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营造在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的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适应性强,7a生林分保存率达98%以上;平均单株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分别为5.21m、5.9cm和0.010 208m3;马褂木单株生长受到坡位和造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其在较低密度、下坡生长最优;造林密度对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单位蓄积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鹅掌楸分枝多影响林木生长的问题,在鹅掌楸5年生林分进行修枝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年时间的生长,到9年生时有修枝的林分明显比没有修枝的林分长得好。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达11.1cm,4年间生长了5.1c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只有9.6cm,4年间只生长了3.5c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达9.1m,4年间生长了4.6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只有7.9m,4年间只生长了3.4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达0.0458m3,4年间生长了0.0387 m3,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只有0.0302m3,4年间只生长了0.0229 m3。修枝对鹅掌楸的幼树生长作用较大,很有必要,是鹅掌楸幼林管理的一个重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开展遗传测定,基于10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选出早期生长表现优异的家系和个体。[结果]1~5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均稳定上升,5年生时分别达到0.99 m和1.4 cm; 10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66 m、12.1 cm和0.076 37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0.87 m、1.2 cm和0.007 64 m3。10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23、0.585和0.599,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35、0.278及0.285,受到明显的遗传控制。以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高于5%为标准,筛选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达9.21 m、14.1 cm和0.104 3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8%、4.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在冲击沙壤土地区的生长规律和趋势。[方法]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采用标准木解析法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采用Logistic方程模拟生长并推测生长趋势。[结果]杂交马褂木生长迅速,6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22.9 cm、20.6 m和0.206 6 m3;杂交马褂木生长具有阶段性,速生期为造林后4~8年,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60%以上。[结论]为杂交马褂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杨凌地区15年生杂种马褂木的生长情况、观赏性、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以当地普遍栽植的同龄七叶树、栾树为对照,比较分析杂种马褂木的引种价值。结果表明:无特殊保护措施下杂种马褂木能够健壮生长,几乎无病虫害发生,无冻裂和日灼现象;在直径、树高生长量方面,该树种生长量最大,胸径生长速度也远大于栾树和七叶树;对3个树种的干形、冠形、枝形、叶形、花果形、生长整体一致性、抗污染能力等7个观赏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杂种马褂木得分最高。因此,杨凌乃至关中地区在未来的城乡绿化中可适当扩大杂种马褂木的栽植规模。  相似文献   

6.
福建仙游县双林林场引进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杂交马褂木无性系材料营建良种繁育基地,实施扦插育苗并进行造林示范,实践表明,扦插成活率可达80%以上,1年生扦插苗可出圃造林,地径平均达1.2cm,苗高平均达1.0m,达到Ⅰ级苗标准。造林后幼林年均树高生长达1.0m,胸径达0.8cm,其适应性强,速生性明显,作为当地杉木、马尾松的替代或混交树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文总结了杂交马褂木扦插苗繁殖技术和高效培育技术措施,为推广应用优质纯正的杂交马褂木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闽南沿海贫瘠地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种成马占相思和木荷混交林试验,通过对8年生混交林生长、土壤肥力、林下枯枝落叶以及林相状况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混交林中马占相思和木荷长势都很好,林分保存率达90%,郁闭度达85%,混交林中马占相思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9.81 m和8.53 cm,木荷树高、胸径分别达7.42 m、6.56 cm。而未改造的马尾松低效林26年生平均树高5.25 m、平均胸径4.91 cm,郁闭度45%;混交林土壤肥力、林分小气候以及林相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改造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水杉原产地小河水杉培育基地对十五年生的无性系测定林的表现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从参试的50个无性系中选5个优良无性系组合,十五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达18.44m、37.59cm和0.441 74m3,其中无性系组合SW02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伊犁州引进的不同杨树品种5年生林木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州引进的547个杨树品种5年生林木进行生长特性的研究,根据杨树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可将547个品种分为3大类,其中第1类为生长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09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4.13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479m3.第Ⅱ类为生长较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57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3.29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291m3.第Ⅲ类为生长慢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89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18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125m3.根据杨树的生长特性和抗性,共选出156个优良品种(无性系)适宜在伊犁州种植.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2 m、14.78 cm和0.080 8 m3。种源间生长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种源水平上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福建仙游"、"湖南道县"、"福建龙岩"3个速生种源,其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9 m、15.60 cm和0.093 5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41%、2.73%和8.51%;选择出优良单株7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1.51 m、20.72 cm和0.173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5.08%、8.76%和27.05%。  相似文献   

12.
