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杨艳菊  王改兰  张海鹏  赵旭  熊静  黄学芳 《土壤》2013,45(3):426-429
采用Bowman-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体系对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有机磷的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单施氮肥处理(N)外,各处理磷的有效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处理(M2NP)增加最多,增加了5.59%;氮磷肥合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2N)和M2NP处理有机磷总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2.7%、133.8%、133.9%、191.3%、172.1%和20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N处理外,各处理有机磷组分中以活性有机磷增加地最为明显,较对照增加了205.1% ~ 420.5%,其中以M2NP增加最为显著增加了420.5%;中活性有机磷与中稳性有机磷是栗褐土有机磷的主体,约占有机磷总量的7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对速效磷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色谱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对空气和水样污染的研究水平。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配用各种色谱柱以及柱内衬物,增强了环境分析的能力。本文介绍了空气、废水、饮用水和固体废弃物中有机污染物测定的各种色谱方法。三种理想技术即顶空取样(动态和静态),微萃取(液—液萃取或液—固萃取)和固相萃取。这些技术提高了研究能力,使得分析化学家在现场能迅速地完成监测和低浓度的分析及毒性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和Bowman-Cole建议的土壤有机磷分组方法对长期定位试验0~100cm土层土壤无机、有机磷的形态组成进行了分级测定,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土壤磷各组分与速效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速效磷贡献(通径系数)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Ca2-P(0.8941)>Ca8-P(0.1603)>Al-P(-0.0683)>O-P(-0.0297)>Fe-P(0.0248)>活性有机磷(0.0193)>高稳性有机磷(-0.0187)>中稳性有机磷(-0.0178)>中活性有机磷(0.0077)>Ca10-P(0.0029)。由逐步回归分析得出Ca2-P、Ca8-P是速效磷的主要磷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的甲烷球菌G—86.2(Methanococcus G—86.2),是从西德哥廷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采用改良的亨格特严格厌氧技术,利用甲醇作碳源和能源配制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和固体滚管培养,分离纯化而得。通过电子显微镜和负染色拍片观察其形态特征;在不同酸硷度、温度、碳源和不同NaCl浓度等条件下,采用蔡氏PM_4  相似文献   

5.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磷肥(磷酸二氢钾)后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变化及不同有机磷组分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和磷肥显著地增加了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其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增量最大;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直接贡献较大。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对黑麦草吸磷总量也有一定的间接贡献。按它们总的贡献可排序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  相似文献   

6.
Bowman-Cole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法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范业宽  李世俊 《土壤通报》2004,35(6):743-749
本文研究了Bowman-Cole土壤有机磷分组法应用于石灰性土壤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法。改进法的四组土壤有机磷(P0)的分组为:在氯仿预处理土样后用0.5molL-1NaHCO3浸提活性P0;然后,先用0.05molL-1NaOH、后用1molL-1H2SO4处理残余土样浸提中度活性P0,0.05molL-1NaOH提取的无机磷和1molL-1H2SO4提取的有机磷属于中度活性P0;在氯仿和0.5molL-1NaHCO3处理后,用0.05molL-1NaOH浸提稳定性P0,把浸提液的酸度调至pH3.00时,上清液中的有机磷为中度稳定性P0,而沉淀中的有机磷为高稳性P0。结果表明,改进法能更好地区分具有不同矿化率的有机磷化合物,例如,核酸、甘油磷酸、植酸钙、肌醇三磷酸铁、植酸铁等。改进法增加了超声波处理,使震荡时间也明显缩短。因此,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的改进法比Bowman-Cole法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以19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背景,应用Bowman和Cole的有机磷分组方法,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磷组分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耕层有机磷含量较高,为225.93~322.47mgkg-1,占土壤全磷的28.59%~42.34%。土壤有机磷各组分中以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平均为134.80mgkg-1,占有机磷总量的51 58%;中度稳定性有机磷(92.46mgkg-1)占35.38%;高度稳定性有机磷(20.35mgkg-1)占7.79%;活性有机磷含量最低(13.67mgkg-1),占5.23%;长期施肥对土壤各组分有机磷量产生影响,耗磷处理,主要是中度活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下降,降低量以CKNK处理。施磷主要促进中度稳定性有机磷和高度稳定性有机磷的增加,增加幅度以NPK+OMPNPK处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库的耗竭或积累速度是不同的,耗磷条件,土壤有机磷/无机磷的比值上升,施磷使有机磷/无机磷比值下降.土壤供磷强度与有机磷/无机磷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9497* ,r0.05=0.878)。  相似文献   

8.
