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腐殖质结合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和黄绵土腐殖质以紧结态含量为主,其次是松结态,再次是稳结态;长期施有机肥或配施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增加,松/紧(松结态/紧结态,下同)比值提高;长期施用化肥,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松/紧比值降低;与松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碱解氮和速效磷,与稳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速效磷和CaCO3,与紧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碱解氮和全氮。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借助1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腐殖质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或两者配施,耕层土壤微生物和胡敏酶,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增加,HA/FA比值增大,与腐殖质组成成分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全氮和碱解氮和碱解氮,其次是速效磷,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  相似文献   

3.
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养分下移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给合理施肥与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玉米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研究了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养分在剖面中的下移特征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与P或有机肥配施明显减少20~60 cm碱解氮含量,60~80 cm碱解氮含量差异较小;P与有机肥配施减少20~40 cm速效磷含量;40~60 cm速效磷含量差异极小;40 cm以下速效钾差异不明显,有机质60~80 cm以下无差异。低产红壤经28年改良培肥,生产性能达到中上等肥力水平。长期施N和NP,玉米籽粒分别在第8、24年绝收,NMP处理比NP处理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4.
猪粪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潮土速效养分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集约化养殖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而且无序排放产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畜禽粪便田间消纳后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通过连续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替代不同化学肥料后对潮土速效养分、团聚体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T1)分别提高了3.7% ~ 165.8%、11.6% ~ 197.7%和20.7% ~ 364.8%;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各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2.8% ~ 48.9%,而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增加。施用猪粪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T1),且随有机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达14.8% ~ 175.7%;有机肥处理第二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第一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9% ~ 96.9%。同时发现,潮土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化肥配施猪粪有机肥处理增加了潮土>0.25 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以及GWD(几何平均直径)和R0.25值,且随其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施用猪粪有机肥有利于潮土速效养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并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对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烟草专用化学肥对植烟土壤影响的对比,以及不同有机肥配比量对改善植烟土壤的作用对比,分别测定了其对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比例关系,同时有机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且当有机肥所占比例为50%时,植烟土壤中养分含量增加显著且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土壤条件,效果最为理想。实验表明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烟叶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肥的施用,进而保护土壤环境,实现烟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不同植烟土壤类型腐殖质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张家界5种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腐殖质含量、组成、性质。结果表明:胡敏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黑色石灰土>红壤>紫色土;富里酸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黄壤>水稻土>红壤>黑色石灰土>紫色土;胡敏素碳含量由高到低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胡敏酸/富里酸(HA/FA)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红壤>黄壤。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黄壤>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紧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稳结态腐殖质碳含量为:红壤>黑色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松/紧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黄壤>黑色石灰土。这说明5种植烟土壤类型中黄壤的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紫色土的腐殖质品质最好,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的腐殖质含量和品质均为中等,红壤最差。各腐殖质组分与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胡敏酸和松结态腐殖质可作为衡量植烟土壤肥力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豆粕有机肥与化肥氮素不同配施比例对大棚黄瓜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豆粕有机肥、豆粕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磷、钾施用量条件下,单施豆粕肥或单施化肥以及豆粕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总产量,M2N1、M1N1和M1N2处理的黄瓜前期产量分别比CK增产47.1%、68.6%和82.0%。各试验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Vc含量以M2N1处理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氮和钾的吸收量,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黄瓜收获后各处理耕层土壤无机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肥力性状均有明显变化。土壤pH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均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豆粕肥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较高,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用于黄瓜生产,豆粕氮与化肥氮配施用比例以1:1或2:1为佳。  相似文献   

