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技术与市场》2010,(5):122-122
野大豆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资源,且药用价值极高。本成果成功地从野大豆中提取了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等珍贵药用成分,而且纯度达90%以上。从大豆中提取的异黄酮、皂甙等药物成分,对人类抗癌、治疗心脑血管病、增强人体免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推广"高油大豆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提高大豆产区的土壤肥力及大豆生产的机器化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食品工业的计划实施,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国人民小康水平的实现。因此确立其发展重点,对于实现我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此,对主要食品工业“十五”发展重点,简介如下: 大豆食品:“十五”期间,大豆食品工业将着重发展销路广、市场潜力大的豆奶、豆奶粉、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加快传统大豆食品工业化生产进程;在大豆资源的综合利用上,要以开发大豆磷脂、寡糖、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为方向,加快研制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具有…  相似文献   

4.
夏志光 《防护林科技》2015,(3):28-30,33
对海伦市红光农场纯大豆模式、分别复合种植7a和3a的落叶松-大豆复合模式及杨树-大豆复合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模式容重都有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增大的趋势,种植3a的落叶松-大豆模式、杨树-大豆复合模式与纯大豆模式相比,前者能够降低20~30cm、40~50cm土层土壤的容重,后者能够降低0~20cm土层土壤的容重;复合7a的模式中,杨树-大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各土层土壤容重,随着复合年限的延长,落叶松-大豆模式和杨树-大豆模式20~50cm、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变化明显。(2)复合3a的模式与纯大豆模式相比,土壤孔隙度基本无明显变化;复合7a的2种模式中,杨树-大豆模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高出纯大豆模式6.31%和6.94%,并且杨树-大豆模式土壤孔隙度均明显低于落叶松-大豆模式,随着复合年限的延长,2种模式土壤孔隙度基本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栽培措施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一种主要油料作物,也是主要蛋白原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处于徘徊状态,单产不高,总产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大豆品质较差(脂肪含量较进口大豆低1~2个百分点)。受到进口大豆的冲击。因此,急需生产优质大豆。大豆品质受基因型(品种)和环境条件(栽培条件)的影响。近些年,已选育出一些优质品种,如高蛋白品种有东农42、黑家35、黑生101等,高脂肪品种有东农434、东农163、垦农18等。这些品种的推广,提高了黑龙江省大豆的品质。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R1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喷洒1125.0ga.i/hm2草甘膦)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降低,R4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喷洒1125.0ga.i/hm2草甘膦)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显著降低。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喷洒1125.0ga.i/hm2草甘膦)与传统大豆东农50在VE、R8期,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益康纳豆是以大豆为原料,利用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取的大豆深加工食品.所制的益康纳豆与蒸煮大豆相比,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根瘤细菌与大豆植株的共生关系,产生了固氮作用,从而大豆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作为自己的氮素营养。但因为大豆根瘤菌所固定的氮素还不能满足大豆的全部需要,以及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不是在大豆的全部起生育过程中都作用,所以仍然需要施用必要的氮肥。据试验估计,大豆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只能够满足大豆所需氮素的百分之五十到六  相似文献   

