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将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应用于油菜、三麦等作物。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83年下半年我们又将亚硫酸氢钠在水稻、山芋、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上进行试验和示范,亦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本文将花生喷施亚硫酸氢钠试验进行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2.
花生叶斑病在我省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因病减产10—20%,严重者达30%以上。为了控制叶斑病危害,提高花生产量,自1982年以来,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指标化防治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几年来,化学除草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发展很快,品种不断增多,但主要是在粮食作物,而在花生生产上应用效果很少报导。鉴于上述情况,七四年我所开设了这一课题,三年来先后鉴定了六种化学除草剂,共21个处理浓度。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除本所试验农场外,尚有部分农村基点大队,现将试验结果汇综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适宜于旱地棉田种植的品种类型,并研究其最适的栽培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于1996~1997年进行了棉花良种良法试验.1试验方法.试验在本所旱地试验田进行.研究了品种、密度、打顶期三因素在三种不同水平条件下的产量表现.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设9个处理,5行区,小区面积16.18m2,重复两次.品种选用了历年旱地试验中表现较好、株型和熟性不同的3个材料:早熟松散类型95A-187、中早熟较紧凑类型晋棉13和中熟紧凑类型92A-88.  相似文献   

5.
在1975年对B_9试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广泛而全面的试验鉴定,并进一步为培创高额丰产田提供措施依据,今年与掖县后邓、平度清水、胶南东草夼、福山南庄、牟平牧猪夼、招远小李家、泰安南宋、莱西小店东、埠后等27个农村基点大队进行了联合试验。通过试验进一步弄清B_9对花生的生长调节效应,并初步明确B_9在花生  相似文献   

6.
良种出高产、良种要良法。这是在长沙全国茶树品种选育经验交流会上的一致认识,是广大茶区良种栽培应用的普遍反映与经验总结。良种出高产。品种优劣,其茶叶产量高低与品质好坏相差很大。就产量而言,根据本所对一百六十多个初选的品种品系的小区对比试验结果,在同样的青年期阶段,用同样的栽培方法、肥管条件与采养技术,最高年产每亩产鲜叶(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二、三叶)从六百斤左右至三千斤左右。单产高低从一至二成到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多亩,其中春花生14万多亩,秋花生约1万亩。常受锈病为害,尤以秋花生为重,品质降低,产量减少,是秋花生种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们曾用多种农药进行防治试验,但防效较差。1986年,我们从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新型除锈剂百科(Baycor 300EC乳油)进行防治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百科对春花生锈病防效达75.99—98.34%,对叶斑病防效达31.4—55.4%;产量比对照增产10.5—46.6%,对秋花生锈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姚国坤 《中国茶叶》1991,13(1):12-14
就茶叶生产的特点而言,茶树良种至少应具备以下性状,即优质、高产、早生、抗逆性强。当然,这些性状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兼而有之。与其他品种一样,良种也有各自的生育特性,所以,良种还必须有良法相配套,才能发挥其潜在优势,否则良种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生产上,仅仅有良种还是很不够的,只有根据良种的特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重点花生产区,种植面积历年在三十万亩上下,占耕地30%左右。积极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口援外,保证军需民用,打击帝、修、反,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近几年花生叶斑病(黑斑和褐斑两种)的危害,致使花生叶绿素被破坏,落叶早,光合作用差,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导致减产。这是我县花生产量迟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我们对花生叶斑病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说什么花生叶没斑不落  相似文献   

10.
由于棉农仍有自留种、自选分散购种的习惯,导致抗虫棉种子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加之棉花良种配套技术应用不到位,棉花的产量低,品级也不高,严重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效益。因此,本县重点推广种植了优质、高产、抗虫的大铃品种邯郸109、中棉所41、标记杂交棉一号,并执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选地增肥选择土地肥力基础好,水源方便的保浇水地。整地做到秋深耕,春浅耕及时耙耱保墒。每公顷施农家肥60~75吨,并按氮磷钾1∶0.8∶0.6的比例施足化肥,施纯氮300~345kg,五氧化二磷180~240kg,氧化钾135~180k…  相似文献   

