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茶文化是茶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蕴含在茶叶品牌中,茶叶产品是短暂的,但茶文化是永恒的。所以,企业在塑造茶叶品牌的同时,还要同时大力宣扬汉中茶文化,努力增加汉中茶品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索陕西茶叶品牌化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茶产业被列入陕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来,"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等绿茶的区域品牌得到快速发展,"汉水红茶"、"秦岭红"等红茶品牌和"泾阳茯砖茶"黑茶品牌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文章就陕西茶叶品牌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助推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汉中悠久的种茶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其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前,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通过创造良好的集群要素,培育基于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推广茶叶深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技术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策略,增强汉中茶产业竞争力,构筑汉中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汉中西部,毗邻四川,历史上与川蜀长期同郡合治,统属益州,民风民俗一脉相承,茶叶为巴蜀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树)梁州(汉中)生褒城(褒河)、金牛(宁强)二县山谷”,宁强时属唐八大茶区之山南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宁强茶叶内质优异,是全国少有的高香优质绿茶产区之一,茶叶是当地振兴农村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首。探讨了茶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长收益、综合效益突出、地域鲜明的特色农业产业,分析了茶产业用地、投资成本、品牌及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强茶产业发展在品种引进、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模式创新、主体培育、市场拓展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思路及策略,旨在推动宁强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产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项目组对湖北、贵州等地的茶叶种植户和鲜叶加工厂员工的调查数据,从茶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发展、茶叶生产规范化和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分析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其原因。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存在茶叶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不足、茶叶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低和互联网渗透率低等问题,主要是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监管体制落实不到位、茶农绿色认知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带动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因此,建议以绿色、高效为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职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资源整合、完善茶叶营销网络、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提高茶农绿色认知水平,以实现我国茶产业"重品质、重安全、重环保、重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茶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茶产业在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发展茶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投入、加强茶文化教育和推广、增强茶叶科技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贵州金沙县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该县茶产业在生产和品牌建设上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展中存在的茶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茶园标准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品牌整合和宣传推介不够等主要问题,并从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茶叶产业是余庆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余庆县茶产业品牌建设和茶叶销售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余庆茶产业发展目标,然后对余庆茶产业品牌建设策略以及多渠道销售模式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促进余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薇  梁晔 《农技服务》2023,(7):108-110
茶产业是桐梓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对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桐梓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产业规划布局、基地建设、宣传推介方面分析桐梓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投入高、茶叶加工企业实力弱、财政支持不足、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从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龙头茶企培育、强化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加大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该县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茶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加强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做好市场建设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寿宁县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作为安溪的特色支柱产业,能促进安溪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高速发展,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安溪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安溪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及茶叶产值等现状,从安溪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角度,运用SWOT-CLPV模型分析其杠杆作用、抑制作用、脆弱性以及问题性4种竞争态势。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保障茶叶质量、规范茶叶市场,加强政府积极引导、运用科技增产保质,强化品牌建设、满足顾客需求,双渠道并进,拓宽推广模式以及加强专业人员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英德红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规模、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概述其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并回顾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60年(1959—2019年)来长期驻地英德,并为英德红茶产业振兴发展从茶树新品种选育(品种)、茶树生态种植(品质)、茶叶加工工艺创新和装备及新产品研发(品类)、茶叶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品位)、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品牌)等5个方面提供科技支撑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效,旨在总结科技创新支撑英德红茶作为中国创新红茶的引领者历经60年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强”重大跨越的经验。与此同时,作为省一级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并为广东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新时代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提出如何更好地为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新举措,以期为英德红茶在新时代实现产业兴旺和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科技原动力和作出应有的时代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陕西汉中茶区生态条件极为优越,土壤、气候均适宜 茶树生长。同时,又是世界珍稀动物朱鹮、羚羊、金丝猴、 大熊猫等栖息繁衍的地方。优越的生态条件决定了汉中 茶叶纯天然、无污染,品质优良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非常 重视汉中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提出了“建设绿色汉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强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了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结合宁强茶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从产业布局、经营机制、开发思路(理念)及产品结构四个方面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对宁强乃至汉中茶产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将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茶叶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市的支柱产业,同夷陵区又是“橘都茶乡”战略中茶乡的主阵地。但是近年来茶产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理念落后、茶企缺乏品牌优势、劳动力不足、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优势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克服阻碍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是推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此,从夷陵区邓村乡茶产业发展视角,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提出了推动农业专业化乡镇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即转变茶产业发展理念,打破茶叶品类单一思维,建立大型茶叶交易集散中心,积极打造一批高价值的本土茶叶品牌,提升茶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全乡电商化平台管理机构,大力打造茶文化的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茶旅融合基础服务设施等。  相似文献   

16.
三江县茶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茶叶面积已发展到8 333.3hm2,成为广西茶叶生产大县,但三江茶叶品牌少、茶叶品牌知名度低、茶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品牌已成为制约三江茶产业发展因素之一。为了使三江茶叶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发挥山区特色优势,培育打造三江绿茶名牌产品,笔者就三江县绿茶品牌化经营情况及品牌发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运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和方法,分析汉中茶区与国内名茶产区的气候相似性,为汉中调整种植结构、引种发展茶产业提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汉中茶区气候资源优越,适宜优质茶叶生长,与国内名茶区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六安瓜片、西湖龙井茶区气候相似度最高达1级可直接引种,与黄山毛峰茶区相似度较高为2级,适宜引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当扩建或改良茶园,可引种信阳、都匀、六安茶区优质茶品种发展壮大汉中茶产业,并要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贵州省都是茶叶种植大省,正在向茶叶强省迈进。云南茶产品主要由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构成,以普洱茶为优势领跑全国黑茶产业;贵州近年凸显“三绿一红”品牌,目前发展生态黑茶为后起之秀。借2021年第四届贵州生态黑茶论坛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云南普洱茶产业兴起,探讨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增进云贵两地茶科技茶文化交流,并以期为黑茶产业发展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川渝黔茶产业发展经验及对广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鉴西南茶叶主产区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成功实践,以谋划广西茶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方法】通过对四川、重庆、贵州主要产茶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借鉴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理念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茶叶商业品牌拓展、茶业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实践经验,提出广西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结果】川渝黔的茶产业规模和效益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我国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的优势、政府的推动、行业的共识、地方的努力是三地茶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思路及主要实践经验。【建议】明晰目标定位,集中发力;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与引进人才;走生态茶业之路,建设品牌;加强一二三产互动,茶旅文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叶已经成为湖州第一大经济作物,茶产业在湖州第一产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文章在对湖州茶产业的现状以及对湖州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州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1)提高茶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2)建设绿色安全的茶叶标准体系;(3)推进湖州茶叶品牌建设;(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