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1)施氮和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施磷还可显著提高单株成穗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施氮显著降低小麦的经济系数。(2)施肥可改善小麦的单株性状发育,耗水增加,但氮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前,而磷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后。(3)施肥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WUE;灌浆期干旱是导  相似文献   

2.
进行分层盆栽试验,模拟田间土壤剖面上下层水分不均匀分布条件,研究表层土壤施锌对玉米植株吸收Ca、Fe、Mn和Cu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土壤干旱抑制了苗期玉米植株生长,降低了地上部Ca、Fe、Mn分配比例。上层土壤干旱情况下,增加下层土壤水分供应,并没有提高植株生长和养分元素的吸收量。施锌明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时,施锌对植株生长效果更明显。不论土壤水分状况如何,施锌显著降低了植株中Ca、Fe、Mn、Cu浓度,对植株吸收积累Fe有拮抗作用;上层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锌还降低了地上部和整株中Mn以及根部Cu的积累量。施锌对植株体内Ca、Fe、Mn、Cu向上运输没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土壤表层干旱条件下,即使增加土壤水分,尚不能提高玉米植株生长和对Ca、Fe、Mn、Cu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施用锌肥可以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但要注意对作物吸收Fe与Mn的拮抗作用,适当配合铁锰等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作对其生长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1999年,研究了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受水分胁迫后对作物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水分胁迫时期的敏感性不一,植株高度对抽穗期水分胁迫最敏感;单株绿叶面积和单株地上部干重对幼穗分化后期水分胁迫最敏感;根系干重和根冠比对幼穗分化前期水分胁迫最敏感;幼穗分化后期水分胁迫对经济产量影响程度最大,无效分蘖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5,8(1):14-14
油菜入冬后如果叶片由绿变红,将致绿叶面积缩小,光合作用减弱,营养物质积累减少,根系发育差,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植株矮小,叶片逐渐脱落,生长停滞,甚至出现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油菜叶片发红的主要原因 1、苗期阴雨低温,积水伤根僵苗;或遇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植株矮小。渍害和旱害均可导致根系吸收功能受阻,吸肥能力减弱,养分供应不足而红叶。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植被指数NDVI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冬小麦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植被指数具有日变化规律,并且随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即小麦生长旺盛NDVI数值较大。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小麦NDVI表现不一致,拔节期干旱处理后,小麦NDVI后期反应不明显,灌浆期干旱后,NDVI反应小,抽穗期干旱后,NDVI在5月下旬以后表现。但是土壤水分变化与NDVI的关系不明显,土壤水分对小麦NDVI的影响是通过对小麦植株体形态的改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养分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地上部及整体植株生物量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而根系生物量在水肥条件适宜时较小,次适宜时较大;当水分进一步亏缺时,根系生长受阻,其生物量下降。水肥条件对小麦成穗率及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籽粒产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差异;千粒重受水肥条件影响不大。适宜的水肥条件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而当水分供应不足时,根系与地上部分存在对养分和光合产物的竞争,根系成为光合产物的优势库,根系养分含量增加,根/冠亦增大。当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时,根系及茎秆中的养分向穗粒部运输受阻,养分相对积累在根系和茎秆中。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表层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表层根系生长和活力及表层根系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轻度水分胁迫对表层根系干重没有显著影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表层根系干重下降10.5%~31.6%,Ⅱ优7954下降13%。然而,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表层根系活力提高。穗分化期切根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切根主要影响每穗粒数,而开花期的切根主要影响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顺序衰老(正置茎)和非顺序衰老(倒置茎)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自然天气和干旱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叶片绿叶面积、光合速率、蔗糖磷酸转运酶活性以及地上器官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旨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试验表明:无论是自然天气条件还是干旱条件,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倒置茎倒二叶的绿叶面积、光合速率和叶片干重均明显高于旗叶,表现出旗叶早于倒二叶衰老的特征;倒置茎花后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穗重以及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正置茎。表明小麦叶片的非顺序衰老与花后同化物的快速转运有关,这种衰老方式对小麦籽粒的后期充实是有利的,并且对干旱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进行了播娘蒿对小麦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影响的分析,力图剖析播娘蒿的为害结构与产量损失的形式过程,以及各危害因子(杂草密度、杂草干重、绝对高积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杂草密度主要影响小麦每亩穗数与千粒重,杂草干重与绝对高积重主要影响每穗粒数与最终产量。播娘蒿的危害引起千粒重下降是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褚建君  李扬汉 《杂草科学》2003,(1):21-22,33
测定了Wang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计算了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Wang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而Wang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Wang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33.4-84.2d。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草 (Beckmanniasyzigachne)生长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并计算了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 ,草在不同时期生长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是通过降低小麦的有效穗数来实现的 ,而草生长对小麦的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草对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 33.4~84 .2d。  相似文献   

