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发酵床养殖肉鸡的优点1.1增强肉鸡的抗病力利用肉鸡啄食垫料的习性.使得有益微生物进入其消化道,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肉鸡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生石灰撒在干燥的鸡舍地面上,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引发疾病。更为严重的是,蛋鸡常因高产而容易缺钙,见到生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灰在鸡的肠胃内与水反应,产生强碱物质,解放出大量热,损伤消化道组织,引起发炎、水肿或溃疡,甚至会引起嗉  相似文献   

3.
经常有养殖户咨询:自己养的鸡总有啄伤,甚至啄死的,问该怎么办。笔者通过详细的临床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这些鸡得了啄食癖。那么啄食癖是怎么回事,是怎样发生的,又该怎样防治呢?简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什么是啄食癖?啄食癖是多种啄癖的总称,发生该病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死亡,是群养鸡最易发生的恶癖,所以又叫恶食癖。包括啄肛癖、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肉癖、啄食癖等,尤以啄肛癖多见且伤亡较大。2为什么会发生啄食癖?本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凡方面:2.1日粮搭配不当,缺乏全价营养物质。日粮中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鸭啄羽癖是鸭由于好奇啄食本性、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纯属恶癖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部分鸭以凶猛的动作啄食其他鸭的羽毛,常将羽毛下的皮肤一起扯下啄食,被啄的鸭发出惨叫声,并奔跑逃避,在背部、尾部、翅膀两侧,由于受伤而出血,但鸭群的采食、消化能力正常,只是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喂食时由于啄食羽毛,部分弱鸭不敢抢食饲料,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轻者胴体品质下降,重者因消瘦、贫血、衰竭而死,个别鸭因吞食大量羽毛,造成消化道阻塞而死亡。番鸭啄羽癖主要发生于番鸭羽毛快速生长期(通常是3~7周龄)和换羽期。现将该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病因1.1遗传因素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在长新羽毛及换羽时皮肤受到刺激、发痒,有自啄行为及乐意被啄,该行为如果过度,就会引起啄癖。新生的管羽很嫩,根部带血,鸭梳理羽毛时,易造成皮肤出血,引起好奇鸭子啄食,群鸭效仿追逐,导致啄癖。另外,在鸭群中也存在社会等级制度,由于个体差异,它们采用最原始的决斗方法来确定各自在鸭群中的地位,胜者在采食、饮水、交配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一旦这个社会平衡被打破,它们就开始进行新的决斗,从而诱发啄羽癖。...  相似文献   

5.
鸡啄食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啄食癖又称鸡恶癖,是指鸡群中的鸡互相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是集约化养鸡场极易发生的一种恶癖;各口龄、品种和季节都易发生,特别是笼养和密集型饲养发病率更高。啄食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蛋癖。啄羽癖和啄鳞癖等。鸡群一旦发病,若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就会很快蔓延全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啄食癖的主要表现(1)啄肛癖多发于雏鸡和产蛋鸡,肛门一经啄破,鸡群则会争相啄食,直至直肠脱出,引起死亡。育雏期间雏鸡最易发生,特别是发生雏鸡白痢时,病雏的肛门被粪块堵塞,其他雏鸡就会不断啄食…  相似文献   

6.
鸡的啄癖又称恶食癖、异食癖或啄食癖。是鸡的一种常见病,多指鸡群中互相啄食,导致外伤,经常引起死亡或胴体质量降低,产蛋减少等。1病因诱发啄癖的原因1.1饲养管理方面1.1.1鸡舍灯泡放置过低、过亮。由于鸡蹼皮肤裸露,血管轮廓常清楚可见,因而引起鸡啄食。  相似文献   

7.
恶癖是各种年龄、品种和用途的鸡都可发生的一种摄食行为反常表现,并由此使鸡群之间相互啄食对方的机体而造成损害。按啄食目标的不同,(?)啄羽癖、啄肉癖、啄趾癖、啄肛癖和啄蛋癖等。其中以啄肉癖和啄肛癖最为严重和残忍,称为同类残食癖。其它各种恶癖称为异食癖。不过狭隘的异食癖不是鸡群之间个体相互啄食,而是单独啄食环境中的异物,如石灰、泥土、枯树叶、木屑等,不在恶癖之列。  相似文献   

8.
鸡啄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嗜癖(PicaAllotriophsgia)是家禽在生产中的一种不正常恶习,又称啄癖。患啄癖的家禽会啄食羽毛、肌肉、蛋及其它异物等,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死亡率升高、饲料报酬降低、蛋品损耗增加、降低肉用仔鸡的级别等。1啄癖的种类根据啄食的内容,生产实际中分为常见的以下六类:(1)啄肛癖:啄食肛门,以致肛门受伤,出血,有时连直肠也被啄食掉,在肛门区形成一个空洞,此类型在幼龄和产蛋鸡较为常见。(2)食肉痛:啄食体表有创伤或体弱有病或已死亡鸡只的肌肉,以致被啄食的鸡只剩下羽毛和骨架,此类型的啄癖在各日龄的鸡中均可见到。…  相似文献   