9.
黑土区农林复合模式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伦市红光农场分别研究了复合7a和3a的落叶松—大豆模式、杨树—大豆模式和纯大豆模式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如下:1土壤水分含量水平方向,除了复合7a的杨树—大豆模式与树各距离处与纯大豆模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与树各处都表现出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尤其以复合3a的杨树—大豆模式表现明显。复合年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树距离各处土壤水分含量落叶松—大豆模式得以降低,降低幅度并不明显;与树距离各处杨树—大豆模式土壤水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2土壤水分含量垂直方向,总体上各复合模式各土层深度都低于纯大豆模式,并且在复合3a的杨树—大豆模式中这种变化尤其明显。随着复合年限的延长,落叶松—大豆复合模式中,上层土壤0~10cm和10~20cm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减少,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在杨树—大豆模式中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提高大豆产量是具体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满足工业建设需要和支援出口贸易,都有重要的意义。要提大高豆产量,除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外,用钼肥拌种也是大豆增产的一项有力措施。一、钼肥在我省大豆上的增产效果钼酸铵是含钼元素的一种无机化合物。钼是大豆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在大豆体内虽然含量不多,但是对大豆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我省有关农业科学研究单位曾分别在十九个县、市的黑土、黑粘土、黑黄土、黄土、酸性黑黄土、石灰性黑土、黄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是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我区东部区大豆的重要害虫.扎兰屯地区从1983年以来大豆被害率均在70~100%,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部根长度、根的数量及根瘤数降低;地上部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单株产量降低23.48%,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雌激素的作用会影响到机体激素的分泌、代谢生物学的活性、蛋白质的合成和生长因子的活性,是纯天然的癌症预防剂。因此大量推广引种栽培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品种,实现高效实验室提取,是非常具有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丘陵区暗棕壤大豆田传统守旧的施肥模式而低产的局面,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建立筛选最佳施肥模式试验研究,采用田间小区模拟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含量N、P、K和微量元素下、不同大豆生长阶段(分枝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下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鲜干重和株高,分析了不通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陵半山区中低产田大豆土壤最佳优化施肥技术模式为:优化施肥+花期追氮的效果最好,产量水平较常规施肥增产29.57%,增产率达到36.04%;该施肥模式表现出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该研究结果提出的大豆施肥模式可为坡耕地土壤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与市场》2006,(11):7-8
大豆异黄酮透明饮料大豆异黄酮对体内雌激素具有“遇低而补,遇高而抗”的双向调节作用。当雌激素较少时可及时补充,从而改善内雌激素减少而导致的衰老征象和相关病症;当雌激素较高时,又可争夺雌激素受体,阻止过量雌激素对机体的有害效应,从而降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它能根据服用者的身体状况自动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因此大豆异黄酮也被形象地称为“雌激素调节器”。Ptellisoy公司开发生产的大豆异黄酮饮料,是采用专利技术萃取的大豆异黄酮产品,具有与透明饮料良好的可溶性,而且添加大豆异黄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黑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水文性质的影响,采用环刀法测定了落叶松-大豆模式和杨树-大豆模式土壤的孔隙度和贮水能力。结果表明:(1)2种复合模式上层土壤(0~20cm)容重和孔隙度改善明显;(2)杨树-大豆模式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增加土壤贮水能力方面要好于落叶松-大豆模式和纯大豆模式;(3)2种复合模式和纯大豆模式土壤贮水性能垂直空间变异性较明显,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贮水量减小。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4000万亩左右。而2004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5200万亩以上,增加了30%的大豆生产田,由此增加了重迎茬的面积,引起了全省范围内的大豆病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地块造成了大豆的减产达三分之一左右,甚至造成绝产。大豆病虫害的大发生,不仅  相似文献   

17.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论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指推广高油大豆品种为核心,集“垄三”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种子包衣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及生产调节剂应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栽培技术,实现高油大豆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一) 我省大豆生产,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贯彻中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和全国棉、油、糖会议精神之后,进一步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搞好大豆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调动了搞好大豆生产的积极性,大豆生产又有提高。一九七一年全省大豆总产量,比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平均总产量,增加一亿零八百多万斤,并涌现出不少大豆大面积高产田和上《纲要》的社队。一九七二年,我省虽然遭受到各种严重  相似文献   

19.
虽然对风障保护下大豆冠丛形态学变化已经有了报道,但这种变化怎样影响着冠丛的光照特征却鲜为人知,而这对于了解林带保护下大豆的增产机制、生长模式以及大豆的产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风障林对大豆冠丛形态结构,冠丛光照,大豆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Wayne”,于1978~1979年的生长季节中种植在内布拉斯加州、米德、内布拉斯加大学农场的风障林带保护区和空旷区,土壤为粉沙粘壤土。和空旷区相比,保护区内生长着的大豆上部的叶面积密度、叶片密度、叶片大小都较小,这种较小的冠丛有利于光合有效辐射的穿透。风障可以降低风速,减小蒸发,即使在土壤有效水分较小的情况下,保护区内的水分状况也很好。良好的水分状况和光照条件,将使保护区内生长着的大豆的产量有明显提高,每株荚数,每荚粒数以及收获指数也会增加。因为大豆产量受冠丛光的穿透量的限制,所以栽培品种的选择应根据这种形态学变化才能使大豆增产。大豆生长予测模型也应考虑这种变化。植物群落对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取决于它对光的截获量、光在冠丛的分布和单叶光合速率。冠丛结构决定着光的截获和光的分布,因此,冠丛结构是决定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一般冠丛最上部比较稠密,大部分光都被截获在这一层,穿透到下层的光受到了限制。试验表明,在大豆冠丛下部人为地增加光照可以明显地提高大豆产量。有报道说:在风障林带保护下,大豆会发生一些形态学变化,但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影响冠丛光照的尚未有人评价,这对进一步了解林带保护下大豆增产的生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林带对大豆冠丛形态学,冠丛光照、大豆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混种大豆的落叶松.大豆、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内混种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了改善。落叶松.大豆与水曲柳一大豆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为1.112g/cm3和1.058g/cm3均低于相对应的纯林:混种大豆后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两种林-豆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别比对应纯林高1.77倍和1.09倍:落叶松一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高于落叶松纯林4.2%和53.0/%,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高于水曲柳纯林75.5%和3.3%:混种大豆后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增加:落叶松-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钾和有效钾比落叶松纯林高0.6%和17.5%,水曲柳-大豆复合生态系统全钾和有效钾分别比水曲柳纯林高56.4%和21.8%。图1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