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茅庵林场马尾松林, 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3种群落火烧1年后的迹地以及未火烧林地的群落学调查, 研究了高强度火干扰后不同群落早期恢复植被特征. 结果表明: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抵抗火干扰能力较差, 只有少量个体在火烧迹地存活;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具有在火干扰导致地上部分死亡后产生萌枝的能力, 在火烧迹地内存活数量多;不同常绿阔叶树种抵抗火干扰能力不同, 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在火烧迹地内存活数量较多. 3种群落火烧迹地存活的优势树种以及所有树种的个体密度大小均表现为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p<0.01). 与未火烧林地相比, 火烧迹地内阳生木本植物幼苗物种种数增加. 各群落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盖度均大于未火烧林地, 蕨(Pteridium aquilinum)和小白酒(Conyza canadensis)成为草本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重庆茅庵林场火烧迹地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茅庵林场马尾松林,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3种群落火烧1年后的迹地以及未火烧林地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了高强度火干扰后不同群落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抵抗火干扰能力较差,只有少量个体在火烧迹地存活;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具有在火干扰导致地上部分死亡后产生萌枝的能力,在火烧迹地内存活数量多;不同常绿阔叶树种抵抗火干扰能力不同,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ot)在火烧迹地内存活数量较多。3种群落火烧迹地存活的优势树种以及所有树种的个体密度大小均表现为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p〈0.01)。与未火烧林地相比,火烧迹地内阳生木本植物幼苗物种种数增加.各群落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盖度均大于未火烧林地,蕨(Pteridium aquillnum)和小白酒(Conyza canadensis)成为草本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系统调查了武夷山风景区马尾松林防治区与未防治对照区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防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目、科、种和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防治区比对照区少了2目(脉翅目和竹节虫目)4科30种2 044个个体数。对照区具有较大的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和较小的优势度指数C。分析认为对照区林分的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大于防治区林分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苍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恢复过程地表蜘蛛群落多样性变化,于2009年1月份-2009年12月份,运用陷阱法,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调查了苍山森林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期样地(火干扰后2、10、18、23、33a和对照样地)地表蜘蛛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及相对多度:不同恢复期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优势类群更替趋势明显;(2)多样性:恢复1Oa样地地表蜘蛛群落多度显著大于其他恢复期(P<0.05),而不同恢复期地表蜘蛛物种多样性却没有显著差异;(3)群落相似性:PCoA相似性分析将地表蜘蛛群落发展过程划分为火烧后2a、火烧后10a和火烧后18-33a 3个阶段;(4)指示物种:西菱头蛛Sibianor sp.1等是阶段1的指示物种,格氏狼蛛Lycosa grahami等是阶段2的指示物种,花蟹蛛Xysticus sp.2等是阶段3的指示物种,弱蛛Leptoneta sp.1等是对照的指示物种.火干扰改变了苍山针阔混交林原有的地表蜘蛛群落多样性;指示物种对生境的选择能够反映出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环境变化;5个不同恢复时期火烧迹地中恢复最久的火烧迹地地表蜘蛛群落仍没有完成恢复,说明云南苍山火迹地地表蜘蛛的恢复需要30a以上.  相似文献   

5.
火灾对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火烧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未火烧马尾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结果表明,火烧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产生重大影响.土层深度为0-20 cm,火烧马尾松林土壤微环境受到明显干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逐渐减少,真菌数量逐渐增加;深度大于20 cm,火烧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与上述相反,火烧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总数低于未烧林,火烧杉木林微生物数量变化幅度较小;在20-40 cm深处,细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略有减少.2种火烧林型土壤细菌和真菌总数呈极显著差异(P0.01).受林火干扰,在0-5 cm深处的表层土中,火烧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火烧杉木林,火烧马尾松林土壤真菌的r=-0.6841,细菌的r=-0.5288;火烧杉木林土壤真菌的r=-0.7216,细菌的r=-0.3789.相关分析表明,在显著性水平取0.05时,2种火烧林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层深度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对火干扰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照样地和火干扰样地马尾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对照样地内所有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表明,火干扰样地内物种和植物个体数目均高出对照样地,火干扰样地各层和所有植物的均匀度值(J)显著提高,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J值分别由0.710、.83、0.55提高到0.810、.89、0.72。火干扰样地比相似林分光照增强,温度升高,可溶性养分增多,适合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入侵,尤其是阳性植物,火干扰样地中的灌木层马尾松个体数量增加,说明低强度地表火可以增加马尾松林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思茅松林下黄精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7纲23目98科157属192种15423头,蜱螨目节肢动物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有3899头,相对多度为25.28%。不同功能团类群中,在个体数上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1.41%。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88、0.095、0.663和19.806。林下黄精田主要害虫有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黄蓟马(Thrips flavus)、螽斯类和叶蝉类等;其中,红叶螨发生期为8—12月,9月为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思茅松林下天敌的保护利用及三七害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调查思茅松林下种植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云南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纲11目33科40种2544头,其中害虫亚群落18种1414头,占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5.00%和55.58%;天敌亚群落17种906头,其中捕食性天敌16种897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0.00%和35.34%,寄生性天敌1种9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2.50%和0.28%;中性昆虫亚群落5种224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12.50%和8.81%.近十似条螽(Ducetia nica)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是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害虫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17.57%和21.78%,丽长足虻(Condylostylus sp.)是三七上主要的优势天敌,相对多度为5.82%.思茅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丰富度指数(D)与总群落各特征指数相近.