8.
山西中部菜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乔本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68-273
在山西省中部菜田土壤调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普遍存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累积,速效钾、速效硼有减少的趋势,老菜田表现较为明显。祁县地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低。依据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状况:阳泉市、榆次、清徐、太原小店区菜田土壤碱解氮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30%以上,达到中含量水平的占50%,祁县地区碱解氮有73%的为极低含量水平。阳泉市、榆次土壤速效磷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80%以上。山西省中部菜田施肥技术应该控制氮、磷、增施钾肥和补施硼肥,大量施用秸杆类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60%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为最高;30%和60%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化肥和无肥处理均达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和p 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早稻产量以60%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97.67%和95.01%;晚稻产量以秸秆还田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103.64%和93.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0.971**,0.950**,0.950**),与土壤速效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培肥土壤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耕层过浅、地力低下的难题,探索合理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两因素裂区设计的5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增施氮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降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配施氮素降低土壤容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下层有机质含量、表层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结合深松降低表层土壤孔隙度和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容重、下层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表层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氮素、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均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肥方式对盐碱土壤肥力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盐碱土壤肥力,建立最佳盐碱土壤施肥模式,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化肥、厩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肥、生物肥对盐碱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pH、速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与供试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的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1.47倍、1.3倍、1.28倍、2.97倍、3.24倍、1.62倍;各处理均能使盐碱土壤的pH有所降低,其中有机肥降低pH较为显著,降低到0.95倍。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有机肥对盐碱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氮、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3年),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对褐潮土氮、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物料提高耕层土壤全氮的效果最为明显,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增加21.11%和14.35%,明显高于单一施用化肥。长期单施氮肥,或氮磷配合,或氮磷钾配合也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03%,8.32%和8.40%,而磷钾配合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仍然是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或秸杆处理优于单施化肥,分别比对照增加34.97%和32.96%,长期单施氮肥,或氮磷配合,或氮钾配合,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17.26%,21.55%,23.83%和26.41%。配合施用有机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设5个处理:①对照(不施肥);②NPK化肥;③秸秆还田;④NPK化肥+秸秆还田;⑤NPK化肥+有机肥。结果表明,NPK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其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于对照,不同肥力地块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0.89%,93.19%~107.24%,17.69%~55.18%。因此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小麦产量并提高其增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土壤肥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比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物有机肥氮比例占总施氮量的50%时,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烟株的生长发育趋于协调;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烤烟根系生长,地上千物质积累量增加,且生长趋势与对照一致。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钾状况及速效供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提高耕层土壤全磷的效果十分明显,比对照增加52.2%,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18.85%;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17.87%,15.88%和14.89%,明显高于长期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处理;氮磷钾配施有机肥速效磷含量比不施肥增加10倍以上,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3倍;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3~5倍.单一施用氮磷钾化肥作物钾索吸收量和施钾量总体上是平衡的,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具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16.0%和11.4%,不施钾肥处理总体上速效钾含量是逐年下降的.各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多年总体上都是下降的;但与对照及不施钾处理比较,施钾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水稻土定位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七个土壤监测点连续4-9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说明,我省水稻土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基本稳定或略上升;全氮基本稳定;碱解氮上升较快;有效磷略下降;速效钾下降。土壤钾不足已成为目前土壤的限制因子。主要培肥措施:增施肥料,重施有机肥;调整施肥比例,稳氮肥,增磷钾肥。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黄淮海潮土区小麦最佳耕作和施肥模式,以河南省夏邑县潮土试验基地为平台设置了2种耕作方式(深耕和旋耕)和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及3种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不同耕作和培肥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表土层和犁底层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旋耕条件下土壤表层养分高于深耕。旋耕增施有机肥促进了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籽粒氮和植株氮在化肥配施有机肥22 500kg/hm2时效果最佳;籽粒磷和植株磷含量在化肥配施有机肥7 500kg/hm2时效果最佳。深耕增施有机肥明显提高了小麦产量,最佳有机肥施用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15 280kg/hm2。  相似文献   

18.
氮肥减量对东北坡岗地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东北黑土区玉米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氮素流失造成的环境风险,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土区玉米地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减肥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施氮量越大,硝态氮残留量越大,5个处理硝态氮含量在玉米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土层呈显著变化。肥料的减量对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化肥的减量对土壤表层速效磷含量基本无影响,对10~3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影响与施肥量无明显规律性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生态环境效益,以减肥25%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长期定位施肥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在剖面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且在同一土层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0~60cm土体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土壤剖面中施肥各处理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长期施用有机肥是导致土壤磷素向下层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新沂水蜜桃主产区2种代表性土壤上进行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试验,以探寻适宜当地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参数。设置不施肥NF、常规施肥CK以及有机肥处理OF-N、OF-P、OF-K、OF-NP、OFPK、OF-NK、OF-NPK(分别代表施入有机肥的同时减施化肥养分氮、磷、钾、氮磷、磷钾、氮钾、氮磷钾)。OF-N对商品果产量影响小,OF-P和OF-K可增加5.1%~6.8%和6.1%~9.6%商品果产量,OF-NP和OFNPK分别减少0.8%~7.6%和3.9%~15.0%商品果产量。各有机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配合减施化肥氮土壤速效氮明显下降至较低值,配合减施化肥钾有效削减土壤过剩速效钾,配合减施化肥磷土壤速效磷也有所下降。另外,各有机肥处理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配合减化肥氮处理可减少果实硝酸盐含量。OF-P和OF-K可同时增加净效益、产投比和肥料农学效率,而OF-N、OF-NP和OF-NPK同时降低了净效益和产投比。因此,新沂水蜜桃适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酸碱度和有机碳库,增加商品果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适宜主要减施化肥磷钾而适度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