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静  陈本建 《青海草业》2013,22(1):42-45,50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由于其难以利用,多以废物直接排放,不仅是生物资源的浪费,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马铃薯渣含水量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和淀粉等可利用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渣目前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和相关技术,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常规饲料的短缺和养殖成本增加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开发及利用非常规饲料是弥补资源短缺的主要技术举措。综述了马铃薯秧作为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情况,以期为马铃薯秧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甘肃省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针对甘肃省饲料资源尚未充利用,饲料加工调制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畜禽要地问题,提出了适合本省情况的饲料加工调制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盟秸秆现状状及其饲用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盟秸秆资源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秸秆资源饲用开发利用的途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马铃薯开发利用现状,发展适用加工品种,扩大生产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制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桑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具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毒副作用低和多功能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桑叶的加工形式多样,不同的加工工艺使饲料桑产生不同的饲用效果。寻求更合理的加工工艺提高饲料桑作为饲料原料的利用效果是目前饲料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综述了饲料桑的加工工艺、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桑叶的作用机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物血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血液资源的理化和营养特性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动物血液产品在饲料、食品和医药工业领域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介绍了青海牦牛和藏羊特色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成果,并对动物血液资源开发利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淀粉渣的开发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淀粉渣是马铃薯加工淀粉后的副产品,其含水量高,含杂菌多,容易变质且不易烘干,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作者介绍了马铃薯淀粉渣的成分与特性和国内外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饶应昌 《饲料工业》1994,15(1):19-21
动物性饲料原料特性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特点华中农业大学饶应昌我国有大量动物性饲料资源,很有开发利用前途。仅肉类加工的废弃物每年就能生产动物性饲料达60~80万吨,现利用的不到50%。但这些资源有其特性,要生产成饲料必须采用相应处理措施以及特殊加工工艺和...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的氨化处理青海畜牧兽医学院韩增祥,朱冀宁,张小平油菜秸秆由于含木质素较高,质地粗硬,正常年景很少用来饲喂家畜,大部分被用作燃料及焚烧还田,尤其是国有农牧场利用得更少,但在灾害之年,由于形势所迫,也被用作牛、羊的充饥饲草。如何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渣是以鲜薯为原料加工淀粉后的副产品。鲜薯渣中含水量很高,达80%,自带菌多达33种,不易储存,易腐败变质。但因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及少量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试验总结近年来马铃薯渣开发利用现状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马铃薯渣未来的开发利用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20年中,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有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在近10年中,进展尤为神速。要求饲料生产革新的因素包括政府法规、规章,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促进饲料工业技术改进的另一因素是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大气和水污染、动物废弃物处理及恶臭控制,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污染可通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而下降。这些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使饲料加工业能为畜牧业生产出更为优质、高效、安全的饲料产品,大大推动了饲料机械制造业、饲料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并为饲料机械制造业、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畜禽血液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畜禽血液资源在食品和饲料工业领域的开发利用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在畜禽血液资源开发中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开发高附加值血粉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马铃薯资源极为丰富,分布范围很广,近年来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占世界第二,年总产量为5500万吨。少部分用作饲料。目前全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能量饲料来代替玉米等谷物,本文仅就马铃薯粉能量饲料的有关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类型齐全,这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据初步调查及收集的资料统计,库区有资源植物11大类,2201种。其中很大部分是具潜在和现实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识别、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发展库区地方优势,振兴经济,增加库区人民的收入,使之尽快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起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以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最为古老,经验最丰富,尤其对食用和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草地资源和耕地的有限性,加之人民生活对畜产品需要量增长,农作物秸秆作为反刍家畜饲料的开发利用,日益显得迫切和需要,充分开发秸秆资源,通过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落实市委提出的畜牧业“乳、肉、草”产业化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医药、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有赖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支撑。国内研究者将低温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等应用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中,例如蚕桑资源中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与花青素、多酚、生物碱、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桑椹、桑叶和蚕蛹食品的加工、保鲜等,并建立了部分蚕桑资源产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本文总结近10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并探讨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亟待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资料考证,摸清了阿坝地区红景天资源及其地理分布情况,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产国,马铃薯生产导致大量的副产物产生。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畜禽饲料原料需求与日俱增。马铃薯副产物中粗纤维、粗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其作为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目前马铃薯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技术研发滞后,导致其饲用价值和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马铃薯副产物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马铃薯秸秆、马铃薯渣、马铃薯淀粉渣及淀粉、马铃薯蛋白的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薯类(红薯、马铃薯、木薯和蕉藕)是高产作物。块根(茎)富含淀粉,可作高能量饲料,茎叶也是较好的青绿饲料。大力开发利用薯类资源、发展节粮型养猪业,对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