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银市无公害枸杞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陇西黄土高原、祁连山东延余脉与腾格里沙漠三大区域过渡地带,属温带干旱半旱季风性气候类型,海拔1275~3321m,年均气温8.9℃,无霜期169~220d,降水量197mm,蒸发量2084mm,日照时数2659~3085h,日照率57.62%。境内川、塬、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树种,是第三代古地中海沿岸的植物,在古地中海退缩、气候旱化过程中幸存的残遗物种之一。沙冬青属仅有2种,一种是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仅见于新疆喀什地区南部昆仑山与帕米尔交界的狭窄地带。  相似文献   

3.
采用收割法、烘干法、湿烧法对毛乌素沙地4种灌木地上构件的生物量、含水率、含碳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4种灌木地上构件含水率差异较大;4种灌木的主枝含碳率均较低,构件含碳率分布具有随机性,由植物自身生理生态特性控制;4种灌木构件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大于草本植物,含碳率大于杨柳类阔叶乔木;4种灌木均表现为主枝生物量和碳分配最大,主枝是4种灌木储存碳的主要构件和构成种群的主要构件.4种灌木构件生物量和碳分布特点反映了植物在干旱环境中能够很好地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应以臭柏等耐旱、含碳率高的灌木为主要树种进行碳汇林建设.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过渡相嵌地带,地势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境内山高沟深,植被稀疏,具有高原冷凉型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对西藏半干旱区5种抗旱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了其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主脉维管束直径等10个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灌木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结果;10个指标在各灌木树种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3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气孔长度。5种灌木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白刺花>江孜沙棘>矮锦鸡儿。  相似文献   

6.
忻州市山地草原类草地是忻州市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干旱地区的一类草地,植被以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类组成,植物以旱生禾草、蒿类草、百里香、草木犀、黄花苜蓿等为主。该地区年降雨量在350~500mm,年平均气温3.5~7.5℃,大于10℃的年积温2300~3000℃,海拔在1200~2000m之间,是忻州市西北部家畜的主要放牧地。1忻州市山地草原类草地现状1.1山地草原类草地面积忻州市山地草原类草地1980年普查面积为216367公顷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浪县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南临祁连山与天祝县接壤,北靠腾格里大沙漠和内蒙古相临,年降水量170~410mm,年均蒸发量2 292 mm,年均气温6.3~6.6℃,≥0℃的积温1 738~3 253℃,无霜期110~153 d。辣椒是古浪县日光温室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8.
孟金花 《农村科技》2011,(10):57-57
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园,又称乌鲁木齐"500工业新城",面积约288平方公里。工业园土壤类型有戈壁土、盐碱土、平原土、风沙土、龟裂土和灰漠土,此类土壤瘠薄,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力差,耕作难度大,不利于苗木生长。该区气候干旱,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植物由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小灌木、小乔木组成。由于地理位置偏远,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生态型(水生型和旱生型)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显示,干旱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株高、节长、叶长、叶宽、总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但对茎直径没有明显影响。水生型植株在株高、节长、茎粗、叶长、叶宽和总叶面积等生长参数上都显著大于旱生型植株。而干旱对水生型植株的总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更大。就生物量分配模式而言,在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和茎,较少分配到叶。尽管干旱对水生型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体色素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生型比水生型喜旱莲子草具备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四翅滨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四翅滨藜是美国选育出的改良品种,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我国通过7年引种驯化取得成功,专家分析认为四翅滨藜可在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甘肃、蒙古、中亚、西伯利亚等广大黄泛沙荒地、滨海沙碱地、西北沙质盐漠地带推广发展。四翅滨藜有望成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干旱、半干旱、荒漠盐碱地带的优良造林绿化和木本饲料树种。 四翅滨藜为藜科植物,常绿灌木,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年均降水量150~380毫米的干旱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华北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生态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N422s、108s、LS2s分别与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对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培矮64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灿稻等是108s的优势生态型;LS2sz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4个不育系及这12个不同生态型材料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中的应用。认为培矮64s、N422s、108s这3个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在华北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LS2s不具备广亲和性,配合力也较差,在育种中可间接利用其大粒的优势。华北粳是4个不育系的优势生态型,因此在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研  相似文献   