杂种落叶松幼龄期变异与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7年生杂种落叶松21份参试材料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其4年生、5年生、6年生和7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19%、35.03%、35.70%和28.27%,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胸径也呈类似的趋势。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较小的3个家系相比,7年生、6年生、5年生、4年生树高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胸径类似。树高、胸径、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2和0.941,随着林龄的增加,生长性状更紧密相关。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早晚相关显著,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杂交组合中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7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60.0%,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虽然组合间存在优劣,但组合内家系间生长差别更大,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和日11×兴2入选优良家系,7年生树高、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64、0.946,遗传增益分别为17.5%、24.3%。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平均值分别大于白刀山40.7%、67.1%,大于小北湖52.8%、81.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开展了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中凹叶厚朴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地区海拔800~1 300 m的气候条件适宜凹叶厚朴生长,海拔800 m以上引种栽培,不同海拔的凹叶厚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坡位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凹叶厚朴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立地好的地块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不同造林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有显著影响,二十三年生凹叶厚朴以造林密度1 110株/hm~2较好,平均树高达12.0 m,平均胸径达15 cm,蓄积量达105.6 m~3/hm~2,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梁国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2-213,248
在福建永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域开展巨桉、韦赤桉、邓恩桉等耐寒桉树品系造林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无性系Eg5和韦赤桉无性系(广3)不但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而且速生,造株成活率可达90%以上,第2a后存活率可在82%以上。1a生树高可达3.0~4.0m,2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8.4~9.7m和8.2~9.0cm,3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4.4~14.9m、13.4~14.7cm,年均生长量树高达5.0m,胸径达4.4~5.0cm,为该区适宜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苗林分86.0%的林木胸径集中于6~8 cm径级,83.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4~5 m树高级;实生苗林分94.5%的林木胸径集中于4~6 cm径级,87.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2~3 m树高级。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的树高、胸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大幅优于实生苗林分,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分别超过广西马尾松速生丰产标准I_1类产区39.75%和14.46%。马尾松组培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降低造林成本16.3%~19.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南平人工林与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425株.hm-2、18.30 cm、16.20 m和0.19736 m3;天然林中9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40.20 cm、19.50 m和0.91212 m3。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生长量远高于同龄天然林,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均比天然林早,峰值也比天然林大。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早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量大,99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高于人工林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5年生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80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单系苗木,在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的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5年生时各家系的材积变幅为0.00006-0.00528 m3,以材积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测定林中选出P004、X004、J006、N001、N002、G018等优良家系16个,其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4.10 m、4.30 cm和0.00400 m3,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7.50%、14.40%和28.50%;选出Ei001、Ei002、Ei003、Ei004、Ei005、Ei006等15个优良个体,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5.50 m、7.00 cm和0.0119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10%、40.90%和101.90%。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构树天然林生长规律,为野生构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河南伏牛山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6年生野生构树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9.55 cm、10.2 m与0.14414 m3;其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222 cm、0.638 m与0.00901 m3;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在6年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相交,此时为胸径数量成熟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均生长量均在3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间相交,此时为树高数量成熟龄;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生长率在12年生时开始稳定,胸高形数在10年时基本稳定.早期构树高生长速度快,胸径增长量大,易于成林;天然林材积的增长量明显,并随树龄的增加呈现规律的递增趋势.[结论]构树可作为木本饲用植物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小兴安岭南部7年生杂种落叶松试验林22个处理树高、胸径进行了遗传变异、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7年生、5年生和3年生处理间树高变异较丰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90%、26.40%和26.96%,随树木年龄增加各处理树高、胸径整体变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年度树高、胸径以及树高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年生与5年生、7年生树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78,家系在幼龄期的生长表现稳定,7年生可以早期选择。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兴安落叶松乌伊岭种源10.0%(22.9%)、5.2%(18.1%)。树高、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和0.606,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83%和12.53%。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均值分别大于乌伊岭种源9.97%和26.20%。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江汉平原引种贵州的滇楸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材料,分别对1~2年生嫁接苗的胸径和树高性状进行苗期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滇楸无性系平均胸径和树高为2.490 cm和2.943 m,2年生平均胸径和树高达到4.289 cm和4.220 m;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无性系间在不同林龄时胸径和树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滇楸无性系2年生胸径、树高的重复力分别为71.21%和64.07%;以胸径和树高为指标,采用加权系数选择指数法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综合2年的选择指数I值,初选出6个优良滇楸无性系,入选率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