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旱秧田、水秧田、旱直播田和水直播田的试验中,播前施用五氯酚钠,每公顷5—20公斤,除草效果不够良好。但在插秧本田的试验中,插前每公顷施用五氯酚钠15—30公厅对防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和球穗莎草(Cyperus globosus All.)的效果极为良好。以在插秧前一天,每公顷施用30公斤效果最好,对稗草和球穗莎草的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2.7%和79.6%。插后处理,每公顷施用五氯酚钠15公斤,效果也较好。另外的试验,观察了五氯酚钠不同剂型:颗粒剂、混土、溶液等的防除效果。防除稗草用颗粒剂和混土处理要优于溶液处理;防除球穗莎草则以溶液处理为最好。各处理对水稻均无药害,所有用五氧酚钠处理区的产量均高于不除草区,但较两次人工除草的为低。本文讨论了在秧田和直播田用五氯酚钠防除稗草效果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8%克草特泡腾片剂防除稻田杂草,按每666.7m^2用药量计,施用80g克草特的防效与施用50%丁草胺乳油100g的防效相当,施用100g克草特的防效显著优于施用50%丁草胺乳油100g的防效,且施用简便、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噁草酮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沈浩宇  强胜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6):1033-1040
为确立噁草酮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施用技术,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比较了噁草酮在不同土壤水分环境下对栽培稻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稻的防效,并在大田中比较了不同直播方式下其对杂草稻的防效及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条件下,噁草酮对栽培稻的药害最低,但对杂草稻的防效也较差;饱和水分条件下对杂草稻防效较好,150 g(a.i.)/hm~2时其出苗率和鲜重的抑制率达89.61%和61.87%,超过450 g(a.i.)/hm~2时完全抑制出苗;但药后播种对栽培稻安全性较高,600 g(a.i.)/hm~2下对其出苗率和鲜重的抑制率仅分别为38.06%和39.96%,播后施药的药害较重,最低剂量150 g(a.i.)/hm~2时抑制率已分别达88.77%和45.52%;淹水条件下,虽对杂草稻有100%的防效,但也完全抑制栽培稻出苗。大田施用噁草酮300、450、600 g(a.i.)/hm~2,旱直播和水直播方式下杂草稻株防效分别为26.88%、43.54%、44.45%和84.88%、85.74%、90.92%;鲜重防效分别为11.58%、20.16%、27.33%和30.86%、53.68%、80.15%。旱直播和水直播方式下施用量分别超过450、300 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增加。综合分析,推荐水直播整地后泥水状态施用300 g(a.i.)/hm~2噁草酮,水层落干后播种,保持土壤湿润且土表不出现水渍,栽培稻顺利出苗后及时上水且不淹没苗心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壤处理除草剂在鄱阳湖地区直播棉田棉花苗期的应用效果,选择33%二甲戊灵乳油和96%异丙甲草胺乳油开展了田间土壤施药试验,调查两药剂分别在棉花播种前、后施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铁苋菜为试验棉田的优势杂草种群;各药剂处理均对棉花出苗及生长安全;不同处理间控草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播种前3 d施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对杂草的株防效最高,药后42 d防效为70.53%;播种前3d施用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 mL/hm~2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最高,药后42 d防效为57.15%。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推荐在播种前3 d施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防治鄱阳湖地区直播棉田的杂草。  相似文献   

5.
氟氯吡啶酯属于人工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全新类别,是芳香基吡啶甲酸类家族的第1位成员,为明确其作用特点、除草活性、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后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连续2年分别于小麦越冬前和返青初期施药,在冬小麦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 g/L氟氯吡啶酯EC在7.5 g/hm2用量下,对猪殃殃、播娘蒿防效较好,2次施药末次调查对猪殃殃防效为96.5%和100%,对播娘蒿防效为94.1%和81.1%;对麦瓶草防效较差,末次调查为57.1%和27.9%,对麦家公无效。复配制剂20%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WG在15、20、30 g/hm2用量下,对猪殃殃、播娘蒿、麦瓶草防效均较好,株防效为90.5%~100%,对麦家公防效略差,越冬前施药株防效为78.8%~98.6%,返青初期施药株防效为20.9%~82.5%;末次调查时杂草总鲜重防效为90.1%~98.2%,2次施药结果差异不显著。小麦田喷施该复配制剂15~45 g/hm2剂量,对小麦安全,未见任何药害症状;且对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谷子均安全。  相似文献   

