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叶女贞褐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明确引起金叶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素馨生棒孢(Corynespora jasminiicolaMeenu,Kharwar&;Bhartiya),并描述了其病原菌形态特征。该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用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该菌可侵染菜豆和豇豆,不侵染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  相似文献   

2.
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07 年起重庆万州的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Hongjv)上爆发一种未曾见过的病害,损失严重,因病斑褐色,故被称之为褐斑病。褐斑病贯穿柑橘整个生长季节,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也为害新梢,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甚至枝梢枯死。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从病区多个果园采集发病的叶片、果实和枝梢,检查和分离培养发现病组织中广泛存在链格孢菌(Alternari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致病性试验证明只有链格孢菌才能引起类似褐斑症状,而炭疽菌和空白对照都不产生任何症状。通过比较研究这些链格孢菌菌株的形态学,培养性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基因的部分序列,可以断定红橘褐斑病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A. alternate (Fr. ) Keissler]。病原性质的确定将为红橘褐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世界西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西瓜收获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8.06%,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6.5%(赵姜和吴敬学,2012)。采用嫁接栽培可以提高西瓜对土传病虫害的抗性,但西瓜嫁接苗生产中育苗温室内相对的高温和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别之龙,2011)。2014年以来,在北京市西瓜种植区的育苗温室内,用南瓜嫁接砧木的幼苗上发生一种褐斑病,导致嫁接苗长得弱小。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关于该病害的研究报道。为明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桃果实褐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桃果实褐斑病在甘肃省中部的兰州、临洮等地的桃园中危害严重。在疏于防治的桃园,受害严重的中晚熟桃,病果率超过70%。经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证病,及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T002183),明确其病原为Thyrostroma carpophilum(Lév.)B.Sutton。在罹病桃果实上,病斑圆形,褐色,散生,稍凹陷,直径0.5~1.5cm,病斑上有时可见环生的黑色粉粒状分生孢子座;病菌分生孢子淡褐色至褐色,聚集时呈黑色,梭形或蠕虫形,端细胞锥状或钝圆,具2~9个横隔膜,偶见1~2个斜隔膜,分隔处缢缩,孢子大小为(24.68~72.21)μm×(9.36~14.94)μm,平均(53.58±8.95)μm×(12.65±1.15)μm。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几乎不生长;35℃培养7d,部分培养物即死亡。  相似文献   

5.
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起源于墨西哥,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普遍种植的水果[1].番石榴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畅销的水果之一,2018年广东省的番石榴种植面积达1.25万hm2.2018年7月,在广州水果世界岭南鲜果基地调查发现,部分番石榴枝条出现不连续的褐色斑块,叶片和花器的花瓣呈现从边缘向中间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贵州花椒产区发生一种新的褐斑病害。为明确引起花椒褐斑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惠水县断杉镇花椒基地采集花椒褐斑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获得花椒褐斑病菌。通过对花椒褐斑病菌的形态学观察及ITS、RPB2和LSU序列分析,将花椒褐斑病菌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表明,选用的10种杀菌剂对A.tenuissima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044 9、0.129 5和0.676 9μg·mL-1。本研究结果为花椒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金华市和丽水市出现了会导致茭白叶鞘产生褐色斑点的病害,感染该病害的植株会产生短而发黄的茭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样中分离得到XYQ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多序列比对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茭白叶鞘病的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seminicola。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田间常用的12种杀菌剂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咪鲜胺乳油对病原菌菌丝体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7 mg·L-1;其次是300 g·L-1苯并丙环唑乳油和60%苯醚甲环唑WG,EC50值分别为0.373和1.083 mg·L-1。综合考虑,250 g·L-1咪鲜胺乳油为最佳杀菌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可作为替代品。本研究为茭白叶鞘褐斑病的鉴定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南宁市木薯褐斑病的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9年7~11月对南宁市武鸣县太平镇、宁武镇等地的木薯褐斑病进行调查,发现木薯褐斑病在南宁市各木薯种植区普遍发生,9、10、11月病害发生较重,最高病叶率达50.7%,病情指数为14.1;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其rDNA-ITS序列测定,鉴定出引起木薯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木薯钉孢[Passalora henningsii (Allesch.) R.F.Castaneda U. Braun]。  相似文献   

9.