9.
啄食癖在大群平养家禽多发,鸡、鸭不论大小都会发生,病禽自己啄食或互相追啄羽毛、肛门引起出血,或争相啄食刚产的蛋,严重时消瘦、贫血衰竭而死.治疗在病禽饲料中加入2%食盐,并按每只每天0.5~3克的量加入石膏粉,拌  相似文献   

10.
啄癖症又称异食癖,根据啄食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啄羽癖、啄肛癖、吸蛋癖、啄趾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  相似文献   

11.
鸡的啄癖,又叫啄食癖或恶食癖,多发生于密集饲养的鸡群中.鸡群互相啄食羽毛、啄肛或食蛋,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2.
鸡群中互相啄食的现象如:啄肛、啄趾、啄毛等统称为啄癖。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一养鸡户饲养蛋鸡2000羽,从2002年至2003年7月,发生“鸡啄食鸡”致死的行为,先后啄食致死42羽,经采用调整日粮配合比例和改善管理条件等措施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啄食癖为大群饲养的肉用鸡及产卵鸡常见病,如不及时防治,啄食的恶癖破坏了正常群体生活的习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啄食癖的发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低劣的日粮由于日粮配合不完善,产生氨基酸不平衡,往往是在饲料中最易缺的赖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中一种或数种的氨基酸不足,或者是  相似文献   

14.
鸡啄食羽毛症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鸡从啄食自身羽毛开始,进而啄食同群鸡的羽毛,并啄产蛋鸡的肛门,逐渐地将此恶癖蔓延到整个鸡群.有的鸡被毛被啄光,皮肤裸露呈红色或黑红色并有伤痕.  相似文献   

15.
<正>鸡啄食癖是养鸡生产上的一种多发病,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常发生。常见的有啄羽、啄背,啄肛、啄趾、啄头、啄蛋等。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鸡群争抢啄食,轻者使鸡受伤,羽毛不全,皮肉暴露,体热散失,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重者造成死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啄食癖会很快慢延,给养鸡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搞好鸡啄食癖的预防和治疗,对养鸡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1鸡啄食癖发生的主要原因1.1饲料营养饲料营养不平衡,如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易引起啄肛;缺乏含硫氨基酸易引起啄羽和啄肛;钙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会引起啄蛋;微量元素、食盐及维生素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会引起互啄。  相似文献   

16.
鸡的啄癖又称恶食癖、异食癖或啄食癖.是鸡的一种常见病,多指鸡群中互相啄食,导致外伤,经常引起死亡或胴体质量降低,产蛋减少等.  相似文献   

17.
鸡啄食癖是指鸡相互啄食,常由于鸡群的饲养管理条件不当造成。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啄趾等现象,统称为啄食癖。发生后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把鸡啄光。发生互啄的原因主要有: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和钙、磷、食盐等物质的含量不足;鸡舍内鸡数量多,过于拥挤,光线过强;有鸡白痢发生,病鸡肛门处粘有粪便,鸡出于好奇而去啄食。杜绝和防止啄食癖的发生:一是饲料内应添加鱼粉、骨粉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动物性蛋白质要占5%~10%、食盐要占0.3%~0.4%、矿物质要占3%~4%,要供给充分的青饲料;二是舍内的鸡数量要适当,应有运动场所,地面要干燥,垫料要勤换;…  相似文献   

18.
养鸡户喜欢用廉价的生石灰作消毒剂直接撒在蛋鸡舍地面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生石灰撒在干燥的鸡舍地面上,会刺激鸡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被鸡踩踏,会腐蚀脚趾使其受伤;更为严重的是,蛋鸡因高产而缺钙,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在鸡的肠胃里与水反应,产生强碱物质,并出大量的热,损伤消化道组织,引起发炎、肿或溃疡,甚至会引起嗉囊及肌胃穿孔,导至  相似文献   

19.
鸡啄癖又叫啄食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恶癖,尤其以雏鸡和青年鸡最易发生。轻者互相啄食羽毛(也叫啄毛癖),有的相互啄食鸡蛋(啄蛋癖),重者相互啄肛,引起创伤和出血,甚至将腹壁啄穿,将输卵管、肠胃拉出。l发病原因日粮配合不当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含量过低,特别是缺少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喂给糖料为主的日粮,蛋白质和代谢能含量过高,粗纤维含量较少,鸡素囊中无饱食感。此外日粮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饲养混杂不同品种、年龄、体质的鸡养在同一舍内,年龄较大的啄食年龄较小的,体质…  相似文献   

20.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也是集约化养鸡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啄羽、啄翅、啄尾、啄肛、啄蛋、啄趾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