6.
蓟马是当前海南豇豆的头号害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通过试验研究了分别在豇豆闭花前、后施药对于防治蓟马效果的影响,以确定施药适期。结果表明,豇豆闭花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与闭花后施药的防效相比,闭花前施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药后第1、3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提高了4.76、4.30和3.03百分点;闭花前施用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药后第1、3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提高了3.50、3.29和5.31百分点。两种药剂以乙基多杀菌素防效较高。  相似文献   

7.
稻思达对不同栽植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移栽、抛栽后3~5d用稻思达5~6g/667.6m2毒土法施药.药后20d、45d对我区水田主要杂草稗草、莎草、鸭舌草等有较高的防效,对水稻安全;水稻播种前1~5d 6g/667.6m2毒土法施药.药后20d、45d对直播田主要杂草有良好防效,但对水稻有较重的药害,不宜用于直播田。  相似文献   

8.
丰硕 《植物医生》2001,14(5):47-47
蔬菜地实施化学除草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措施。但必须注意如下事项 :1.适期施药。蔬菜地施用化学除草剂多采取土壤处理法。必须在播种前和播后芽前或播后苗前进行。即施药时间以杂草初生阶段效果最好。当杂草长至9cm~12cm或分蘖期以后再施药 ,防除效果差甚至无效。2.精细整地。土壤处理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湿润 ,创造杂草萌发的良好条件 ,使杂草一起萌发 ,以利于1次施药后 ,大部分杂草得以灭除。3.适量用药。过量用药不但造成浪费 ,而且还可能产生药害 ,增加对蔬菜的污染。要严格按规定用量施药 ,沙性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常用杀菌剂单剂及混配对杧果叶片的安全性和对叶部病害的防效,选择17种杀菌剂,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34个单剂处理,并根据当地防治习惯设计29个混配组合,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58组混剂处理。施药后调查杧果叶片药害情况及各处理对叶部病害的防效,发现34个单剂处理中有7个产生了药害,58组混剂处理中有14组产生了药害。多数混剂组合对杧果叶部病害的防效表现出增效作用,个别组合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试验,50%乙草胺乳油防除花手地杂草不同施药时间的总体防效依次为播种后1d,播后3d,播后5d,播前2d的防效最差。各处理对花生出苗均无影响,而对花生产量有不同的程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噁草酮20%水乳剂在水稻田播后苗前喷雾施药,防除直播旱育秧田多种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封闭除草效果好.药后30d,株防效均在90%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100~300mL/667m2对直播旱育秧安全,综合考虑,建推荐剂量为150~200mL/667m2  相似文献   

12.
据试验,稻田除草剂与化肥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除草效果,并有省工、节本、方便等优点。试验用丁草胺(60%乳油,昆山化工厂产)每亩75毫升,分别与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细土各20公斤混用,另设不施药为对照,共5种处理,重复2次。结果表明,丁草胺与几种化肥混用均较混土施用效果为好。尤以与尿素、碳铵混用效果显著。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分  相似文献   

