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1~1993年,对旱地小麦少耕覆盖栽培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旱作区,以深松后麦秸覆盖为最佳,能较好地调控土壤水热状况,0~100cm土体蓄水量提高18.8~26.3mm,高温季节土壤温度降低1.4~4.2℃,耕层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能培肥土壤,每亩地增产小麦12.0~26.0kg,增产幅度12.29%~19.38%。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沟种栽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充分利用水分,挖掘旱地小麦生产潜力,我们于1988—1989年在旱地麦田对深、覆盖、沟种综合栽培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深层松土,残茬覆盖、沟种集水的方式较传统方式明显简化了作业程序,将水分的蓄、保、用改为一体,30—60厘米土层含水量较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1.3%,小麦产量增加9.5—13.3%。  相似文献   

3.
<正> 浅耕深松也称虚实并存耕作技术,它是旱地农业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被河北省农业厅列为96年农业技术三十推重点项目。所谓浅耕深松就是利用多用组合犁或改装现有犁具加深松铲,在进行翻地的同时,对土壤进行间隔40—50cm,深入耕深8—10cm的间隔深松,使犁底平等形成波浪沟形,虚实并存。黄骅1993年试验示范表明,小麦亩增产15%左右,其它粮棉增产12—15%,薯类等块根块茎作物增产20%以上。在旱地上应用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52-1255
针对深松后地表留下浅沟,播种时容易使播种沟同深松沟重合,不能保证播种深度,及少耕作业易使杂草生长严重等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研究小组在深松机上加上振动平刀,发明了深松平刀除草整地机,将深松与振动平刀除草整地相组合,实现了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通过3种耕作试验,结果表明,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除草全面彻底,对土壤结构破坏小,保墒效果好,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生产成本;与深松覆盖+旋耕除草整地耕作相比,每公顷可节约成本448元,增产1.8%;与传统方式耕作相比,每公顷节约成本1 045元,增产30.5%,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6.
该研究针对宁南旱作区土壤有效耕层浅、降水不足、水分蒸发严重等问题,全面阐述了深松结合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通气性,改变土壤环境,有效打破犁底耕层结构,对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显著,进一步增加土壤降雨入渗,提高土壤有效蓄积雨水及其土壤增温保墒能力,进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为宁南旱作马铃薯高产种植模式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2009年在洛阳孟津试验场内,设置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对照)2个处理,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及气象观测设备,研究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西地区干旱程度正在加剧,年平均降雨量546.7mm,与常年平均相比减少了7.95%。(2)深松覆盖在所有年份均表现增产,10a间平均增产8.67%,增产幅度为4.9%~20.87%,干旱年份增产幅度更大。(3)深松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贮蓄率,10a间深松覆盖降水贮蓄率在37.5%~75.0%,平均54.9%,传统耕作降水贮藏率在22.9%~64.8%,平均46.2%,深松覆盖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22.13%。(4)深松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提高的幅度更大,10a间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73%。  相似文献   