 芦笋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我省各地均已普遍发生,且日趋严重,重病块发病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枸杞Lycium barbarum Mill.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褐斑病是2010年在甘肃省枸杞种植区发生的由无性态类真菌新种枸杞小黑梨孢Stigmella lycii引起的新病害,据2015年-2018年调查,该病害已扩展至甘肃省各枸杞种植区,常年发病率45%~65%,严重度2~3级。本研究首次对枸杞小黑梨孢有性态形态进行描述,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该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地位,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枸杞褐斑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和越冬病叶上均可形成有性态。子囊壳球形至亚球形,大小185.6μm×176.6μm,有喙,喙的大小为(35.7~53.6)μm×(32.0~53.55)μm;子囊袋状,大小(103.2~165.7)μm×(15.7~22.4)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砖格状,大小(25.9~36.5)μm×(9.4~14.1)μm,平均31.2μm×12.3μm,具(4~)6~7个纵隔和1~3个横隔。通过ITS、LSU、RPB2和EF1-α多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为子囊菌门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科真菌。秋末冬初清洁田园,减少来年初侵染源,是有效防治枸杞褐斑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病害叶鞘黑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7月,在湖南省花垣县水稻上发现一种新的病害,症状表现为叶鞘上出现长椭圆形黑斑,病健交界模糊。分离到的4隔孢弯孢霉(HNHY001)经离体和活体人工接种均可产生黑斑;另一种黑孢霉菌株(HNHY002)不引致叶鞘黑斑。从湖南省栽培水稻150份种子样本中共分离到弯孢霉菌株27个,其中4个菌株具有4隔孢子。这4个菌株中1个菌株不产生子座,其余3个均产生分枝子座。经人工接种除不产生子座的外,其余3个菌株均能产生典型的叶鞘黑斑。HNHY001的rDNA-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JQ360963)经BLAST搜索,与之最接近的几个序列为膝曲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geniculatus)及其有丝分裂产孢种—4隔孢弯孢霉。鉴于单独以及与其它4隔孢弯孢霉菌株进行对峙培养均未产生有性阶段,建议根据此菌无性阶段特征即分生孢子较直、4横隔、子座分枝等特征,鉴定为膝曲旋孢腔菌有丝分裂产孢种之一的假弯孢(C.fallax)。水稻叶鞘黑斑病系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北疆沿天山北坡一带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新疆沿天山北坡一带的‘夏黑’葡萄上,出现了一种果穗穗轴变褐、枯死、幼果萎缩的病害,部分果园发病率达到100%,减产30%~50%。为了查明其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的穗轴进行了病原分离和纯化,共获得104个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菌株,选取其中10个代表性菌株,通过常规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ITS1/ITS4)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有两个,分别是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alternata,与国内大部分葡萄产区报道的A.viticola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近年来在香榧Torreya grandis果实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病原菌,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肟菌酯及吡唑醚菌酯6种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分离到的菌株XF01在回接试验出现的症状与田间自然感病症状一致,证明菌株XF01为香榧果实褐斑病的致病菌。该病原菌菌丝初为灰白色,后为深灰色或青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无分枝,淡褐色;分生孢子多倒梨形或卵形,大小平均为19.258μm×9.048μm,横、纵隔膜分别为1~7个和0~3个,无喙或具柱状短喙,形态特征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一致。该菌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U525533)与链格孢菌株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R864893.1)同源性为100%,并聚为一簇,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该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生长pH均为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65μg/mL;吡唑醚菌酯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2μg/mL,表明这2种药剂可用于香榧果实褐斑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4.
