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灭蝇胺、除虫脲拌料处理防治古田山多菌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拌料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灭蝇胺和除虫脲在常压和高压灭菌后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古田山多菌蚊(Docosia gutiuushana)的防治效果.出菇实验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灭蝇胺最低浓度62.5 mg/L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后防治效果分别为75%、50%;除虫脲最低浓度15 mg/L在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后防治效果分别为74%、80%;除虫脲的防治效果好于灭蝇胺,两者残留量均符合美国、日本最低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情况,选择了13种杨梅上常用的药剂,于2013—2015年连续3年,按照杨梅生产上常用的浓度,在杨梅春梢、果实生长发育期进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春梢、果实生长发育期喷施1次的条件下,7种杀菌剂达到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参考值标准的天数分别为多菌灵56 d,苯醚甲环唑35 d,代森锰锌29 d,甲基硫菌灵28 d,嘧霉胺16 d,咪鲜胺10 d,戊唑醇10 d;6种杀虫剂分别为氯氰菊酯(农拜它)44 d,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8 d,啶虫脒16 d,灭蝇胺16 d,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 d,而氯氰菊酯(绿色威雷)采前35 d喷药1次,其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45 mg/kg,仍远高于浆果及小粒水果最大残留限量参考值0.2 mg/kg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继"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不久,2008年10月,广东深圳电视台新闻30分钟栏目,中国食品科技网等一些媒体报道"蘑菇中三聚氰胺的残留最高达到每公斤17毫克左右"。这一报道,立即引起中国食用菌协会的极大关注,食用菌中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高效低毒药剂,对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 d,除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 g/667 m2外,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2.55%;但药后3~10 d,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防效也达到65.28%~67.64%。由此可见,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6.0 g/667 m2和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对苦瓜瓜实蝇的防治效果均较优于其他处理,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的药剂效果也达到63.91%。因此,为达到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其次是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药剂,以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26.6、20.0、13.3 g/667 m~2)对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8.50%、82.31%和71.37%,且持效期为10 d以内。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美洲斑潜蝇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轮用。  相似文献   

6.
灭蝇胺防治食用菌眼蕈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验结果看,灭蝇胺对食用菌眼蕈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拌料处理控制食用菌眼蕈蚊的效果优于常规的喷雾处理。灭蝇胺1.5%颗粒剂0.075g a.i./500g料拌料处理,杀虫效果达78%~96%,灭蝇胺50%可湿性粉剂0.1g a.i./500g料喷雾处理,杀虫效果达73%~90%。该试验结果为灭蝇胺在食用菌眼蕈蚊上的登记以及生产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8.
从湖北、浙江、河南和福建4省的平菇、香菇、双孢蘑菇和木耳上共采集33个子实体样品,进行了23种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03%样品农药残留量超过欧盟规定标准,27.27%样品农药残留量超过日本规定标准,但没有样品超过我国现行标准。从样品中所检出农药主要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乐果、甲拌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倍硫磷7种农药。在检测的农药中,倍硫磷在双孢蘑菇、平菇和木耳的7个样品中被检出,三氟氯氰菊酯在平菇6个样品中均被检出,乐果在双孢蘑菇10个样品中均被检出,甲胺磷、久效磷和甲基对硫磷等高毒农药在双孢蘑菇个别样品中被检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许多腐生型线虫,有时还有食菌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都寄生于泥炭中,而托拉氏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ulaasii)——蘑菇细菌性斑腐病的病原菌,也经常污染泥炭藓。在堆制培养料对,用克线磷(Fenamiphos)—乙基—3—甲基—4—(甲基硫代)苯基(1—甲基乙基)磷酰胺(C_(13)H_(22)NO_3P_5)可以消灭A.composticola,但防止蘑菇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孳生,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环氧乙烷(ETO_2,CH_2CH_2O)具有杀菌作用,可以穿透常用来包装泥炭的聚丙烯塑料袋,熏蒸过的物质,没有农药残留问题,因而可考虑用作杀菌剂。本试验就是测定环氧乙烷对蘑菇覆土泥炭藓中线虫和斑点病菌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浙江食用菌》2008,(4):4-6
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以“手工作坊”式种植栽培为主,食用菌产品生产很难做到从源头抓起,建立可追溯的生产履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用菌出口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困境。1背景介绍1.1欧盟对蘑菇中“多菌灵”的限量标准2007年7月3日,从驻汉堡领馆经商室和德国进口商处获悉,欧盟于2007年2月27日的官方公报(Commission Directive2007/12/EC)修改了农药“多菌灵”在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由1mg/kg提高到0.1mg/kg。“多菌灵”在我国食用菌(蘑菇、香菇)栽培中广泛使用。目前,根据德方检测,我输德脱水蘑菇样品的“多菌灵”残留量都在1~10mg/kg,达不到欧盟标准。2008年的蘑菇出口旺季将在冬季到来,如果不能有效突破此标准壁垒,对欧盟的蘑菇罐头出口将在配额限制和技术壁垒的双重打压下遭受重创。1.2日本对干香菇中二氧化硫的限量标准自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干香菇产品已连续6例因二氧化硫超标被日本厚生省通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干香菇的二氧化硫最高限量标准为30mg/kg。但中、日学者都研究发现,香菇中自然香...  相似文献   