8.
旱地小麦少耕全程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麦田少耕全程覆盖栽培体系比常规耕作土壤含水量提高1.97个百分点以上,有机质增加0.2个百分点,速效磷增加1.7mg/100g土,速效钾增加2.5mg/100s土,速效氮增加1.15mg/100g土,光合速率提高9.2mgCO2/dm2·h。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深松沟播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深松沟播配套耕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一条新途径。据作者1988~1990年研究,深松沟播旱地小麦比畜耕耧播(对照)平均增产36.9%;亩穗数2年比对照分别增加5.3万和2.3万;穗粒数分别增加4.5粒和4.8粒,千粒重提高1~1.5克,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与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极端年型可采取的耕作蓄水、覆盖播种等应急措施。【方法】2011—2016年于山西运城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选取2011—2013、2015—2016 3年降雨量极端年份,在休闲期深松和免耕2个耕作基础上,对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常规条播3类播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极端年型休闲期深松蓄水配套覆盖播种对旱地麦田水分消耗与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关系的影响。【结果】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深松较免耕,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播种—拔节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降低,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两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各生育阶段吸氮量增加,尤其是拔节—开花阶段吸氮比例;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深松较免耕显著提高产量16%—30%,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提高产量13%—28%,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深松与否均影响了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两播种方式对麦田水分消耗、氮素吸收利用、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丰水年深松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较膜际条播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拔节—开花阶段吸氮量显著增加,叶片中氮素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而欠水年和丰水年在未深松条件下,两覆盖播种间生育期总耗水量差异不显著,膜际条播较全膜覆土穴播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茎秆+叶鞘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氮素积累量提高,产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也显著提高。此外,丰水年播种—拔节0—120 cm,拔节—开花120—300 cm,开花—成熟18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欠水年,播种—拔节0—100 cm,拔节—开花120—240 cm,开花—成熟12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生育期采用覆盖播种可增加小麦生育期耗水,促进各生育阶段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运转,从而提高产量、水分和养分效率。休闲期深松条件下,丰水年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欠水年采用膜际条播,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小麦免耕播种中,通过设置留15~20cm根茬、50%秸秆粉碎还田、全部秸秆粉碎还田3种秸秆处理方式,并与传统的翻耕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播种质量、群体动态、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免耕小麦的播种质量、越冬能力、群体动态、产量均受到一定影响;免耕播种能提高前期土壤水分,但前期土壤温度偏低;留根茬的免耕处理产量较翻耕略有降低,而50%秸秆覆盖、100%秸秆覆盖的处理较翻耕减产达10.6%、14.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优质专用小麦肥水管理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氮肥一次和分次追施的时期、追施量及灌浆水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氮后移是小麦优质高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分次追施比一次追施更利于小麦优质高产。拔节中期追氮对亩穗数影响较大 ,孕穗后期追氮对提高穗粒重作用明显。分次追氮 ,拔节中期 (3月 2 2日 ) 6kg、灌浆初期 2kg与孕穗后期 6kg、灌浆初期 2kg相比 ,前者产量较高 ,但差异不显著 ;后者品质明显提高。灌浆水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条件下不同施磷深度对旱地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显著提高,花后0~10d、15~25d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千粒重提高,且40cm深度施磷较20cm深度的对冬前分蘖有较大的调节效应,提高了灌浆前期(花后10~15d)籽粒千粒重积累速率,显著提高了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量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40cm深度施高磷明显促进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总之,旱地小麦40cm深度配施150kg·hm~(-2)磷肥有利于构建合理群体,且主要通过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旱作麦区生产的高产、高效小麦品种,将16个小麦品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两类,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进行小麦水分、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成熟期株高、穗长、可孕小穗数,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值高产品种均高于低产品种。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产品种以临Y8159、石麦19号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株高、可孕小穗高产品种以临Y8159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穗长、不孕小穗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运旱805较高,低产品种穗长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不孕小穗以长麦6697、洛旱11显著较高。花后5~35d籽粒千粒重、成熟期籽粒千粒重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最高,低产品种以洛旱11显著最高。总之,8个小麦品种中临Y8159、石麦19号水分、产量较高,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5.
全方位深松技术是用机械手段,在不改变土壤耕层结构的同时进行松土,克服铧式犁耕层浅,翻转土垡带来的弊端,达到彻底打破犁底层,提高地表水的渗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增强抗灾能力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春季管理要早抓早管、科学抗旱、分类指导,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宁南旱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条件下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关系及技术决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覆膜与露地条件下 ,春小麦产量与底墒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在试验年份生育期降雨 1 43.0 mm情况下覆膜增收的临界土壤墒情为 2 82 mm,春小麦生育期不同降雨年型 (丰 :R>1 30 mm,平 :70 mm相似文献   

18.
2002~2004年,在山西临汾以常规化肥品种为对照,就德国引进的复合肥料进行了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德肥1号(15 9 15) 德肥2号(16 8 12)的肥效最高,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较对照增产8.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8.1%。  相似文献   

19.
南阳彩色小麦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典方法测定了南阳彩色小麦之一的灰色小麦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面筋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灰色小麦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含量较高,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赖氨酸含量比普通小麦分别高28.0%,26.7%,9.7%和85.7%,是一种新的优质小麦种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 2个复合菌系,利用2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研究3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 d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3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