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葡萄新品种‘申华’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以‘巨峰’葡萄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成熟期果实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含量,并通过气味活性值及果实香气轮廓来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在活性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除C6化合物外,‘申华’葡萄果实中不同种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巨峰’。OAV结果表明‘申华’和‘巨峰’葡萄均有19个活性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是‘申华’葡萄最重要的果香类气味贡献成分,‘巨峰’的重要果香类气味贡献成分则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香气描述发现庚酸乙酯可能是‘申华’葡萄果实酒香气味的重要贡献成分。植物类和果香类气味是两个品种果实共同的主要特征,而‘申华’葡萄果实整体气味强度高于‘巨峰’。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申华’葡萄更好地开发利用以及香味葡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 7-二甲基-2-辛烯醇(14.56%)、α-蒎烯(9.79%),鉴于‘粉玉奴’花瓣样品中未能检测到以上香气成分,因此可初步确定香叶醇、苯乙醇、3, 7-二甲基-2-辛烯醇、α-蒎烯等为‘杨妃出浴’花冠释放香气的关键成分。‘巧玲’含有41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30.06%)、桉油精(23.28%)、苯乙醇(22.09%)、乙酸叶醇酯(11.86%)、石竹烯(5.24%),其中芳樟醇与桉油精含量特别高,对照分析可初步确定‘巧玲’花香主要来源于芳樟醇、苯乙醇、桉油精与石竹烯的贡献。同时,2个品种不同花器官之间香气物质的释放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瓣化雄蕊中均为最高,外层花瓣次之,而雌蕊与萼片中较少,与感官上香气的初步判断相吻合。因此,‘巧玲’和‘杨妃出浴’花香成分在不同花器官部位的空间表达上具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Fisch.) Koidz.]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为花香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蕾期、盛花期、衰败期的马蔺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时期共检测出69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释放量呈递增趋势,物质种类以酮类、烯烃类、醛类为主,其次为醇类、酯类,而烷烃类、苯环类、含氮化合物含量较少。花蕾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环己酮、甲基庚烯酮、β-鸢尾酮,盛花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β-蒎烯、甲基庚烯酮,衰败期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甲基庚烯酮、己醛、苯乙醇、环己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3-甲基庚烷、甲基庚烯酮、(-)-β-蒎烯、正己酸乙酯、2-蒎烯、3-蒈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β-鸢尾酮是马蔺不同花期的差异挥发性成分。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正己酸乙酯、芳樟醇、壬醛、己醛、反式-2-壬烯醛是马蔺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风信子与欧洲水仙香气差别的GC-MS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风信子和欧洲水仙的两个品种分别进行挥发性气体成分种类和含量的测定。从风信子两个品种中均检测出51种香气成分,同时它们的主要成分按相对含量大小都依次为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从欧洲水仙两个品种中各检测出40和54种香气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依次是萜烯类和醚类。其中‘粉珍珠’和‘蓝衣’特征香气相同,为:乙酸苄酯、β-罗勒烯、β-月桂烯、β-苯乙醇;‘伊莎’和‘阿克罗波利斯’有相同的特征香气:β-罗勒烯、β-月桂烯,此外‘伊莎’还有特征香气顺式-β-罗勒烯、P-二甲醚,‘阿克罗波利斯’有异松油烯。两个种类间主要特征香气的不同造成了两者香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矮牵牛花色丰富、花香芬芳,是重要的园林花卉种类,深入阐明不同品种矮牵牛花香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明确矮牵牛花香特征多样性的原因,为矮牵牛香花育种提供明确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以8个系列12个矮牵牛品种为材料,利用嗅觉对其香味浓淡程度进行分类,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并定量分析不同品种的挥发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品种矮牵牛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物,依据花香浓淡程度分为芳香型、清香型、淡香型3类。‘地毯’系列关键挥发物为酯类(苯甲酸甲酯);‘海市蜃楼’系列关键挥发物为烯类((S)-(-)-柠檬烯);‘轻浪’系列关键挥发物为烯萜类(三环萜、β-蒎烯)和酯类(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其余4个系列关键挥发成分分别为三环萜、β-蒎烯、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等,聚类分析表明挥发成分相近的品种其遗传关系较为接近。[结论]不同品种矮牵牛挥发成分间存在显著差异,矮牵牛花挥发物主要种类为酯类、萜烯类,关键挥发物主要有(S)-(-)-柠檬烯、三环萜、β-蒎烯、2-甲基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等。苯甲酸苯甲酯是本研究芳香型矮牵牛品种的特征芳香成分。  相似文献   

9.
