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青虫又叫烟夜蛾,在贵州是为害辣椒最主要的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以幼虫蛀食辣椒果实,也可蛀食花蕾、嫩茎、叶和芽。辣椒果实被蛀即引起烂果和落果,造成减产。而防治烟青虫需要重复施用大量农药,往往会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并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探索物理、生物防治方法,达到既能有效控制烟青虫在辣椒上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在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笔者针对前郭县展开的利用性信息素技术防控二化螟的示范工作进行总结,调查分析诱蛾数量,防治效果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性信息素诱控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且投入成本小,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阐述了昆虫的化学通讯方式和昆虫性息素的生物学特性,二化螟性诱剂的成份,结构及其原理。从实践上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捕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水盆式诱捕器简单方便,对二化螟雄蛾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成虫羽化期间的盆中日诱蛾量可明显反映出田间虫量。由于诱杀了大量雄蛾,导致田间雌雄比例失调,降低了成虫自然交配率,有效减少了子代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其诱控效果一般为70.0%~80.0%,与杀虫灯或一般药剂的防效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植保技术在厦门市果蔬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果蔬生产规模大,常年种植3万hm^2左右。果蔬生产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果蔬生产在丰富城乡人民“菜蓝子”的基础上正逐步向名特优、向出口创汇发展.对果蔬的营养、卫生、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无公害果蔬生产技术,把好农残关,对我市开展绿色果蔬工程项目研  相似文献   

5.
董本春  王晓蔷  李晓光  李岩  孟令斌  张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12-11012,11015
[目的]探究应用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成虫的效果。[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放置点三角形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水稻田二化螟成虫的效果。[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放置点诱捕器的诱虫数量不同,性诱剂共诱杀二化螟成虫数量为1697头,6月24日诱虫量有1个小的峰值,7月14日诱虫数量达到最高峰。放置在稻田中间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最少,放置在稻田外缘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较多。[结论]为水稻二化螟无公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亩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芯每隔30天左右换一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米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亩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佳多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杀虫灯能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二化螟、稻叶蝉、稻蝽类和金龟子等水稻上主要害虫,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分别占诱杀主要害虫数量的66.19%和30.88%;平均每天每盏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61.96头。灯控区较非灯控区加权平均施药次数减少1.87次,减少成本投入457.24元/hm2。加权平均产量为8 715.75 kg/hm2,较非灯控区平均单产7 918.05 kg/hm2缩值后增加638.16 kg/hm2,增产10.08%。灯控区危害程度明显减轻,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佳多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杀虫灯能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一:化螟、稻叶蝉、稻蝽类和金龟子等水稻上主要害虫,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分别占诱杀主要害虫数量的66.19%和30.88%平均每天每盏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61.96头。灯挖区较非灯控区加权平均施药次数减少1.87次,减少成本投入457.24元/hm^2加权平均产量为8715.75kg/hm^2,较非灯控区平均单产7918.05kg,hm^2缩值后增加638.16kg/hm^2,增产10.08%。灯控区危害程度明显减轻,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省农业害虫性诱剂监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减少化学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成为国际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共识.在我国.为减少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在1975年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2006年又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并付诸实践.大力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效、低风险、环境友好型的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性诱剂诱控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植保技术.主要是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简称性诱剂)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授精卵数量.从而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应用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农业害虫,具有安全性、选择性、高效性、持效性、兼容性五大特点,能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对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业贸易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隆皓"牌频振式杀虫灯的诱虫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虫灯的诱虫效果较好,在管理上优于其它普通杀虫灯,具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性诱剂诱杀烟草害虫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减少烟草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以烟青虫、斜纹夜蛾诱芯进行诱杀试验,分析不同发生时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可有效减少烟青虫和斜纹夜蛾成虫的基数,破坏其繁殖产卵。减少农药用量,防虫害效果、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是以优质稻为中心、以稻鸭生态种养为重点、以频振灯诱蛾配合运用为特色的优质节本高效生态稻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1稻、鸭品种选择水稻最好选用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逆性好、生育期140~150天的中粳稻品种。采取肥床旱育方法培育多蘖壮秧  相似文献   

14.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667m。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l枚,诱芯每隔30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lm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O%,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m3挂1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5.
小贯小绿叶蝉是陕南茶区夏季主要的害虫之一,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面积茶芽生长受阻,夏茶产量减产。使用特定颜色的粘虫板能有效防治小贯小绿叶蝉,但市面上粘虫板颜色众多,材质也有区别,文献所报道的推荐效果最好的种类说法不一,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粘虫板在茶园的诱集效果对比,选出对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效果最好的种类,为小贯小绿叶蝉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象山县推广使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性诱捕杀和捆绑草把诱杀等环保技术结果表明,性诱捕装置所诱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捆绑草把诱杀能明显降低梨小食心虫翌年的虫口基数。通过梨园试验地调查,梨小食心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虫源基数降低到极低水平,表明梨小食心虫绿色防治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害虫性诱剂绿色无公害诱杀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福建农业》2012,(9):13-13
性诱剂诱杀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植保技术,对保护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性诱剂防治二化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和方正县对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为31-36 d,每晚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120头和590头。性诱剂诱杀区枯心苗率、虫株率和白穗率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显著。性诱剂诱杀区和常规施药防治区增产率分别为20.7%和19.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2和1∶13。研究表明:性诱剂诱杀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防治效果相当。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达到了节本、简便、增产、增效、增收的目的,是一项可以大力推广的绿色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新型性诱粘虫板对保护地番茄蚜虫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蚜虫的行为反应,运用蚜虫性信息素(+)-(4aS,7S,7aR)-荆芥内酯和(-)-(1R,4aS,7S,7aR)-荆芥醇两种物质引诱有翅成蚜,分析研究保护地蚜虫的消长规律和对天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体积比为1:2时诱蚜效果最佳,较普通黄板多诱杀47.86%,且优于质量分数10%的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9.06%.同时分析发现性信息索粘虫板不仅不杀伤天敌,且处理区蚜虫天敌21 d后还增长了27.6%,表明性信息素粘虫板不仅能提高和完善普通牯虫板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还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孙善教  余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66-466,469
根据棉铃虫在沿江棉区的发生特点,研究棉铃虫性诱剂的诱杀范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诱量与诱捕器,气温、发生量、诱芯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诱蛾种类和性比情况,探讨在沿江棉区应用性诱剂诱杀棉铃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