有机物料对紫色土有机磷含量及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有机物料对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有机磷含量及玉米幼苗磷的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磷条件下,与化肥(HF)相比,猪粪沼渣(ZZ)使3种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提高,牛粪秸秆堆肥(NJD)和污泥堆肥(WD)的影响不显著,牛粪沼渣(NZ)的影响在酸性紫色土(APS)和中性紫色土(NPS)中不显著,但使石灰性紫色土(CPS)有机磷含量显著提高。有机物料降低了3种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对玉米幼苗根干重的影响不明显,却使除APS中NJD外的处理玉米幼苗地上部干重下降。除酸性紫色土的WD和NJD处理外,所有有机物料处理玉米幼苗磷的吸收量和表观利用率均低于HF处理。在所研究的有机物料中,WD和NJD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NZ和ZZ处理,玉米幼苗磷的吸收量和表观利用率以WD处理最高,NZ处理最低。研究还表明,酸性和中性紫色土有机磷含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有机磷含量显著相关,在石灰性紫色土中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物料中易溶性磷含量的高低一致。因而,施用有机物料时,不仅要考虑有机物料中的磷含量,还应关注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及施用的土壤类型,并适当补充化肥。  相似文献   

9.
采用尼龙网袋法对种还分离模式下的玉米秸秆还田进行田间原位模拟,比较不同秸秆还田量在不同还田深度下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水平秸秆添加比例R0(0%)、R1(0.44%)、R2(0.88%)、R3(1.32%)和3个不同还田深度0—15,15—30,30—45cm交叉处理。结果表明,秸杆还田1a后,各土层中土壤全磷含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均无显著改变;在0—15cm土层中,与R0相比,R1、R2、R3处理下的土壤速效磷分别增加了27.0%,49.3%,64.1%,在15—30cm和30—45cm土层速效磷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也呈显著增加,增加量大小依次为0—15cm15—30cm30—45cm;有机磷组分在0—15cm土层中表现为,相比于R0,R1、R2、R3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中等活性有机磷分别减少了12.8%,26.2%,36.3%,中稳定性有机磷分别增加了25.1%,53.5%,61.6%,15—30cm和30—45cm土层各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也均表现为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升高,中稳定性有机磷含量降低,活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种还分离模式下的玉米秸秆还田主要通过促进土壤其它形态的磷转化为速效磷而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为下季作物提供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磷源,同时提高了土壤中稳定性有机磷的含量,降低了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纯化银杏花粉中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组分及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该文对银杏花粉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分步萃取,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和组分分析锁定待纯化萃取相。通过DPPH-HPLC-PAD技术筛选目标清除自由基组分,并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这些组分,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最后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初步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银杏花粉粗提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DPPH的半抑制率(IC50值)为1.32 mg/m L,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IC50值为0.46、0.84 mg/m L,分别是粗提物的34.85%和63.64%。可见,乙酸乙酯相的清除DPPH活性最高。进一步研究显示,乙酸乙酯相富集了6种主要银杏花粉黄酮,而且均具有清除DPPH活性。经纯化和结构鉴定分别为山奈酚-3,4’-双-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4)、柚皮素(5)和山奈酚(6)。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6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1化合物5。其中山奈酚清除DPPH的IC50值为0.017 mg/m L,与维生素C及芦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为银杏花粉功能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基于无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在无石灰性潮土上长期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氮磷钾配施能提高土壤Ca-P,Fe-P,Al-P的含量,降低O-P的含量。单施氮肥能提高土壤O-P、降低Ca-P含量。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化肥比单施无机化肥有机磷增加了15.60%~11.21%,无机磷减少了11.21%~15.60%。