MC—LR。K2FeO4对MC—LR的去除率与K2FeO4。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K2FeO4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pH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分别为2和10时去除率分别为94.51%和87.96%。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反应影响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不同成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毒性,分析了颤藻浓度与水温对对虾响应粗提液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检测了颤藻粗提液所含的毒素。结果显示,湿藻质量浓度为5.04 mg·m L~(-1)的颤藻细胞及其粗提液可导致93.72%以上的对虾死亡,藻细胞培养液对对虾无致死效应。用湿藻质量浓度高于2.52 mg·m L~(-1)的粗提液注射对虾,对虾死亡率超过86.67%,随质量浓度低至0.504 mg·m L~(-1),对虾死亡率降至2.22%,差异显著(P0.05);水温显著影响了粗提液对对虾的致死效应(P0.05),湿藻质量浓度为2.52 mg·m L~(-1)的粗提液在22℃水温条件下可引起20.0%对虾死亡,当温度升至34℃,对虾死亡率增加至97.8%;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YR/LR,MC-RR/YR/LR)作标准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颤藻粗提液毒素,结果在粗提液中均未检出RR、YR、LR等3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结果表明,绿色颤藻可致对虾急性死亡,其主要有害成分是颤藻粗提液所含的非MC-RR/YR/LR等藻毒素,对虾对颤藻粗提液毒性的响应与颤藻浓度和水温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催化氧化原理对池塘水体的藻毒素进行了处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去除效果.光催化速率受到催化剂用量、反应体系pH值及UV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投加500 mg/LTiO2处理COD质量浓度约为100 mg/L、MC-LR质量浓度约为1.5×10-9g/mL的微污染水体,紫外光照射150 min,pH值调至4时,体系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1.26%,MC-L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1.3%,同时反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成含铌类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开展其光催化降解藻毒素试验,研究其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降解效率和机理,为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提供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铌酸盐光催化剂K6Nb10.8O30,利用X射线衍射、扫面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结构是属于四方相钨青铜结构,空间群为P4/mbm(127),晶粒呈长方柱性,直径约为150nm,长度约400~600nm,吸收能带为2.92eV;在紫外光(UVA)辐照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光催化剂K6Nb10.8O30能够有效的降解藻毒素,降解过程受到pH值、藻毒素的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和光照的影响;在光辐射强度为556μW/cm2、pH4.24、催化剂投加量为0.375g/L的试验条件下,初始浓度3mg/L的藻毒素在180min之内降解率达到93%;对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藻毒素的降解最终不是被催化剂吸附,而是被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的光催化剂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微囊藻毒素初始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常数逐步降低,半衰期也逐渐变长。  相似文献   

6.
复合微生物制剂去除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质量浓度微生物制剂、不同氨氮质量浓度、不同温度与pH等条件下,复合微生物制剂去除氨氮的效果.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改善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具有明显作用.结果显示,使用复合微生制剂的最佳质量浓度是10.0 mg/L,在氨氮质量浓度为4.44 mg/L、温度为35℃时制剂的氨氮去除率最高,在碱性的环境中去除氨氮效果优于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在不同pH和滤料条件下硝化细菌对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5.0~10.0等6个pH梯度以及陶环、珊瑚石、生物刷和生物球等4种滤料的消氨效果。在pH 8.0~9.0时,至试验第7天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86%、98.95%,明显高于pH 6.0、7.0和10.0组(去除率分别为66.18%、71.43%和70.51%)。