[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加强对近十似条螽和黄脸油葫芦等害虫优势种监测预警的同时,要加强对异色瓢虫、丽长足虻、长脚盲蛛和黑带食蚜蝇等自然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于2010年7—9月,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对西昌市郊紫茎泽兰入侵地中4种林分类型下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地表节肢动物标本2 909个,分属15目,其中以膜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的数量最多,为紫茎泽兰入侵地地表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柏木林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P0.05);4种林分类型下地表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麻栎林的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柏木林和车桑子灌丛的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麻栎林和云南松林(P0.05);车桑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显著低于云南松林、麻栎林(P0.05)。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分类型间地表节肢动物极相似;紫茎泽兰的分布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样带法调查了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无干扰及干扰云南松林植物群落。结果表明:无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由30科55种组成,灌草层优势种是铁仔(Myrsine africana)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干扰样地由24科44种组成,灌草层优势种是铁仔、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和地果(Ficus tikoua)。无干扰样地云南松高度以Ⅲ级和Ⅳ级为主,平均高度7.27m;干扰样地云南松林高度以Ⅱ级和Ⅲ级为主,平均高度5.03m。两个样地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Fisherα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草本层仅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干扰样地各样带物种组成十分接近,指示物种是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IndVal=0.875,p=0.001)和碎米花(Rhododendron spiciferum)(IndVal=0.667,p=0.001);而干扰样地各样带物种组成不太相同,指示物种是早熟禾(Poa an-nua)(IndVal=1.000,p=0.001)、金丝草(IndVal=0.958,p=0.001)和火绒草(Leontopodiumsp.)(IndVal=0.861,p=0.001)。研究显示,干扰对云南松林的物种组成产生了明显影响,影响了乔木的高生长,降低了灌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原始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原始林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原始林以云南松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高位芽植物在云南松原始林内分布最多(46.1%),其后依次为地上芽植物(25.9%),地面芽植物(14.0%),隐芽植物(13.3%)和一年生植物(0.7%)。生活型谱反映了云南松原始林在其生长季节处于温热多湿的环境。云南松林木株数在径级分布上及在不同年龄段上均表现为中间多,两边少,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表明了云南松原始林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云南松原始林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i分别是云南松次生林的4.6,3.7,3.9和4.6倍,表明云南松原始林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2.
滇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与林缘主要易燃植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滇中地区云南松和华山松林火灾危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林窗、林缘易燃植物的辨识标准,调查和记录了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主要易燃植物28种,分属于12科,25属,提出了在林窗和林缘种植难燃植物、封山育林、修枝和可燃物的安全利用等森林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3.29"昆明安宁市森林火灾为研究对象,调查火烧迹地并取样,分析可燃物特征,并对飞火发生的气象和地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南松林立地干燥,林内可燃物多,连续性好,地形复杂,小气候明显,易发生飞火;引发飞火的可燃物主要是云南松的球果。  相似文献   

14.
天然云南松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然云南松个体和种群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培养优质丰产云南松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编年序列法,并利用生长方程计算不同林龄云南松的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个体生物量在26龄前增长缓慢,26龄后增长速度较快;种群生物量在4龄前增加较快,5~7龄增长缓慢,8~9龄直线增长,10~20龄缓慢增加,21龄以后增长较快;在4龄前,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4龄后,地上生物量占个体生物量的比例较大,占主导地位。【结论】云南松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种群生物量前期主要受密度影响,后期主要受个体生物量影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与云南松生态适应对策有关,在幼苗期生物量优先向地下分配。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改造对云南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自然改造对于调整云南松人工林层次结构、改善林内物种组成和生境条件、促进林分向天然林群落结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近自然改造4年的云南松人工林、对照林分及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云南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初步结果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林分密度降低,乔木层云南松的重要值下降,林分混交度提高;灌木层更新种类增多,多样性增加;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不大;近自然改造促进云南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向天然次生林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7.
近自然度是评价现实植被与其原始状态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的一个参数,对于森林的近自然经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云南松群落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云南省一平浪林场6个不同云南松群落类型进行了近自然度评价.通过敏感性分析,对评价因子的筛选和应用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对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构建了由土壤特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害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与森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记载以云南松为寄主的害虫26科164种,隶属于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5目,编制了目、科、种检索表.首次记录了马尾松角胫象甲为云南松害虫.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云南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参数,是研究森林碳平衡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将为评估云南森林碳汇能力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在滇西北宁蒗县翠玉和红桥乡设置云南松样地,对样地进行了每木检尺和标准木生物量调查,建立了云南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回归模型,并计算了云南松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乔木层、草本及灌木层生物量大小。[结果]云南松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各器官生物量中,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另外,由于样地海拔较高,土层较薄,林分平均生物量和生产力相对较低。[结论]云南松生产力在平均胸径为15.3 cm时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的用材树种,但当前云南松林分的衰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2009年至今在云南地区的连续大旱更是导致了云南松出现成片死亡的现象。基于此,从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趋势、遗传改良、生长生理响应特征等方面综述了云南松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云南松面对连年大旱的现实困难,提出了可能的对策与未来的研究展望。建议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重点研究云南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收支进程对连续干旱逆境气候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合理改造云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云南松低产林分、提高云南松的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