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得知黄杨绢野螟在鲁西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低龄幼虫越冬,1年中分别在5月末、7月和8月出现一次幼虫危害高峰。该虫可采取摘除越冬茧、虫苞,灯光诱杀成虫和用药防治,农药防治以5%锐劲特、1 8%齐螨素效果较好,且对人和天敌安全,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并以3~4龄幼虫在黄杨木叶片上结苞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经过2个世代后,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同时对该虫的各虫态发育历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黄杨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具有枝繁叶茂、叶形别致、四季常青的特点,常用作绿篱或者被修剪成各种形状,点缀于山石、小庭院等处.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的主要虫害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在江苏地区,黄杨绢野螟一般一年会发生3代,受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的黄杨绢野螟的取食范围会扩大,食量增大,并且昼夜进行取食为害,常常造成受害植株仅残存丝网、蜕皮、虫粪和少量残存叶边、叶缘等.黄杨绢野螟幼虫的为害期是4月至9月,在春秋季为害比较严重,这其中又以6月至7月为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褚辉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815-1817
本研究通过3 a野外调查,了解黄杨绢野螟幼虫在奉贤的发生规律,该虫在奉贤一年发生3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上旬至中旬。纳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3 000倍液对黄杨绢野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也较长,药后30 d防效仍可达100%。5%甲维盐5 000倍液和5%甲维盐10 000倍液在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也达到100%,但5%甲维盐10 000倍液持效期较短。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5%茚虫威3 000倍液药后14 d的校正防效仍可达93.33%,也是防治黄杨绢野螟的理想药剂,可与甲维盐轮换使用,以降低抗药性的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黄杨绢野螟在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以2~3龄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采取园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杨绢野螟发生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危害小叶黄杨,可造成植株光杆枯死。在江西宜春市一年发生3代。各代幼虫发生期依次为:6月初至7月初、7月中旬至9月上旬、8月初至9月中、下旬。化学防治宜在1-2龄幼虫期,用40%乐斯本1500倍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黄杨绢野螟发生特点及幼虫空间分布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朝阳街两旁的绿篱带小叶黄杨进行调查,记录黄杨绢野螟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该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所调查的369个样方的虫口密度,采用概率分布型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聚集度指标的方法,确定幼虫空间的分布型。[结果]3种概率分布型与X2检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分布型均有差别,但Possion分布X2检验值与X20.05差别最大,故黄杨绢野螟幼虫极不符合Poission分布 负二型分布差别最小,比较符合负二项分布。各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黄杨绢野螟幼虫呈聚集分布。[结论]黄杨绢野螟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对该幼虫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黄杨绢野螟为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杨木、冬青等绿化树种,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危害最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发生期降雨量减少,黄杨绢野螟死亡率也相应降低,导致发生基数增加,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1习性及危害黄杨绢野螟在新蔡县一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取食时吐丝将  相似文献   

9.
黄杨绢野螟专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及珍珠杨的叶片,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防治最佳时期为3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的越冬代或第1代幼虫期,一般杀虫剂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1~2002年在上海地区研究了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9172.37±191.96mm2,总取食叶片数45±0.96张。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32±0.01、0.61±0.03、1.22±0.05、1.65±0.08、2.46±0.11、3.93±0.12mm。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62.31%,用25%蜂蜜饲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02±0.18d和8.69±0.12d。雌雄性比为1.11:1。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20%氰戊菊酯2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的喷雾叶片,6天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65%、100%、100%;生物农药中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6天校正死亡率为56.52%。  相似文献   

11.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s Walker是多种黄杨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对我国园林中黄杨Buxus spp.的为害较严重。文章详细记述了该虫的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为进一步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城市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在四川南充年发生5代,以3龄幼虫越冬,各代幼虫多为6个龄期,部分有7个龄期。成虫弱趋光性,需补充营养,两性生殖,产卵多数成块状,少数散产。可采用人工捕捉法彻底清除越冬代以及第1代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13.
黄杨绢野螟发生期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杨绢野螟危害爪子黄杨,雀舌黄杨叶片,嫩芽,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能否准确预报出该虫各虫态的发生期,是防治该虫成几的关键。经室内多代变温饲养测定结果是:越冬代蛹期C=13.40±1.24(℃),K=115.87±13.50(DD);第1代;卵期C=13.87±1.79(℃),K=42.64±6.59(DD);幼虫期C=13.40±0.10(C),K=327.45±67.76(DD  相似文献   

14.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杨绢野螟(Diapania perspectalis walker)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在陕西每年发生三代,以幼虫在植株上吐丝结茧越冬,4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10月上旬结茧越冬,实行植物检疫和人工防治,功夫、敌杀死等农药1000-3000倍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小叶黄杨属于生长缓慢的植物,其耐寒性较弱,耐旱性很好,生长浅根性,根系密集发达,寿命较长,一般园林上作为绿篱,养护管理简单方便,但是往往容易受黄杨绢野螟和黄杨粕片盾蚧的危害,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总结如下。1分布及危害1.1黄杨绢野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黄杨野螟。主要分布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该虫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植物。1.2黄杨粕片盾蚧。属于同翅目蚧科,别名黄杨片盾  相似文献   

16.
黄杨绢野螟是小叶黄杨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其观赏效果。文章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类植物一种危险性害虫,近两年黄杨绢野螟在延安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文章简述其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总结了该虫具有寄主范围窄、转移危害性强、突发性和暴食性危害特点,调查观察了它的大发生还与气候、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最后,根据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季国强  孙兴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14-114,118
对8种植物提取液杀虫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乌柏等植物提取液对黄杨绢野螟2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其叶提取液对供饲叶碟24h和48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76.35%和79.50%,蓖麻提取液24h和48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72.22%和76.28%。乌柏、蓖麻提取液对黄杨绢野螟幼虫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6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1.45%和63.31%。室外选用化学农药(20%杀灭菊脂、20%除虫脲)见效快,6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25%和96.40%;使用生物农药(25%灭幼脲、1%阿维菌素)见效慢,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20%和89.75%。  相似文献   

19.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和黄杨绢野螟(D.perspectalis Walker)同属中国绢野螟属害虫,成虫形态极为相似,常有相混淆的现象发生。基于现有文献,结合观察研究,从成虫形态特征、寄主与危害、分布与发生代次等3个方面进行了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及综合防治措施。重点要求检疫预防,加强抚育、养护管理,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黄杨绢野螟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