向文  饶治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579+4685-4579
[目的]研究喷施细胞分裂素对盆栽风信子生长和开花的影响。[方法]以风信子‘白珍珠’(‘White Pearl’)和‘蓝星’(‘Blue star’)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生长与开花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使风信子的株高增加,提高叶长和叶面积,延长风信子的花期。其中以喷施50 mg/L的细胞分裂素为佳,显著地提高了叶长和叶面积,使‘白珍珠’花期延长为5 d,‘蓝星’花期延长为4 d。[结论]喷施细胞分裂素对盆栽风信子生长和开花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香’水仙是福建农林大学园艺遗传育种研究所选育的多花水仙新品种,2012年4月1日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云香’水仙花朵大、花朵数量多、花期长、香气浓,不仅具有优良的观赏性状,而且可作为提取香料的原料。本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云香’水仙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衰败期的花朵样品进行了花香成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花香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指导花香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采用Tenax管吸附剂吸附法采集‘云香’水仙花香成分。将采样瓶、活化后的Tenax吸附管、大气采样仪,相互之间用硅胶管连接。然后在采样瓶中装入水仙花样品用橡胶塞密封好,打开大气采样仪进行采样。采样完成后取下Tenax管,用1m L的色谱纯正己烷洗脱。取1μL洗脱的样品,用美国Varian Saturn3900/2100T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B-5MS(内径0.25mm,柱长30m,液膜0.25μm);载气为氦气(纯度99.999%);流速1m L·min-1;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2;起始70℃,保留3min;以10℃/min升到90℃保留2min;以5℃/min升到180℃保留1min;以8℃/min升到190℃保留2min。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阱温220℃;传输线温度280℃;采集方式为全扫描;质量扫描范围为40~650amu。通过自带的软件Saturn GC/MS Workstation Version 5.52和谱库wiley7、nist98m、nist05m数据库进行图谱分析,得出可能的成分鉴定结果。以面积归一化法根据各组分的峰面积值换算样品中不同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云香’水仙花蕾期和初花期分别检测出25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5种是反式罗勒烯、乙酸苄酯、苯甲酸、3,4-二羟基苯乙二醇和茴香醚。盛花期检测出的成分上升至29种,其中含量最高的5种成分略有差别,分别是反式罗勒烯,其次是乙酸苄酯、茴香醚、顺式罗勒烯、苯甲酸等。衰败期共检测出28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5种成分与花蕾期和初花期相同。顺式罗勒烯、α-萜品烯、樟脑、癸醛等具有香味的赋香成分都只在盛花期检测到,枯烯、辛醛、右旋柠檬烯、芳樟醇、壬醛等具有香味的赋香成分都只有在衰败期检测到。说明随着花的开放花香成分的种类增加,具有香气的赋香成分也在增加,这与人们的嗅觉感官结果一致。‘云香’水仙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和苯丙酸类化合物,它们的合成取决于异戊二烯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因此探索其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的作用与调控机理对指导花香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青梅‘青佳二号’、红梅‘软条红梅’两个不同梅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青佳二号’和‘软条红梅’分别检测出74和90种香气成分,二者的共同成分有62种;‘青佳二号’比‘软条红梅’成熟期晚大概一周;在整个果实发育时期,‘青佳二号’的单果鲜质量都显著高于‘软条红梅’,成熟时单果鲜质量是‘软条红梅’的2倍;‘青佳二号’主要香气物质由含量较高的醇、醛类转变成醇、酯、烯萜类,‘软条红梅’主要香气物质由含量较高的醇、醛类转变成醛、萜类;不同品种果实特有香气物质对果实气味有较大的影响,‘青佳二号’特征性香气可能为2,6-二甲基-5,7-辛二烯-2-醇、乙酸丁酯、柠檬烯、辛醛、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软条红梅’特征性香气可能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地方特色玫瑰品种‘单县玫瑰’(Rosa rugosa ‘Shanxian Meigui’)和‘丰花玫瑰’(R. rugosa ‘Fenghua Meigui’)(对照)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瓣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其鲜花芳香成分。结果表明,‘单县玫瑰’鲜花三个开放阶段共检出5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类别有醇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在挥发性物质总量中占比最高且始终高于‘丰花玫瑰’,三个阶段相对含量均在20%以上,盛开期香茅醇含量最高,达26.33%;‘单县玫瑰’仅盛开期检测到较高含量的反式玫瑰醚,而‘丰花玫瑰’同期没有检测到。