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 番茄病毒病, 特别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在北京地区空前暴发, 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使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2012-2013年在北京周边7个区县, 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番茄植株样品325份, 分别针对TYLC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3种病毒进行了PCR或ELISA 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目前在北京地区大棚或温室内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以TYLCV为主; 露地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病毒检出率100%, 其中TYLCV检出率达到75%以上。在TYLCV侵染的样品中, TYLCV和CMV复合侵染占20%左右, TYLCV和TMV复合侵染占15%左右。部分样品检测到TYLCV、CMV 和TMV 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单链环状DNA病毒, 在田间可与多种病毒发生复合侵染, 如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等?本文对比了TYLCV单独侵染和TYLCV与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YLCV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取食TYLCV单独侵染的番茄相比, 取食复合侵染番茄的烟粉虱对TYLCV的传毒率显著提高, 且番茄植株和烟粉虱体内TYLCV的病毒积累量也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说明复合侵染会提高烟粉虱的传毒率, 促进TYLCV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烟粉虱传播的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对不同番茄品种的复合侵染情况,于2015年11月在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内采集13个番茄品种共390份疑似发病植株叶片,对不同番茄品种的TYLCV抗性和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以及温室内发病番茄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的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个番茄品种经分子标记检测鉴定均为TYLCV杂合抗性;不同番茄品种To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率存在明显差异,大果番茄粉宴和贝瑞上复合侵染率最高可达73.3%,而樱桃番茄八喜上未检测到这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此外,在发病番茄植株上采集的烟粉虱成虫体内可检测到2种病毒,其中烟粉虱ToCV带毒率为90.7%,TYLCV带毒率为80.0%,同时检测到ToCV与TYLCV的概率为71.3%。表明ToCV和TYLCV的复合侵染在山东省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烟粉虱可同时携带这2种病毒并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北京分离物(Beijing isolate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BJ)致病性的强弱,以感染TYLCV-BJ的番茄叶片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并构建该分离物的侵染性克隆,将其分别接种到番茄、烟草和拟南芥植株上,比较该分离物和TYLCV上海分离物2(TYLCV-Shanghai 2,TYLCV-SH2)致病性的差异。结果显示,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同TYLCV-SH2的相似度为99.03%,在番茄和烟草植株上TYLCV-BJ比TYLCV-SH2发病更早,症状更重,TYLCV DNA和外壳蛋白积累量更高。TYLCV-BJ可以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注射法在拟南芥中复制和系统侵染,而TYLCV-SH2不能有效侵染拟南芥。表明TYLCV-BJ的致病性强于TYLCV-SH2,所建立的侵染性克隆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在北京郊区调查时发现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植株表现典型黄化曲叶症状。通过提取典型症状样品总DNA利用粉虱传双生病毒检测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到541bp的特异条带。通过测序和核苷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北京郊区部分保护地种植的番茄已被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7.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一种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正义单链RNA病毒,在田间常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复合侵染而造成番茄生产上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To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对烟粉虱传播ToCV所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RT-PCR以及qRT-PCR检测了复合侵染的番茄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oCV的影响。研究表明,烟粉虱取食复合侵染的番茄后对ToCV的传播效率显著提高,仅25头烟粉虱的传毒率即可达到100%,ToCV在烟粉虱以及番茄体内的累积量均显著提高。说明这种复合侵染促进了烟粉虱对ToCV的传播,在田间应当及时防控烟粉虱,警惕病毒与烟粉虱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它们均为2 781 nt,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上编码AV1和AV2,互补链上编码AC1、AC2、AC3和AC4。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4个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两两间同源性为99%以上;与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引起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应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研究是对TYLCV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分子鉴定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病毒,目前双生病毒病害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物上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国多省报道作物上有这类病毒的发生,且有逐年加重和扩散的趋势。根据危害番茄的双生病毒DNA A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2009年4月采自河北省魏县表现叶片黄化、曲叶症状的4个番茄样品进行PCR检测,均为双生病毒阳性,对样品的扩增片断进行了克隆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TYLCV)山东分离物(FJ646611.1)序列相似性为99.25%~99.55%,说明河北番茄黄化曲叶病由TYLCV引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 MEGA 7.0 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分析SlAGO1在番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接种TYLCV后的防御响应;通过沉默番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lPDS,建立‘矮番茄'沉默体系,采用 qRT-PCR 分析SlAGO1在沉默后对TYLCV表达的影响。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SlAGO1a/b(SlAGO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极高,暗示其为同一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多个拷贝;qRT-PCR分析表明,SlAGO1在花、叶中显著表达,且受TYLCV的诱导表达;VIGS沉默SlAGO1后接种TYLCV侵染性克隆,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病毒症状,qRT-PCR分析显示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SlAGO1在番茄植株抗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抗病毒机制研究及番茄抗病毒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疆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南疆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双生病毒的兼并引物通过PCR扩增,对采集的20个番茄病株进行了分子检测.从20个病株中均扩增到约500 bp的目标片段,对其中4株进行克隆和测序,其相互间序列同源性为97.1% ~99.3%,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同源性较高,为98.6% ~ 99.5%.随机选取莎车分离物KS2-5进行全基因组的克隆和测序,KS2-5 DNA全长为2781 nt(序列号:JQ807735),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特征,与TYLCV其它分离物同源性达到98.9%~99.5%,而与其它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为68.3% ~75.5%,表明危害南疆温室番茄的病毒种类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  相似文献   

12.