在pH 7.0~9.0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小于氨氮浓度的下降,特别是在pH 9.0时两者浓度变化差异明显。生物刷、陶环、珊瑚石和生物球分别在试验的第3、4、6、7天,氨氮去除率达100%。陶环组和珊瑚石组,NO_2~--N质量浓度在达到最高值(9.60 mg/L和10.00 mg/L),之后开始逐步下降。生物刷组和生物球组在达到最高值(9.55 mg/L和11.00 mg/L)之后基本维持不变。结果表明:硝化细菌适宜碱性的环境条件(pH 8.0~9.0),水体pH 9.0最有利于硝化细菌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不同滤料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有不同的影响。陶环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都有良好效果,生物刷只对去除NH_4~+-N有良好效果,珊瑚石只对去除NO_2~--N有良好效果。多种滤料配合使用有利于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种大型浮游动物和1种绿藻、2种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栅藻和无毒铜绿微囊藻CHAB109密度均为1.02×106cells/ml时,拟老年低额溞对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54.20%和6.45%,大型溞的则为49.77%和64.77%。同时,拟老年低额溞对栅藻和CHAB109混合藻液中的两种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0.65%和34.43%,高于对纯种藻的去除率。在遮光条件下浮游动物摄食量更大,对藻的去除效果更优。拟老年低额溞在锡箔遮光情况下,对初始藻细胞密度为3.023×105cells/ml的有毒微囊藻PCC7806去除率达到32.37%。7d日龄的浮游动物个体大,摄食量也大,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随着添加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加,去除率也随着提高。高浓度的藻细胞对两种浮游动物存活率影响较低浓度大。浮游动物应用于藻类水华的控制,作用不容忽视,且若条件适宜,浮游动物也可较好的控制有毒蓝藻。当选用浮游动物控藻藻类水华时,需综合考量选用物种种类、大小、添加数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臭氧氧化对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中有机物去除机制,为臭氧氧化技术处理腐殖化程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为A2/O+MBR+NF(RO),渗滤液浓缩液表观呈棕黄色,无恶臭;pH值7.98,CODCr5 492 mg/L,BOD5/CODCr为0.01,荧光指数f(450/500)1.45,生物源指数BIX为0.81,腐殖化指数HIX 14.95。研究反应时间、臭氧投量、进水CODCr浓度、初始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中有机物去除机制及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90 min、臭氧投量为1.67 g/h和室温为27℃的条件下,CODCr和CN(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7.6%、58.0%,BOD5/CODCr从0.01提升到0.39;增加反应时间、臭氧投量和反应温度可促进渗滤液浓缩液的降解,而降低体系CODCr浓度和pH值则不利于腐殖质类物质的削减;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臭氧处理过程可极大程度改变废水的腐殖化程度,芳香物质去除较为明显;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臭氧可有效降解浓缩液中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且经臭氧处理后的渗滤液浓缩液分子结构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10.
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是常见的污水、废水处理微生物,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赤红球菌HDRR2Y去除氨氮(的养殖水体中,通过国标法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检验菌株培养液去除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效果。按照温度、转速、盐度、接种菌量、底物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 5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探讨这些因子对赤红球菌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菌株HDRR2Y浓度在36 h内从初始的5×104 CFU·mL-1增至4.08×109CFU·mL-1。添加菌株培养液后,养殖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从初始的15 mg·L-1降至5.56 mg·L-1,去除率为62.96%;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从15 mg·L-1降至6.95 mg·L-1,去除率为59.37%。5种因子中,温度和氨氮浓度对菌株HDRR2Y去除氨氮影响最显著(P<0.05),影响权重程度依次为:温度>氨氮浓度>转速>菌量>盐...  相似文献   

11.
