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是禽类常见传染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4.
5.
6.
通过透射电镜对人工诱发的马立克氏病病鸡的肝、肾细胞进行了细胞凋亡观察,其肝、肾实质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呈现多阶段的过程:早期,染色质发生凝聚和边集;中期,染色质凝集十分明显,核变成致密小体,随后裂解成数个团块;后期,凋亡小体形成.肿瘤细胞浸润越严重,细胞凋亡也越明显.凋亡的细胞细胞质内自噬体和同心板层小体形成,内质网扩张成空泡状.细胞膜完整,线粒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郑杰 《农技服务》2007,24(2):74-74
阐述鸡患马立克氏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B群疱疹病毒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于70年代中期传入我省,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应用国产的HVT疫苗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近几年随着我省养鸡业的迅速发展,HVT疫苗免疫效果逐渐下降,发病率逐年升高,1987~1988年鸡群发病率达20~80%,经济损失严重。为此我们于1989年引进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第三研究室研制的鸡马立克氏病冷冻三价疫苗,首先在几个发病较严重的鸡场应用,同时在两个鸡场的鸡群中作了国产HVT疫苗、美国进口HVT疫苗与三价疫苗的免疫效力的比较观察,而后在太原市的几个县应用。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防治金维江张世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禽病对养禽业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从近年的资料来看,危害最严重的仍然是传染性病毒病。其中主要有马立克氏病(MD)、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相似文献   

11.
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对18日龄鸡胚免疫后,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的酯酶阳性T淋巴细胞,浆细胞数量明显高于1日龄雏鸡免疫组,而后者又高于未免疫对照组。表明18日龄胚胎免疫比1日龄雏鸡免疫能更早地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能更早地促进免疫器官的免疫成熟。  相似文献   

12.
喹乙醇对鸡的毒性及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鸡内眼喹乙醇的毒性及多剂量,中毒剂量的组织浓度进行研究。用寇氏法测得石岐杂鸡内眼喹乙醇的LD50为304.9mg/kg,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0.012%及其以上剂量组,连续喂饲22天后发生中毒死亡。采用定期递增染毒法,喹乙醇的蓄积系数为3.24,属中等蓄积;以30mg/kg体重剂量每天灌服2次,连用3天的多剂量和120mg/kg体重的1次中毒剂量给鸡灌服后,定期宰杀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雏鸡 ND 免疫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和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哈德尔腺)中浆细胞,TANAE~+,MΦ,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D 免疫后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增强。  相似文献   

14.
鸡淋巴—网状细胞性肿瘤的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 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法氏囊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弥漫型 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淋巴细胞总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ANAE~+淋巴细胞的上述变化在胸腺髓质、脾脏动脉周围鞘和红髓,盲肠扁桃体弥散区、哈德尔腺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及法氏囊淋巴小结皮质等区域较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T细胞数量,于感染CIAV后7~28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1日龄感染CIAV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ZeamaysL.)胚乳最基部的细胞于授粉后10d开始向传递细胞分化,但在授粉后的15d内,其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形成很缓慢,胞质中形成许多泡状、丝状、网状物质,线粒体、粗糙内质网也有所增加。授粉15d后,传递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的形成迅速进行,至授粉后20d,经向由3~4层细胞、横向由65~70列细胞构成的传递细胞带形成,发达的壁内突呈强的PAS正反应。授粉20d后,胚乳传递细胞的形态不再有大的变化,进入功能期。成熟籽粒中,最基部的胚乳传递细胞内充满了内突壁,狭小的胞腔中有较浓稠的细胞质,细胞核呈不规则状,胞质中含有黑色和晶状颗粒;与传递细胞带紧相邻的果皮组织中形成一黑色层。促进胚乳传递细胞的充分发育、延长其功能期及黑色层的延迟形成,对减少籽粒败育、增加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国荷斯坦牛泌乳盛、中、后期血清中T4和T3浓度。结果表明:奶牛泌乳中期和后期血清T4浓度(53.19和64.39nmol/L)分别明显高于盛期(47.64,P<0.05);T4浓度在泌乳后期和中期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T3浓度在整个泌乳期无明显变化(P>0.05)。奶牛在三个泌乳时期中的日产奶量与T4浓度所占比率的灰色关联度(0.951、0.968和0.814)最大;T4浓度变化对日产奶量的影响作用较T3大。  相似文献   

20.
免疫途径对雏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饮水、滴鼻和肌肉注射用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雏鸡,以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酶(SPA-HRP)和兔抗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间接组化染色,显示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呼吸道相关淋巴组织(RALT)中SIgA细胞的生成和分布。结果表明:滴鼻和饮水免疫组雏鸡GALT和RALT中产生SIgA细胞较早、较多,并于首免后24d和30d达到最高峰;肌肉注射组雏鸡SIgA细胞在各相应部位仅零星存在,其数量在整个免疫期间变化不显著。作者还对3种免疫途径与粘膜免疫过程中SIgA细胞的产生、分布、数量变化及其增长与消退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