云南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莓(Vaccinium spp.)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小浆果类果树,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果实列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我国已有10多个省份开始大面积的蓝莓商业化栽培[1],这也是南方酸性土丘陵地区值得发展的经济作物。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控月季黑斑病,于2017年6—7月自运城学院花圃采集具有典型黑斑症状的月季病叶,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室内测定5种常用药剂对该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筛选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药剂。本试验共分离纯化得到12株菌株,其病原菌形态特征一致、rDNA-ITS、GPD、EF-1α基因扩增序列均相同。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rDNA-ITS、GPD、EF-1α基因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运城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在5种药剂中,50%咯菌腈和50%异菌脲各浓度对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5.2%和96.6%以上;其次是70%代森锰锌,3个浓度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4.1%~87.2%之间,3个浓度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93.5%,其中600倍液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达98.1%;80%多菌灵和12.5%腈菌唑对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差,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低于42.4%和46.3%。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0%咯菌腈毒力最强,抑制中浓度EC_(50)为25.8 mg/L;12.5%腈菌唑毒力较弱,EC_(50)为160.3 mg/L,其它3种药剂的EC_(50)介于30.4~60.7 mg/L之间。因此,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由链格孢引起的月季黑斑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的病原却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本研究从中国柑橘果实上收集了49株黑腐病菌菌株,并选取了8株从柑橘叶片上分离的具代表性的褐斑病菌菌株,基于Alta1、endoPG、LSU、OPA10-2、OPAl-3和OPA2-1等6个基因位点串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都可由不止一种链格孢菌引起,均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之间不能通过该系统发育树区分,但在致病性上存在差异,且能通过扩增ACT毒素合成基因进行区分。为了使两种病害的病原更加方便阐述,作者建议以它们的主要类群对其进行命名,柑橘褐斑病病原学名还是遵循前人的称呼,为the tangerine pathotype of A.alternata,即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而柑橘黑腐病病原应为A.alternata,即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的病原却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本研究从中国柑橘果实上收集了49株黑腐病菌菌株,并选取了8株从柑橘叶片上分离的具代表性的褐斑病菌菌株,基于Alta1 、endoPG、LSU、OPA10-2、OPAl-3和OPA2-1 等6个基因位点串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都可由不止一种链格孢菌引起,均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之间不能通过该系统发育树区分,但在致病性上存在差异,且能通过扩增ACT毒素合成基因进行区分。为了使两种病害的病原更加方便阐述,作者建议以它们的主要类群对其进行命名,柑橘褐斑病病原学名还是遵循前人的称呼,为the tangerine pathotype of A. alternata,即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而柑橘黑腐病病原应为A. alternata,即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 (cyt b) cDNA序列全长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经药剂驯化未获得抗性突变体,而紫外诱变共获得7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约为0.007%,抗性水平分别为5.27、8.28、25.28、12.82、6.14、9.28和52.91倍。适合度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及致病力相当,但分生孢子产生量均高于敏感菌株,菌丝生长速率除突变体6-1外均快于敏感菌株。cyt b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有4株抗性突变体在不同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突变,其中突变体6-7 cyt b的249位和871位碱基由T突变为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突变体6-8 cyt b的734位碱基由T突变为C,引起所编码的24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V245A);突变体6-9 cyt b的510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170位由精氨酸替代了丝氨酸 (S170R);突变体6-11 cyt b的732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244位由苯丙氨酸替代了亮氨酸 (L244F),其776位碱基由T突变为C,所编码的259位由丙氨酸替代了缬氨酸(V259A),其1 156位碱基由A突变为G,所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其cyt b基因的点突变与其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东省主要烟草产区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对8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的EC_(50),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供试菌株对2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EC_(50)值介于5.3883~8.0316 mg/L之间,平均值为6.9594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仍然较为敏感,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氟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介于0.1253~0.2517 mg/L,平均值为0.1773 mg/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烟草赤星病菌对氟环唑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敏感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为73.99%;12.5%氟环唑悬浮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最高防效为70.57%。表明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