 由粉虱传双生病毒引起的番茄曲叶病[1]在我国最初仅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自2006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先后在番茄上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以来,该病害蔓延迅速,在多个省份的番茄上暴发成灾[2]。引起番茄曲叶病害的病原较复杂,在我国其主要病原为TYLCV、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 PaLCuCNV)、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泰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Thailand virus, TYLCTHV)和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Taiwan virus, ToLCTWV)[2~5],而浙江省的主要病原为TYLCV和ToLCTWV。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最有效的手段。了解番茄品种对不同双生病毒的抗性,对因地制宜布局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浙杂502、浙粉701、浙粉702是浙江省大规模种植的番茄品种,为了解这些品种对上述5种病毒的抗性,本研究利用5种病毒的侵染性克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综合评定分析这3个番茄品种的抗病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关中地区越冬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通过分析该病发生与番茄品种、定植期及传播介体烟粉虱之间的关系,并采用PCR技术对田间病原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8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开始侵染,翌年3月中下旬发生再侵染,秋季病情减轻;烟粉虱种群数量与病害发生程度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差异显著,其中大番茄品种布鲁尼1288和DRW7728,小番茄品种千禧和美红对该病表现为免疫;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均扩增出543 bp的特异片段,与NCBI数据库Gen Bank的TYLCV序列(登录号为GU084381、KC138544.1、KC138543.1和JX456642.1)的相似性达99%。研究表明,关中地区番茄病毒病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定植期及烟粉虱发生动态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生产上常用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采用田间大棚自然传毒的方式,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的比较,结合PCR及ELISA对TYLCV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20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不同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差异较大,试验筛选出仙客6号和金棚1号2份感病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90%和60.9以上;佳红8号、10-秋展47和红罗曼2号3份高抗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其它表现不同程度抗、耐病水平的材料15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10.0%~85.0%和1.0~40.6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春季,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种植的番茄表现植株矮缩,叶片上卷,叶缘黄化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该病毒的湖北分离物HB01的全基因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 781nt,与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8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7.0%以上。因此,HB01属于TYLC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江苏南京菜豆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病害,病株表现明显的叶片皱缩、植株矮化等症状。根据其症状及介体发生状况,对其伴随的病毒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从中检测到一种粉虱传双生病毒,对其基因组DNA-A组分克隆测序后发现其全长2 781 bp,编码6个ORF,BLAST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同源性最高(99%),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这是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菜豆的首次报道,暗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能是我国菜豆种植的重要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群体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可由多种双生病毒引起。为了明确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和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51个采自北京不同区县的病毒疑似样品,进行了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分离物的基因组分析。经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检测25个样品呈阳性;扩增获得10个代表性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大小均为2 781bp,共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经比对,10个分离物与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Israel(TYLCV-IL)同源率大于99%;基于我国TYLCV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分析表明,TYLCV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整个基因组上的变异是不均匀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我国TYLC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可分为3个组群,分析了我国TYLCV群体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从吉林省松原市田间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JLSY,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组全长2781 bp,共编码6个ORF。序列比对表明,JLSY基因组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安徽分离物(FN650807)相似性最高,为99.5%,而与其他双生病毒的序列相似性低于89%。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分离物属于TYLCV以色列株系(TYLCV-IL)。这是首次在我国吉林省检测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1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2019年从广西百色市采集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叶片样品,采用滚环扩增(RCA)及基因克隆等方法,获得了4个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4个分离物的全长序列分别为2 776、2 781、2 752、2 781 bp,均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核苷酸相似性比较发现,4个分离物彼此间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上,与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各分离物间的相似性也在91%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YLCV广西分离物BS-2和BS-4与TYLCV-Hunan、BS-1和BS-3与TYLCV-YN6553等分离物处于独立的小分支,说明TYLCV广西分离物与TYLCV-Hunan、TYLCV-YN6553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TYLCV在广西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B8菌株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抑制作用及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8及其发酵液能抑制蜡状芽孢杆菌和TMV,发酵液与TMV体外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87.52%;B8无菌发酵液喷施烟草NC89对其TMV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2.40%和58.91%。番茄预先喷施无菌发酵液、灌根和种子浸泡处理后接种TYLCV的处理,均能减轻TYLCV的侵染,其中灌根处理对TYLCV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抑菌蛋白粗提物与TMV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42.50%;用发酵液稀释20倍液处理番茄种子能促进种子提早发芽、生根和番茄幼苗生长。菌株B8在培养过程中可分泌吲哚乙酸(IAA)。推测抑菌蛋白和IAA是菌株B8抑制病毒和促进番茄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