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荡以及水体pH变化的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较低,超声波震荡和紫外线照射辅助处理对...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四种鱼用消毒剂对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最适消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携带细菌相对灭菌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消毒后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对摇蚊幼虫平均摄食时间、消毒后未杀灭细菌种类为指标,综合评价消毒虫体质量。结果显示:浓度因子对聚维酮碘、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的相对灭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温度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对新洁尔灭影响显著;浓度、时间和温度因子均对戊二醛的相对灭菌率无显著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消毒剂对相对灭菌率的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得到了四种消毒剂消毒摇蚊幼虫的最佳因子参数,其中高锰酸钾:消毒剂浓度60 mg/L,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聚维酮碘:消毒温度24℃,消毒剂浓度150 mg/L,消毒时间1 h;新洁尔灭:消毒剂浓度3 200 mg/L,消毒温度24℃,消毒时间1 h;戊二醛:消毒温度28℃,消毒时间1.5 h,消毒剂浓度20 000 mg/L。四种消毒剂最佳消毒条件对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及对稀有鮈鲫摄食效果影响不大;消毒后从不同来源的四份虫体样品共分离出未杀灭的细菌16种,主要隶属于气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1~23℃,pH 6.2~6.5条件下,采用半静水试验法,按等对数间距设置药物质量浓度梯度,日换水50%,补充药物50%,24 h观察记录1次,比较美婷Ⅱ、霉灵、纳他霉素、杀毒矾和高锰酸钾5种药物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受精卵水霉抑制作用及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药物对受精卵水霉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霉率为美婷Ⅱ>霉灵>高锰酸钾、纳他霉素和杀毒矾,但杀毒矾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受精卵的毒副作用较大,显著降低了受精卵孵化率,不宜使用;美婷Ⅱ、霉灵、纳他霉素和高锰酸钾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受精卵的适宜使用质量浓度分别为4.90~6.50、1.97~3.87、1.50、2.50 mg/L,使用方法为长时间浸浴,可有效抑制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的生长,显著提高受精卵孵化率,适合在异育银鲫"中科3号"受精卵孵化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Microcystins accumulate in aquatic organisms and can be transferred to higher trophic levels, eventually affecting vector animals and consumers. We examined three levels of an aquatic food cha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Daphnia magna and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to identify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risk of microcystin on prawns. Samples were analysed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S)/MS and microcystin‐LR (MC‐LR) distributions in prawn tissu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awns accumulate MC‐LR both directly from M. aeruginosa and indirectly through D. magna which was pre‐exposed to M. aeruginosa. MC‐LR was detected in the gills, digestive tracts and hepatopancreas of the prawns 2 h after exposure. MC‐LR accumulated in prawns to 0.49 ± 0.04 μg g?1 dry weight in hepatopancreas within 24 h, while it was not detected in muscle samples, and rarely appeared in blood samples in such a short period. Although MC‐LR was not detected in muscle, the head including hepatopancreas of the prawns accumulated troublesome amounts of MC‐L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crocystis blooms in prawn farming potentially pose a risk to human consumers, although prawns may be exposed to the bloom for a very short time, hence regular monitoring of blue green algae population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甲醛、硫酸铜、食盐和高锰酸钾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彩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鱼规格3.0~4.5cm/尾,平均体重2.5g/尾。结果表明:彩鲫鱼苗对试验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甲醛〉食盐。硫酸铜、高锰酸钾、甲醛和食盐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4、1.80、21.00和4500.00mg/L。  相似文献   

16.
液相色谱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柱后衍生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磺胺类药物,衍生化反应效果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衍生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出磺胺在线柱后衍生优化条件为:流动相pH值3.0、反应温度60℃、流动相乙腈比例18%、衍生化试剂荧光胺浓度0.25mg/mL.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天津市河流、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的5条河流和4个水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河流浮游植物为7门100种,优势种为绿藻、蓝藻;水库为8门81种,优势种为硅藻、蓝藻。环境因子在河流和水库间差异极显著的为透明度、pH、总磷和重碳酸盐碱度(P<0.01)。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河流依次为:浮游动物丰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碳酸盐碱度、磷酸盐浓度、总磷;水库依次为:重碳酸盐碱度、钙离子浓度、氨氮、透明度、溶解氧、水深、叶绿素(a、b)、总碱度、总硬度、pH。  相似文献   

18.
4种药物对叶尔羌高原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7±2)℃条件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敌百虫,4种药物对叶尔羌高原鳅的24h、48h的半致死浓度(LD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敌百虫24h的LC50分别为:113.89、6.43、3.37和14.18mg/L。48h的LC50分别为97.03、4.50、2.38和11.28mg/L。4种药物的SC分别为24.08、0.94、0.50和2.69mg/L。在对叶尔羌高原鳅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建议高锰酸钾不要用于疾病的治疗,硫酸铜的使用要谨慎,福尔马林和敌百虫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时间、底物浓度、pH,酶浓度和温度对蛋白水解度和酶解液中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酶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0%,pH 7.4,温度50℃,酶添加量1.39%,水解5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水解度为29.0%,可溶性钙含量为176.4 mg/ml,水解液经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