土壤有效磷与Fe-P无相关性,与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P,Al-P呈显著正相关,与O-P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有效磷贡献(直接通径系数)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O-P(72.6940)>Ca-P(69.9052)>全磷(39.6186)>有机磷(-32.8527)>无机磷(-20.9515)>Fe-P(17.2542)>Al-P(6.4832)。由逐步回归得出土壤无机磷中的O-P,Ca-P以及有机磷是土壤有效磷主要磷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树莓叶黄酮类物质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性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最佳提取条件提取黄酮后,粗提液中黄酮物质与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提取液中黄酮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提取后的红树莓粗提液中黄酮得率是5.227%,纯化后的提取液中黄酮得率是11.419%。黑树莓粗提液中黄酮得率为8.228%,纯化后提取液黄酮得率提高到16.640%。树莓叶黄酮纯化前后抗氧化性存在较大差异,纯化后抗氧化性增强。当提取液浓度均为0.02 mg·mL~(-1)时,红树莓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加23.36%,黑树莓纯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29.89%。结论:纯化后的黄酮提取液随着黄酮含量的增加抗氧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对土壤—樱桃系统的Pb、Cr、Cd、Zn、Cu 5种重金属积累状况进行分析,用尼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对食用樱桃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采样点中的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樱桃可食用部位(果皮、果肉)重金属富集量有较大的差异,果皮富集重金属含量大于果肉;樱桃可食用部位单一重金属目标危险系数(THQ)和复合健康风险指数(TTHQ)都小于1,经食物途径摄入的Pb、Cr、Cd、Zn、Cu等元素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的风险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杨艳菊  王改兰  张海鹏  赵旭  熊静  黄学芳 《土壤》2013,45(4):678-68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磷素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有机磷总量、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Ca2-P和Ca8-P含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A1-P、Fe-P和O-P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各形态磷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8-P(-5.706 9)>Fe-P(4.180 5)>Ca2-P(2.760 4)>Ca10-P(0.980 0)>中稳性有机磷(0.892 4)>Al-P(-0.567 5)>O-P(-0.294 4)>活性有机磷(0.268 1)>中活性有机磷(0.210 3)>高稳性有机磷(-0.165 2).  相似文献   

15.
动物粪液中可溶性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同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4个土壤(含高量有机质的黄筋泥、含低量有机质的黄筋泥、淡涂泥和清水沙),应用等温吸附和土柱模拟淋洗方法研究了可溶性有机碳、无机磷和有机磷共存条件下,粪液中可溶性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吸附试验表明,可溶性有机物(碳)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土壤对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的吸附,表明施用液态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具有更大的磷流失风险。供试土壤对无机态磷的吸附强度高于有机态磷,但对二者的吸附量大小为:黄筋泥>淡涂泥>清水沙;并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对有机磷的吸附明显低于有机质低的土壤。淋洗试验表明,在供试土壤中,这3种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吸持(包括生物吸持)的顺序为:可溶性无机磷>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磷;有机态磷比无机态磷更易在土壤中迁移。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选用2个Pb低富集玉米品种(曲辰11号、曲辰3号)和2个Pb高富集玉米品种(靖丰8号、旭玉1446),开展Pb胁迫(2 000 mg·kg-1)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变化、各部位Pb含量、Pb总吸收量、富集与转运规律、土壤p H值及有效态Pb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Pb胁迫导致4个玉米品种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总生物量下降9.65%~20.46%,但低富集玉米品种生物量的下降程度小于高富集玉米品种;(2)玉米各部位的Pb含量分配规律为根叶茎籽粒,分别为95.39~121.02、25.56~43.21、14.06~25.41、2.52~5.38 mg·kg-1;低富集玉米品种根的Pb含量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而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玉米植株对Pb的总吸收量为4.46~7.94 mg·株-1,低富集玉米品种植株的Pb总吸收量显著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3)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现为低富集玉米品种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土壤p H值为6.60~6.82,且低富集玉米品种显著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土壤有效态Pb含量范围为969.86~1 116.15 mg·kg-1。