13.
经试验,50%乙草胺乳油防除花生地杂草不同施药时间的总体防效依次为播种后1d(90.19%),播后3d(87.0%),播后5d(86.1%),播前2d的防效(52.3%)最差。各处理对花生出苗均无影响,而对花生产量有不同的程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4.
绿麦隆常规施药方法(喷雾、药肥),由于受气候和土壤湿度等影响而防效不够稳定,尤其对日本看麦娘、硬草和早熟禾等防效差。采取绿麦隆浅层混土技术可使防效明显提高。用药量以每亩25%绿麦隆300~350克为宜,混药程序以撒施药肥──机开沟──机播浅旋混药为好。对日本看麦娘的防效达85%左右,对看麦娘和草的防效达90%左右,对硬草、棒头草和早熟禾的防效达95%以上。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也是安全的。施药混土均匀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物制剂对人参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防治人参苗期病害的效果,对播种人参采取浸种+播后苗床浇施,对移栽人参采取蘸根的施药方式,药后调查各处理人参苗期病害发生率以及参苗生物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播种人参和移栽人参的苗期立枯病、根腐病有较明显的防效,连续两年用药后对播种人参苗期立枯病的防效达到50%以上,对根腐病的防效也接近50%;对移栽人参苗期立枯病防效达75%以上,对根腐病的防效达65%以上。连续2年施用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年生参苗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3种除草剂对水稻旱直播阔叶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男  张一  丁伟 《植物保护》2021,47(5):302-309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茎叶处理对旱直播水稻田旱生阔叶杂草防除及安全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30% 2,4-滴丁酸钠盐AS、84%氯酯磺草胺WG、480 g/L灭草松AS 3种除草剂在水稻4叶期、5叶期施用,施药后每间隔7 d测定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水稻目测药害,同步测定水稻生长指标和抗逆酶活性。结果表明:30% 2,4-滴丁酸钠盐AS 900.0 g/hm2在水稻4叶期的杂草防效最佳,第28天杂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仍可达93.55%和96.42%,且对大龄鸭跖草防效显著,施药后水稻生长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先升后降,至施药后28 d恢复正常。30% 2,4-滴丁酸钠盐AS 900.0 g/hm2可高效防除阔叶杂草,该药剂在水稻4叶期和5叶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朱更新  王颖  何春玲  肖洁  孙奇 《杂草科学》2004,(3):31-32,33
水稻直播是金华市推广的主要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但因杂草危害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全面推广。50%速除WP是江苏省农科院开发的除草剂.该除草剂对直播稻田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水稻播种当天、播种后第1d、第2d和第3d用药.对杂草的综合防效很高.只是最后一次施药后15d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但对其他杂草的防效达到98%以上;药后40d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也达到98%以上。用量80g/667m^2和60g/667m^2,不同用药时间对杂草鲜重防效均表现优良.无显著差异.尤以播后第3d用药效果最佳。在播种当天和播后第1d用药.对秧畦上有渍水的畦面出苗有轻微影响.其他时间用药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8.
薄膜覆盖育秧,过去主要采用揭膜后施用杀草丹、禾大壮的方法来防除稗草。由于揭膜施药时稗草叶龄大,除草效果不理想,仍有不少残留稗草带入大田,影响水稻产量。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探索薄膜育秧前期化学除稗技术,现将初步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设计试验分播前、播后盖膜前、揭膜后3次施药。采用播前、播后盖膜前施药,可以克服苗后揭膜化除时稗草叶龄大,防效较差的缺点,而且施药可以结合秧田做畦面、落谷等工作进  相似文献   

19.
王险峰 《植物保护》1983,9(5):30-30
土壤处理除草剂在生产中有四种施药方法,一是在作物播种前施药,混入土中;二是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施于土壤表面(全田施药和苗带施药);三是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后混入士中(全田施药和苗带施药);四是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垄上苗带施药,再盖土2—3厘米。第一、三、四种施药法称为混土施药法。  相似文献   

20.
果园杂草种类多,生长旺盛,人工除草投入大,效果差,为寻求高效、省工、安全的除草方法,我们试用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美国孟山都公司产)。设每公顷1,2,2.25公斤和人工除草4个处理,以不除草为对照。 采用药剂土壤处理。在5月初杂草种子萌动时,用工农16型喷雾器小眼片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小区土壤表面,然后浅耙混土,药液量每公顷500公斤,施药后的30天、6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