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在建成后的使用状况,探究以往的设计决策对建成项目的影响,从而提供更优质的设计供给,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景区建成后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者对景区的使用后评价。归纳总结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使用者基本特征,景区主观满意度使用后评价及各评价因子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进而从交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管理服务设施这4方面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景区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汤长新  葛幼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64-9665,9667
旅游整合是一种共赢的手段,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必由途径。以系统论为指导,阐明城市旅游资源密集区是旅游功能区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结合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案例,提出整合内容与重点,构建了旅游资源密集区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3.
改变环境容量传统的研究思路,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风景区环境容量量化评价模型,求取各环境要素的容载率,找出风景区可持续发展限制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瘦西湖风景区总体上处于弱载水平(23.39%),但在旅游旺季,特别是黄金周期间,又处于超载状态(139.31%).在超载状态下,瘦西湖风景区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为面状游憩空间面积、游船接待能力、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城市节假日的住宿接待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为例,提出风景区环境容量量化评价模型,找出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影响因子,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20-121
隆中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以三国诸葛亮文化、佛教文化和优美的风景资源闻名于世。针对隆中景区的发展,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工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来处理景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龙虎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居民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居民点职能结构、发展旅游经济、完善配套设施、分区分类实施居民社会调控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从而可为国内相关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调控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四川绵竹境内3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水资源作为设计基础,完成了以"水语胜景"为总题立意的水景规划设计构想,从观光农业产业、休闲地景观层次以及概念性规划3个不同方面总结出了当今城市水资源风景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提出了关于完善和改进城市水域风景规划建设的一些措施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柳林县南山生态园区规划方案,旨在探索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应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规划从主题提炼、立意构思、规划特点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场地现状,提出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规划设计必须从规划地所处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和功能要求出发,从地方特色中寻找设计主题,使规划方案展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让独特的地方文化精神活现于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游憩环境承载力是诊断游憩环境健康运行的依据和标准。为测度山地草甸游憩环境运行状态,从弹性力、支撑力和抵抗力3个方面遴选20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山地草甸游憩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验数据及试验数据确定了各指标以及各承载力指数的阈限范围,并构建了相应的承载力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方法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游憩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游憩环境尽管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弹性能力,甚至淡季时还具有较高的抵抗力,但在旺季高负荷的游憩行为干扰下,其支撑能力和抵抗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承载力综合指数为0.426 3,也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旺季的"超载"还进一步影响到了淡季时草甸的自我恢复能力,其承载力综合指数为0.566 1,处于"满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郊区北宅生态村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中国生态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在生态农业之上的传统生态村概念及其建设规划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深化。通过以北京效区山区的北宅村为例,探索生态村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给合项目的规划思路和总体规划,探计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农庄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湖泊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以及耕地面积狭小分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限,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文章以洱海这一典型的高原湖泊为例,基于洱海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数据和地域发展趋势,运用定性经济预测法,分析洱海流域生态农业在科技投入、产品生产质量和生态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的现状,把握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助洱海流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以期更好地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研究结论对促进与洱海流域相似的高原湖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主题式商业住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多元化的主题性景观在精神上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作者阐述了主题在居住区景观中的运用理念和方法,并举出实例论证,可为中国主题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对铜仁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铜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提出了发展措施,以促进铜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区贫困县乡村规划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财政资金,资金属性决定其自上而下的项目制实施模式和公益性设施的建设属性。项目制下财政资金供给的供需匹配精准度是度量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依据。以国家级贫困县潜山市为例,构建基于村庄公益性设施供需匹配的评价体系,利用IPA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发现,财政供给与村民需求之间匹配度尚不精准,主要表现为教育与文化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偏差。可采用多主体参与、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优化单向传导规划逻辑等策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构建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10—2019年滁州市各区县(市)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滁州市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受地理交通区位、区域人口素质、公共资源配置、生活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投入的影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进行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整治分析,有利于土地的科学利用,能够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信阳市双椿铺镇为实例,建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1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对其土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双椿铺镇村级土地整治潜力分为3个级别,即亟需整治、强化整治、优化整治,双椿铺镇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潜力等级进行土地整治,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