香茅醇、苯乙醇、香叶醇、乙酸酯类、甲基丁香酚、玫瑰醚等物质构成‘单县玫瑰’的主体香气,与‘丰花玫瑰’相似,但不同开放时期香气物质含量及构成均有所不同。玫瑰花朵发育状态对呈香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影响,随着鲜花开放,‘单县玫瑰’香气逐渐变甜浓,盛开期其主体呈香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高于同期‘丰花玫瑰’,花香较‘丰花玫瑰’浓郁,感官品质更为优良。盛开期是‘单县玫瑰’油用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可为‘单县玫瑰’的开发利用和玫瑰油用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葡萄风信子是一种著名春季观赏球根花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其常见品种的倍性存在争议,严重限制了该植物科研和遗传育种工作的进展。以6种典型的葡萄风信子品种为材料,通过染色体常规压片法鉴定葡萄风信子蔚蓝为二倍体(2n=18),后以葡萄风信子蔚蓝作外标,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他5种品种葡萄风信子的倍性。结果表明,‘黑眼睛’、‘日出’为二倍体,‘白色丽人’、‘海洋的魔法’为三倍体,亚美尼亚为四倍体。其中葡萄风信子蔚蓝、‘黑眼睛’、‘日出’、‘白色丽人’和‘海洋的魔法’均为首次报道,希望为后期葡萄风信子的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堰虹桂’‘Yanhong Gui’‘玉玲珑’‘Yu Linglong’和‘杭州黄’‘Hangzhou Huang’芳香物质及其释放节律。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最主要的特征香气物质均为芳樟醇、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随花的开放,3个品种中芳樟醇的香气值均逐渐升高,在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降低,α-紫罗兰酮表现为逐渐降低;β-紫罗兰酮在‘堰虹桂’和‘杭州黄’中逐渐降低,在‘玉玲珑’中先升高再降低;此外,部分酯类和烯类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也表现为随花开放而逐渐升高。通过感官判断可知,‘堰虹桂’香气甜而淡,‘玉玲珑’浓香馥郁,‘杭州黄’香甜雅致。花开放过程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值变化规律的不同与部分品种特异的酯类(γ-癸内酯)和烯类芳香物质(顺式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的共同作用是导致3个桂花品种香气及其释放节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个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分析不同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差异及共有香气物质。结果表明,6个草莓品种共检测出131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共有香气物质;‘甜查理’和‘圣诞红’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红颜’品种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少;‘艳丽’与‘隋珠’品种的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最多,总相对含量最少的为‘章姬’品种;经过主成分分析,‘红颜’和‘圣诞红’品种的香气物质较为相似,‘艳丽’和‘隋珠’品种较为相似,‘甜查理’和‘章姬’品种的香气物质差异较大。6个草莓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以酯类物质最多,酯类的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相对含量的50%以上,最高的达73.34%;1-己醇、己酸2-己烯酯、2-庚酮及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是6个草莓品种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以‘蜜脆’苹果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标准物质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果皮与果肉香气成分的差异;最后通过计算香气值确定‘蜜脆’苹果果皮和果肉的主要呈香物质,为‘蜜脆’苹果品质评价以及研究苹果香气物质合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共检测到42种香气物质,包括20种酯类、9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酸类、2种萜类、3种含苯环类物质。果皮、果肉中香气成分种类和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果皮以酯类、醛类、醇类物质为主,果肉以醇类物质为主。支链酯类物质(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2-甲基丁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等)在果皮中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果肉;2-甲基丁酸丁酯、辛酸丁酯、辛酸3-甲基丁酯、辛酸己酯和癸酸丁酯是果皮中特有的酯类香气物质。此外,果皮和果肉中醇类物质的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酯类物质,但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均为酯类物质。