12.
熊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62-21264
[目的]探讨土培条件下东南景天矿山与非矿山生态型植物对Cd耐性和富集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以向水稻土中加入不同量的镉作为处理,研究东南景天两种生态型植物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的生长反应以及体内镉含量与积累量变化。[结果]两种生态型植物对土壤中不同含量Cd的生长反应不同,矿山生态型对土壤Cd的耐受阈值为300 mg/kg,非矿山生态型为50 mg/kg。矿山生态型地上部最大Cd含量为893 mg/kg,根部最大Cd含量为344 mg/kg;而非矿山生态型地上部和根部最大Cd含量分别为124和212 mg/kg。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含量大于根部Cd含量,而非矿山生态型根部Cd含量大于地上部。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积累量最大值为151.67μg/株;而非矿山生态型为11.99μg/株。两种生态型植物相比较,在相同Cd处理水平下,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含量和Cd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非矿山生态型。[结论]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对土壤Cd的耐受和富集能力显著大于非矿山生态型。从植物对土壤镉的耐性、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及其比值来看,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是一种Cd超积累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锌吸收与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非超积累和超积累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吸收、分配和转运锌(Zn)的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生态型植物不仅在生长速度上对Zn浓度的反应差异显著,而且在Zn吸收与分配特性上也有明显差异.非超积累生态型的最适生长浓度为0.001 mmol/L, 在此Zn水平下,生物量随处理时间基本呈直线性增长;而超积累生态型的最适生长浓度为1.0 mmol/L,生物量在处理前16 d呈直线性增长,以后趋缓.非超积累生态型地上部的最大Zn含量远低于超积累生态型;而根部的最大Zn含量,非超积累生态型显著大于超积累生态型.Zn在非超积累生态型细胞壁和可溶部分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在细胞器与膜部分的含量相对较低,而Zn在超积累生态型细胞壁中含量最高,其次是细胞的可溶部分.综合分析认为: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比非超积累生态型具有更强的Zn积累和耐受能力,前者可能是后者在高Zn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应分析可用于冬小麦不同抗旱生态类型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对应分析的原理。通过对十五个冬小麦品种(系),二十一个性状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划分为三个抗旱生态型。抗旱类型的基本特征为:旗叶基角较大,旗叶弯曲度较小,株高较高,顶部三叶总面积较小,穗部三粒小穗比率(占穗部总小穗数)较大,四粒和五粒小穗比率较小。水地类型则相反。中间类型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龙须草生态型的划分及其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叶片纤维素等成分含量的测定,将来自4个省的9个不同居群的龙须草划分为4种生态型:窄叶类型(湖北)、浓绿叶类型(广西)、红秆类型(陕西)和宽叶类型(河南);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居群之间,遗传差异很小,聚为同一种生态型;同一居群内不同无融合生殖个体之间未检测到差异;分析了不同生态型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讨论了AFLP技术在无融合生殖植物的分类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拟南芥不同生态型对灰葡萄孢的抗病性,并筛选具有抗性的拟南芥材料,试验通过对拟南芥11个生态型进行接种试验,研究其对21个灰葡萄孢菌株的反应,结果发现,有10个灰葡萄孢菌株对拟南芥的11个生态型表现抗/感差异。其中Col-0、Ws-0和Ler生态型接种灰葡萄孢菌株BC18后表现典型的抗病和感病反应。组织病理学试验进一步确定了Col-0、Ws-0生态型为抗病生态型,而Ler为感病生态型,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的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和相关作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熊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14-17816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型东南景天对Cd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东南景天矿山和非矿山2种生态型植物在不同cd供应水平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体内Cd含量的变化。[结果]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忍耐环境Cd胁迫的临界浓度是100μmoL/L,而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是400μmol/L。随着供Cd水平的提高,2种生态型植物各部分的Cd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叶和茎中的最大cd含量分别为493和934mg/kg(DW),而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叶和茎中的最大Cd含量分别为4933和3874mg/kg(DW)。在相同供Cd水平下,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各部分的Cd含量大小次序为根〉茎〉叶;而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各部分的Cd含量大小次序为叶〉茎〉根。[结论]水培条件下,东南景天矿山生态型比非矿山生态型具有更强的忍耐、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Cd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拟南芥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模式植物,本试验用17种植物病原真菌测定了11个拟南芥生态型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拟南芥生态型中,生态型NAHG、SHA、WS-2、WS-0与供试的所有菌株表现为非亲和反应,而生态型COL、C24、ND-1、EST-1、KAS-1、BAY-0、LER与不同病原菌的反应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羊草是欧亚大陆草原广布种,在中国不同草地类型如在显域性的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在隐域性的草甸经常形成优势种或单一优势种群落。通过对羊草学名的文献追踪,参考了羊草在赖草属中的系统演化位置及赖草属起源与扩散途径的系列研究成果,在羊草趋异适应系统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逻辑推论。羊草的模式标本由俄国植物学家BUNGE于1831年采于中国的北京,1833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定名后曾经有5个属名的历史变更和5个种名,相继参与的植物分类学者多达15人次。在赖草属系统进化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中,羊草大多被划分为介于二者之间的较进化少穗组中,其演化层次居少穗组偏下的位置。不同生境羊草叶色普遍具有灰绿型和黄绿型,在相同生境下两种生态型羊草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分子遗传特征均发生明显分化,灰绿型羊草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黄绿型,在东北草原900 km大尺度经度样带从东到西,两种生态型羊草遗传多样性均同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经综合分析推断:在两种羊草生态型中,黄绿型较为原始,灰绿型较为进化;在中国东北草原,内蒙古高原最西部的羊草最原始,东部松嫩平原的羊草较进化。两种羊草生态型在中国东北草原均呈从西向东的扩散过...  相似文献   

20.
谢国晖  秦建桥  赵鹏  赵华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04-17507
[目的]揭示不同生态型五节芒在抵抗Cd胁迫机制方面的异同。[方法]以粤北大宝山矿山开采地优势植物五节芒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五节芒非矿山生态型(采自惠州市博罗县丘陵山地)和矿山生态型(采自大宝山矿区)在相同Cd处理浓度梯度下的生理响应。[结果]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都与Cd胁迫浓度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矿山型下降的程度低于非矿山型,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的叶绿素a/b值都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Cd对五节芒叶绿素b的伤害要大于叶绿素a。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在20mg/kg处理处达到最低。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非矿山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升高,浓度在10~80mg/kg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矿山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先升高再下降,2种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响应有所不同。[结论]矿山型五节芒的耐重金属Cd要强于非矿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