11.
我省自1977年由湛江地区农科所首创花生亩产821.3斤的高产以来,一个探索幅度增加,上升到9块,种植面积共10.386亩,其中两块春花生面积2.122亩,平均亩产又突破900斤,一块是电白县羊角公社爱群大队亩产931.85斤,另一块是电白县大衙公社华楼大队竹仔朗生产队亩产  相似文献   

12.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13.
一、关农一号良种繁育的进行经过:本省主要棉种关农一号自1933年推广以来已有20年年历史,由于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制度,加上栽培管理差,已经表现出纤维变短衣分变低,株型、铃型变杂,生活力衰退和产量降低等退化现象。但因一时尚无新种可供更换,故自1953年开始进行良种繁育(简称复壮),以提高关农一号棉种的生活力、生产力及逐步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实施良种良法 促进甘蔗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糖省(区),蔗糖业是广西的经济支柱。面对21世纪,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蔗糖业新的跨越,是广西主产糖县之一的柳城县正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因为,蔗糖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柳城县建设“农业强县”,关系到实现农村奔小康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糖料》2000,(3):5
广西田东县把甘蔗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头戏 ,采取良种良法种植甘蔗 ,在资金、科技投入上下功夫 ,取得良好效果 ,甘蔗生产成为该县一大支柱产业。过去 ,田东县甘蔗种植品种劣、品质差 ,技术管理跟不上 ,产量上不去 ,经济效益低。因此 ,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全区甘蔗良种基地县的目标。1997年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 ,多方联系 ,争取国家农业部、国家计委把田东县列为“九五”计划第一批国家糖料基地项目县。同年 ,该县试引良种新台糖16号种植100hm2 获成功 ,于是 ,该县开始大面积多区域种植良种甘蔗。各乡镇与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16.
甘蔗生产良种良法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分析广西“九五”期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厅及科技厅安排主要蔗区实施“百万亩甘蔗良种良法”及大面积“吨糖田”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入手,根据广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其所采用的甘蔗良种、深耕深松、改良土壤、提早植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地膜覆盖、落实治旱节水措施、抓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甘蔗健康种苗和固氮品种的利用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略论茶树良种良法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阳 《茶叶通讯》2000,(4):18-20
本文从良种的生态特性与良种区划、良种与茶类及合理搭配、良种特性与栽培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良种良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过去种植非抗虫棉的常规技术 ,基本适用于抗虫棉。但由于抗虫棉品种的特性与非抗虫棉有差异 ,种植时需对非抗虫棉的常规技术加以改进 :实行“一提高”、“五改进”,良种良法配套 ,每公顷可节省农药 60 0元、用工 1 95个 ,每公顷产量增加 1 5 0kg以上 ,可增收 375 0~ 60 0 0元。1选用纯度高的良种 ,打好丰产基础表现好的常规抗虫棉 :中棉所 37、 45、 41 ,鲁棉研 1 6、 1 7、 1 8,冀 668,新棉 33B等 ;杂交抗虫棉有鲁棉研 1 5、中棉所 38、中棉所 2 9等。当前纯度高的品种数量较少、混杂退化品种占多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低价购来用于榨…  相似文献   

19.
铁灭克(Temik)为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杀虫、杀螨、杀线剂。有效成分为2—甲基—2—(甲硫基)—0—(甲氨基甲酰基)丙醛肪。 大鼠口服LD50为0.9—1mg/kg。1984年由日本长瀬公司提供(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制造)15%颗粒剂,在我省进行防治花生线虫病试验,试验地点在栖霞县桃村镇十字线村。花生根结线虫病以Meloldogyne hspla Chitwood为主。  相似文献   

20.
花27(原杂选27) 来源:花27是我所于一九六○年用伏花生作母本,“强盗”花生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 鉴定结果:我区经六年(1966—1971年)鉴定,增产的有六十七处,其中二十六处比晚熟大花生平均增产百分之二十九点六,四十一处比伏花生平均增产百分之十八点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