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9种酯类物质为‘蜜脆’果皮和果肉共有的主要呈香物质,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在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其次为丁酸乙酯。根据香气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分数,可将‘蜜脆’苹果归于‘酯香型’苹果的‘乙醇酯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瑞阳’及其亲本‘秦冠’和‘富士’苹果为材料,通过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其香气物质进行提取,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分别检测到25、24和28种香气物质,三者共有的组分为21种。这些香气物质大多为醇类、酯类和醛类,还有少量的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从特征香气组分来看,有8种组分是‘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共有,根据嗅感描述,可分为果香型(乙酸丁酯、乙酸己酯)、苹果香型(2-甲基乙酸丁酯)、肉质果香型(2-甲基丁酸己酯)、青香型(己醛,反式-2-己烯醛)、甜香型(1-丁醇)和令人愉快香型(2-甲基-1-丁醇)6类。另外,2-甲基丁酸(干酪味)是‘瑞阳’苹果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果香)为‘秦冠’中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丁酯(腐烂的水果味)、1-己醇(青香)、壬醛(甜香)和法尼醇(花香)则为‘富士’中的特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8.
侯佳  尹娟  王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22-124
[目的]了解玫瑰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与释放规律。[方法]根据玫瑰花苞的大小和花朵开度将其划分为5个时期,利用比色法对玫瑰的主要芳香成分萜类物质进行连续定量分析,观察玫瑰的释香结构在开放过程中的变化。[结果]玫瑰花瓣中油细胞是芳香物质的主要储藏场所;玫瑰提取物香气成分与玫瑰花瓣的芳香物质均随花朵的开放下降趋势放缓,玫瑰提取物初开放期、开放期和衰败期芳香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玫瑰花瓣。[结论]通过比色法对玫瑰开放期香气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研究可为以玫瑰为依托开发精油、花水、花茶产业链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草莓‘宁玉’及其亲本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宁玉’及其亲本果实中共检测出97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酯类、烷类、酮类、酸类、醛类、醇类、呋喃类;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草莓香气物质的数量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从‘宁玉’、‘幸香’和‘章姬’成熟果实中分别检测出香气物质55、57和56种;‘宁玉’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丁酸甲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是共同遗传自父母本的,DMMF是遗传自父本‘章姬’的,而γ-葵内酯、DMHF是‘宁玉’自己特有的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和淡香型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方百合香味浓,亚洲百合香味淡,花香差异明显.选取白色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iberia’)和亚洲百合‘罗马广场’(Lilium‘ NOVANO’)为材料,拟通过分析单萜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揭示花香差异原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并通过Realtime-PCR分析两种百合不同花期的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结果]从Lilium ‘Siberia’和Lilium‘ NOVANO’花瓣中克隆得到芳樟醇合酶基因Li-LiS和月桂烯合酶基因Li-MyS.Li-LiS的核苷酸序列与油棕的序列与油棕、海枣相似度分别达到66%、6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油棕、可可相似度分别为48%、44%.Li-MyS的核苷酸序列与六出花、烟草相似度分别达到为69%、4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六出花、葡萄同源性分别为51%、49%.在花蕾、半开、盛开、衰败四个花期中,Lilium‘ Siberia’花瓣两个单萜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Lilium‘ NOVANO’,并且除了Li-MyS在盛开期和衰败期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单萜合成酶基因的差异表达是导致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香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