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实际生产腌制豇豆中亚硝酸盐变化的观察分析表明,利用6%、10%、15%食盐浓度腌制的豇豆中在第五天出现亚硝峰,峰值明显低于雪里蕻等腌制品,在第15天又出现第二次小峰,但两次峰值均小于国家卫生标准,17天后达稳定低水平状态。同时还表明,较高食盐浓度的腌制豇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较低食盐浓度。  相似文献   

2.
对腌制豇豆的观察表明,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浓度为5%,9%和16%盐水腌制豇豆5天发现亚硝酸盐含量高峰,峰值明显低于雪里蕻腌菜,第16天出现第2次小峰,但是这2次峰值都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经过18天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还发现,高盐浓度腌制豇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低盐浓度的腌制品。  相似文献   

3.
对腌制豇豆的观察表明,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浓度为5%,9%和16%盐水腌制豇豆5天发现亚硝酸盐含量高峰,峰值明显低于雪里蕻腌菜,第16天出现第2次小峰,但是这2次峰值都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经过18天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还发现,高盐浓度腌制豇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低盐浓度的腌制品。  相似文献   

4.
刘敏  夏松养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55-12657
[目的]研究腌制条件对鳓鱼在腌制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鳓鱼为原料,研究腌制温度、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对鳓鱼腌制品中理化指标亚硝酸盐、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腌制条件对鳓鱼腌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TVB-N值、过氧化值的影响显著;食盐添加量越低,腌制咸鱼中亚硝酸盐的峰值出现越早并且峰值越高,TVB-N值含量越高;腌制温度越高、腌制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峰值出现越早且峰值越高,TVB-N值和过氧化值含量越高.[结论]研究对鳓鱼腌制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降低腌制白萝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在白萝卜腌制过程中添加葱、姜、大蒜、干辣椒、抗坏血酸等不同配料,采用α-萘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探讨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8天出现亚硝峰,1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11天出现亚硝峰,且前者的亚硝峰值远高于后者。添加葱、姜、蒜、干辣椒及抗坏血酸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抗坏血酸、蒜和葱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大蒜的用量越大,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越强,5%大蒜对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最好。[结论]适当地提高食盐浓度和延长腌制时间是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酸黄瓜中酸浓度对亚硝酸盐生成量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基因型和欧关基因型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醋酸浸泡法腌制成酸黄瓜,研究酸浓度对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生成量的影响。[结果]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亚硝酸盐生成量的降低,在腌制的第1d,亚硝酸盐的生成量较低,在第2~3d出现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腌制5d后,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降低到一个平稳且较低的水平。欧美基因型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的量要低于华北基因型,低温下亚硝酸盐的量要低于常温下。[结论]适当提高酸浓度,在腌制5d后,酸黄瓜中亚硝酸盐的舍量很低,具有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控制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方法]以芥菜为原料,以亚硝酸盐含量、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芥菜腌制发酵工艺的生产方法;以亚硝酸盐含量、亚硝峰峰值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异抗坏血酸钠、EDTA-2Na、藠头及柠檬酸对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在乳酸菌接种量5%、食盐添加量5%~7%(取6%)、温度30℃、发酵9 d的工艺条件下,腌制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74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 mg/kg的标准,所得的腌制芥菜风味可口。异抗坏血酸钠和藠头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及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而柠檬酸和EDTA-2Na仅能有效抑制亚硝峰的峰值,不能有效降低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论]研究可为腌制芥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缙云菜干低盐腌制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发酸变质问题, 本文对不同的食盐添加量和不同的季节的菜干腌制过程亚硝酸盐、酸度、氨基酸含量和感官品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芥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逐渐降低最后稳定或略有升高, 总酸逐渐升高, 一般应选择3%食盐添加量, 冬季低温环境腌制不超过12 d, 春季气温较高时腌制时间不超过8 d。为了验证冬季腌制最佳时间, 分析了冬季腌制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变化规律, 发现在腌制过程中总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分逐渐升高, 12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姚成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33-2034
[目的]提出榨菜生产加工中主要影响因子的优化方案。[方法]利用5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5个主要影响因子(施氮量、施磷量、食盐浓度、腌制温度和腌制时间)对榨菜生产加工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施磷量外,其余4个影响因子对亚硝酸盐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选优方法获得了5个影响因子的适宜范围,即在田间施氮量228.6~252.9 kg/hm2、施磷量396.0~430.8 kg/hm2、食盐浓度11.31%~12.38%和28.63~31.05℃的腌制温度条件下,盐腌榨菜22.74~26.31 d可使亚硝酸盐含量处于极低水平。[结论]根据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得到的回归方程所提出的主要影响因子优化方案具有较高可信度,为降低食用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腌鱼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银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34-3236
以鲤鱼为原料,以食盐、水分、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和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考察腌制温度、浓度、时间对腌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温度16℃,食盐浓度10%,腌制时间6 h腌制的腌鱼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