11.
报刊摘录     
防治斑潜蝇好药剂──潜克最近,浙江永嘉禾益农药厂开发了防治斑潜蝇新药-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克,下称)。其特点一是对蝇类及双翅目昆虫(蚊)幼虫有特效,而对成虫无效。防治对象包括斑潜蝇、韭蛆等。二是用量低、防效高、持效期长。每667m2用量有效成分仅为6~10g,对黄瓜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田间试验表明,50 %灭蝇胺可溶性粉剂(SP)有效成分用量75.0、112.5和150.0 g·hm-2,药后3~10 d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34 %~88.02 %、91.00 %~92.01 %和92.59 %~95.06 %。对照药剂50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用量150.0 g·hm-2,药后3~10 d的防效为90.01 %~93.71 %。50 %灭蝇胺SP有效成分用量75.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而112.5、150.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差异均不显著。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与8 a和4 a前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灭蝇胺对美洲斑潜蝇北京种群的敏感性和防效优良。  相似文献   

13.
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百菌清这两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降解残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百菌清在双孢蘑菇中残留半衰期为2.31~2.76天,3~6天后百菌清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但经8天后仍未达到EU(欧盟,下同)规定的限量值;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半衰期为3.08~3.25天,4~5天后残留量均低于EU规定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食用菌》2008,(5):1-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30年前平湖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蘑菇引进开发和试种示范。迄今蘑菇已成长为平湖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1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平湖蘑菇产业是农村改革以粮为纲纯粮型农业的产物。平湖蘑菇三十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年):加工原料基地型生产阶段。平湖市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始于1979年,依托上海梅林食品厂,组织厂地合作,按照原料基地形式组织订单生产,蘑菇主要销给梅林,以罐头蘑菇为主要加工产品。第二阶段(1990—1999年):接轨上海闯市场阶段。逐渐转向多元化的营销,针对加工厂出口难、收菇难、卖菇难的问题,积极开拓鲜菇销售市场,改变加工蘑菇这一单一销售渠道,鲜菇销售份额逐年上升至80%左右。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以来,以平湖麦士康营养食品有限公司1·67万平方米蘑菇基地的建立为标志,进入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现代化的蘑菇种植技术大量运用,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批蘑菇专业户、专业村、产业园、专业合作社茁壮成长、发展壮大,市场营销份额占到...  相似文献   

15.
蘑菇酪氨酸酶是由蘑菇子实体组织产生,它的一个作用是在孢子成熟过程中产生孢子黑色素(Hegnaue,1985)。而酪氨酸酶对蘑菇子实体作用至今未被认识,最多认为是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有毒氧化物阻止微生物对于实体的侵袭(Mayer等 1979)。反应产生红色色素,并且集合在子实体表面,使其成为褐色。蘑菇子实体产生褐变是由于贮藏时间长或者装卸、采摘过程中损伤,是否发生褐变是蘑菇质量、商品价值评价标准。本试验是研究蘑菇采摘前后发生褐变作用因素,以及为什么蘑菇采摘后发生褐变。如何在蘑菇采摘后保持子实体白色不发生褐变。以酪氨酸酶活力(激活 非激活)和苯酚的含量来衡量两个蘑菇菌株U_3和D_(649)。试验以采收前(试验1)和采收后18℃下贮藏5天期间(试验2),两组子实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安全性评价。室内药剂抑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戊唑醇、吡噻菌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葡萄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6%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剂1200倍液防效最高,达93.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效在88.4%以上;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防效在86.5%以上。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除吡噻菌胺在葡萄上尚没有制定相应的最大残留限量而无法作出评价外,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3—202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中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脱氧土霉素、金霉素、去甲基金霉素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双孢蘑菇培养料以等体积Na2EDTA McIlvaine缓冲溶液(pH 4.0)和甲醇的混合液涡动,超声提取(35KHz,5min)。以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富集,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5.0~200.0μg/L的线性范围内,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0μg/kg;在5.0、20.0、100.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培养料基质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回收率为80.3%~92.5%,相对标准偏差为1.6%~8.0%。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双孢蘑菇培养料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行了阿维菌素·灭蝇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灭蝇胺有效成分用量在210g/hm~2、157.5g/hm~2、105g/hm~2条件下,对美洲斑潜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防效分别为94.54%、89.66%和80.09%,速效性较好,持效期为10d左右,建议与其它农药进行轮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知我国蘑菇科(Agaricaceae)的食用菌有44种,分隶于8属,种数次于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第四位。该科中食菌种数最多、质味优良、经济价值大的是蘑菇属(Agaricus)。已知国产蘑菇属食菌28种。分布地区广泛的有:双环林地蘑菇(Agaricus pl-acomyces)、蘑菇(A.campestris)、白林地蘑菇(A.silvicola)、林地蘑菇(A.silvaticus)、野蘑菇(A.arvensis)、褐鳞蘑菇(A.crocopeplus)。此外还有白鳞蘑菇(A.bernardii)、大肥菇(A.bitor-quis)、大紫菇(A.augustus)、红肉蘑菇(A.hae-morrhoidarius)、紫红蘑菇(A.subrutilescens)和麻脸蘑菇(A.vllaticus),主要分布在北方草  相似文献   

20.
《长江蔬菜》2006,(7):19-19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system)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