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磷高效利用品种(03-2917)和低效利用品种(S-10-1)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测定其生物量、磷含量、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根系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等,研究不同磷素利用效率小麦品种有机磷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供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干物质量、磷积累量较低效品种的大,而磷含量低于低效品种.小麦不同磷素利用效率品种均表现为无机磷处理下根冠比大于有机磷处理,磷高效品种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根冠比均较大.(2)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无机磷处理(0.05mmolP·L-1,Ⅳ)下最大,1/2无机磷+1/2有机磷处理(0.30mmolP·L-1,Ⅱ)大于正常有机磷处理.不同磷处理下,高效品种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低效品种.(3)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与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为正常无机磷(Ⅰ)<1/2无机磷+1/2有机磷(Ⅱ)<正常有机磷(Ⅲ)<低无机磷(Ⅳ)的处理,且低效品种大于高效品种.(4)无机磷总量在磷处理及品种间表现与酸性磷酸酶相反的趋势,正常无机磷(Ⅰ)>1/2无机磷+1/2有机磷(Ⅱ)>正常有机磷(Ⅲ)>低无机磷(Ⅳ)的处理,高效品种大于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磷水平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探讨施用沼液对土壤磷素形态及其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去离子水的对照相比,施用沼液通过减少淋洗溶液体积降低淋洗液中总磷含量722.3μg·柱~(-1),中、高磷土壤淋洗液总无机磷(TIP)分别减少507.2μg·柱~(-1)和1 319μg·柱~(-1)。低、中磷土壤淋洗液中水溶性无机磷(DIP)减少158.1μg·柱~(-1)和474.3μg·柱~(-1)。在低磷土壤中,施用沼液对剖面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影响显著,上层(0~7 cm)土壤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4.8%、37.7%和148%,土壤p H值显著降低0.39个单位,下层(7~14 cm)土壤增加的比例分别为18.5%、29.3%和32.9%,土壤p H值显著降低0.28个单位。在中磷土壤中,施用沼液对上层土壤全磷含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速效磷增加比例20.1%,下层土壤p H值降低0.33个单位。在高磷土壤中,施用沼液对剖面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下层土壤p H值降低0.34个单位。因此,施用沼液降低土壤磷素淋洗,增加低磷土壤磷素有效性含量,但对中磷和高磷水平土壤的磷素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磷对山原红壤磷库组成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3年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处理对山原红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增加了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施磷处理下土壤表层无机磷、有机磷显著积累。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Fe-P为主,占总量的5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无机磷组分中的Fe-P、Al-P与速效磷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8)、显著正相关(r=0.706),表明Fe-P、Al-P为山原红壤的有效磷源。对于土壤有机磷而言,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稳性有机磷比例最高,其次为中等活性有机磷,再次为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最低,前二者占有机磷总量的90%左右。有机磷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分别与土壤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1)、显著正相关(r=0.840)。说明中等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是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来源。增施磷肥尤其是氮、磷、钾肥与农家肥配施后,可促进其他形态有机磷向有利于作物吸收的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监控。但是由于污染物复杂多样、含量低,直接检测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用各种预分离富集技术。浊点萃取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液-液萃取技术,因其分离效率高、环境友好、易与各种检测技术联用而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浊点萃取的基本原理,概述了近几年浊点萃取在环境污染物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讨论了浊点萃取与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的联用情况,包括浊点萃取过程的优化、检测仪器的选择、方法的优越性等,探讨了浊点萃取与不同检测技术联用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环境监控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