12.
室内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化学物质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浸种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高,MnSO4及含有MnSO4的化学物质浸种降低了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P333和MnSO4单独浸种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系干重,但二者的混合处理的小麦根系干重却有所降低.在水分胁迫情况下,用化学物质浸种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不足对苗高的影响.GA+MnSO4处理的小麦在水分胁迫后,根系干重及干物质累积量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利用GA+MnSO4处理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小麦壮苗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拟不同降水类型旱地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旱地冬小麦品种“郑旱1号”为材料,研究了模拟豫西旱地9种降水类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与旱地小麦产量及成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三个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底墒水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生育期降水的作用。提示旱地小麦蓄足底墒,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对干旱和涝渍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海地区多站点的夏玉米水分控制试验,探讨旱涝对夏玉米发育进程、光合能力、干物质分配、叶面积扩展、产量结构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进而分析旱涝对夏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减缓了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发育速率,但加快了生殖生长阶段的发育进程,而涝渍对夏玉米发育进程的影响较小;夏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湿度距适宜湿度减小1%,其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将下降0.3 mol·m~(-2)·s~(-1),比叶面积上升8×10-6hm~2·kg~(-1);夏玉米全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下降1%,其地上总干重和穗干重均下降0.55%,而产量将减少155kg·hm~(-2);干旱不仅使玉米灌浆时间变短,而且使叶片光合能力下降;营养生长阶段干旱使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向茎秆,导致叶面积扩展乏力,生殖生长阶段干旱减少干物质向贮存器官的分配而影响产量构成;尽管干旱使叶片变薄而促进其扩展,但仍不足以减缓干旱的整体负面影响,最终导致玉米减产;而涝渍主要使玉米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并导致干物质向穗的分配减少而减产。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的盆栽试验,在水稻幼穗分化至灌浆结实的不同时段,人为控制土壤水分以模拟干旱胁迫的发生,研究了中度干旱胁迫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中度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都有影响,最终籽粒产量均比正常供水时显著下降,穗分化15~30 d控水处理影响最大,其次是开花至花后15 d和花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减产原因主要是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降低。不同品种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超级稻品种较普通杂交稻品种来说相对要小,但也有受影响较大的超级稻品种,大穗型品种(国稻6号、两优培九、Ⅱ优7号)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中穗型品种(天优998、Ⅱ优602、汕优63)。  相似文献   

16.
燕麦孢囊线虫对山东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发生对小麦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燕麦孢囊线虫不同初始接种密度下对山东省小麦主栽品种的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燕麦孢囊线虫为害小麦,影响小麦农艺性状,每克土壤中初始接种卵量为5~30个时,小麦叶绿素含量、根干重、茎干重、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重与未接种线虫处理的小麦相比分别降低了10.89%~34.46%、30.65%~73.95%、13.93%~58.68%、30.48%~53.33%、3.97%~36.93%、-3.73%~1.28%、-0.72%~35.08%;而在田间肥水充足条件下,燕麦孢囊线虫对小麦的各项产量指标无显著影响;繁殖系数与线虫初始密度呈负相关。试验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发生对小麦产量存在潜在威胁,在制定防治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水肥条件,重视对中低产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且免耕覆盖处理又显著优于翻耕覆盖处理.小麦分蘖高峰期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比不覆盖处理分别高4.9%~12.8%,对土壤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覆盖处理的小麦最高茎蘖数比翻耕不覆盖增加11.4%~45.8%,由于增加了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覆盖处理比翻耕覆盖增产3.2%~18.1%,对提高小麦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农业干旱风险综合防御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足底墒、深耕、药剂拌种、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有限灌溉、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和防御小麦干热风制剂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降低干旱风险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作物生长前期土壤水分的积累,促进后期植株蒸腾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土壤水分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支出转化.在黄淮地区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运用上述几项措施后,可使小麦、玉米生育期间分别减少灌溉1~2次和1次.此外,八个推广点两年中小麦累计增产1.71亿kg,玉米累计增产2.46亿kg,累计节约水资源约10.8亿m3,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差异的机理,采用土培方法,对北方35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进行籽粒含铁量筛选,并分析比较其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籽粒铁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变化范围为30.5~43.4 mg/kg(施铁)和22.6~40.9 mg/kg(不施铁)。土施和叶面喷施铁肥有提高小麦籽粒铁含量的趋势。籽粒高铁基因型与低铁基因型之间在产量、生物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并与是否施铁有关:施铁时,高铁基因型小麦籽粒产量呈低于低铁基因型的趋势;与此吻合的是,高铁基因型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低于低铁基因型,其中千粒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数和株高有类似的规律。小麦籽粒铁含量与籽粒产量、茎叶干重、颖壳干重、收获指数和穗粒数均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小麦籽粒铁累积量与茎叶干重、颖壳干重、穗粒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和千粒重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下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一方面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较多地提高根比重,以利于根系吸水增加抗旱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叶片的生理特性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