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佟屏亚 《中国种业》2013,(Z1):38-39
通过对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大水漫灌和滴灌处理,研究不同的灌水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折性、种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适宜玉米种子生产的灌水和施肥方式,确保制种玉米高产、稳产的滴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回交转育得到8个苜蓿雄性不育株(系)和3个优良苜蓿品种为亲本,分别在开放授粉和人工控制下进行杂交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切叶蜂辅助授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苜蓿雄性不育株(系)的制种产量.综合2种授粉方式下的制种产量,其中2号不育株(系)单株种子产量最高(3.16g/株);通过苜蓿雄性不育株(系)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明确了每株生殖枝数对不育株(系)单株种子产量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灌溉对留种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留种苜蓿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表明灌水对留种苜蓿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灌水还可能造成植株的倒伏,使苜蓿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其原因是倒伏影响了昆虫的授粉,同时新生枝条迅速生长削弱了生殖生长的养分供应。对留种苜蓿在蕾期和花期避免灌水可减轻倒伏程度,在荚期灌一水即可。  相似文献   

4.
栽培苜蓿的繁殖特性和遗传机制及种子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栽培苜蓿繁殖特性研究对于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通过杂交制种利用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栽培苜蓿的实际种子产量较潜在种子产量低(仅为后者的4%),其主要遗传学限制因素是较高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和雌性不育(胚珠不育)比率,本文回顾了苜蓿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繁殖特性的细胞学、遗传学和相关基因定位研究进展,并对利用雄性不育性进行杂交制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对苜蓿进行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目的是为了生产高产优质的牧草。从苜蓿的销售价格来看,如牧草质量的各项指标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将少收入50~100元/吨。因此,苜蓿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是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种植户务必要严格把关。灌溉可使产量提高3~10倍以上。灌溉量苜蓿茎叶繁茂,蒸腾面积大,需水量要比一般作物多。一般每亩苜蓿每年的灌溉量约为250立方米,一次灌水量为80立方米。苜蓿的灌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灌水量及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叶绿素含量大小依次为W3W2≥W4W1,不同氮肥用量处理苜蓿叶绿素含量大小依次为N2N1N4N3,灌水量较大和施氮肥量为中下水平时有利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在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处理中,以W3(200 m3/667 m~2)N2(2.5 kg/667 m~2)处理的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宽行70 cm,窄行40 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  相似文献   

8.
苜蓿是优质的牲畜饲料,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传统苜蓿种植采用大水漫灌,不但水肥利用率低,产量低,而且种植户没有积极性,制约了苜蓿产业的发展。2008年,一四八团打破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实行苜蓿滴灌模式,获得成功,2011年,累计推广种植420 hm2。  相似文献   

9.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灌水方便,与其他生菜、莴苣,制种田隔离100m的秋翻地,作为采种田.采种方式在我区可以育苗移栽,也可直播.  相似文献   

10.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春小麦与苜蓿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的农牧业生产主要是在荒漠瘠薄的戈壁地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对于北疆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田灌溉管理以及自然植被生态恢复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联合国“2817项目”春小麦和苜蓿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到达到该地区小麦和苜蓿高产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春小麦应采用“量少次多”的灌溉制度,灌溉定额为433 mm,灌水次数为10次,其中最优灌水定额抽穗前60 mm,其他生育阶段灌水定额为30~45 mm;苜蓿打3茬灌溉定额为849 mm,灌水次数为15次,第1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在60 mm,第2、3茬的第1水灌水定额为67 mm,其他水灌水定额在40~60 mm。研究显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处理是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优方案是幼苗期、蔓枝延长期和开花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45%和4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W:苗期和成熟期灌水下限为60%田持,其他生育期灌水下限W1为60%田持,W2为70%田持,W3为80%田持;N:整个生育期纯氮施用量,N1、N2和N3分别表示120、240和360 kg/hm2;D:种植密度,D1、D2和D3分别表示85500、100500和120000株/hm2)。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3)宽行70cm,窄行40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即灌水下限设为田持的70%(W2),纯氮施用量为240kg/hm2(N2),种植密度为100500株/hm2(D2)。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苜蓿为材料,采用2因素4水平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氮耦合对2年生苜蓿株高、分枝数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氮耦合的各组合处理中,可有效促进苜蓿生长并提高株高的水氮组合处理是W3N3(灌水量200m3/667 m~2、氮肥用量5 kg/667 m~2)。N3处理(5 kg/667 m~2)下苜蓿茎叶比最小,叶片质量比越高,分枝数最高。改良苜蓿茎叶比的最优水氮耦合组合处理是W3N2,而有效促进其分枝数的最优水氮耦合组合处理是W2N3(灌水量160 m3/667 m~2、氮肥用量5 kg/667 m~2)。苜蓿生长中完全不施氮或大水大肥都是不科学的,应根据具体生长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宜的灌水量和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3)
为了研究天津滨海地区制种黄瓜合理的滴灌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灌溉制度(常规畦灌ck_1处理、常规滴灌ck_2处理、节水滴灌T_1处理、节水滴灌T_2处理及节水滴灌T_3处理)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畦灌(ck_1),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控制在288~630 mm,可以实现节水13.9%~54.4%,种子产量增加15.8%~57.9%,灌溉水利用率提高61.9%~153.7%,增收12.0万~52.0万元/hm~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减少(T_2和T_3处理)虽然会提高水分利用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生长,造成黄瓜种子减产,不利于增产增收;灌水量增加(ck_2处理)也会造成黄瓜种子一定程度减产,不利于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采用节水滴灌T_1处理,采用滴灌方式,待黄瓜长至5~6片叶时,在授粉之前每次适宜灌溉量12 mm,授粉之后每次适宜灌溉量18 mm,灌水间隔为3 d,整个生育期灌溉总量为438 mm,可实现制种黄瓜节水增效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垄作节水栽培技术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甘肃河西地区降水稀少,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灌区.近年来,因干旱缺水已对当地制种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开发制种玉米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垄作栽培灌水量为4500m3/hm2时,其产量为7689.00kg/hm2,与平作、垄作栽培灌水量均为6000m3/hm2的产量水平接近,但节水1500m3/hm2,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紫花苜蓿适宜的灌水频率,在温室模拟条件下进行试验,设定W_2(2天)、W_4(4天)、W_6(6天)、W_(10)(10天)和W_(15)(15天)5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灌水频率(W_4)利于0~40 cm土层有适宜的含水量,较低的灌水频率(W_6、W_(10)、W_(15))有利于40~100 cm土层含水量的提高;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W_4处理,显著高于W_2、W_(10)、W_(15)(P0.05);耗水量随灌水频率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W15处理耗水量最高,显著高于W_4、W_6、W_(10)(P0.05)。因此,W_4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苜蓿产量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即4天1次的灌水频率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制种玉米是武威市重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定额配水灌溉,玉米制种产业受到灌水限制,产业逐步萎缩,因此为了实现节水与优势产业的同步发展,研究提出定额配水灌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灌水量对制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制种玉米适宜灌水量,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其生长状况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玉米净同化率、干物质有明显影响,灌水多,净同化率大,干物质积累多;对叶面积、株高、产量的影响以灌水量为5250 m3/hm2的条件下叶面积大、株高生长快、高度最高,水分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干旱缺水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在5250 m3/hm2可作为当地适宜节水灌溉量。  相似文献   

18.
1播前准备1.1选地1.1.1土壤准备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好、盐渍化程度低、交通便利、管理利用方便的地段。要求地块平整做畦,畦面宽应根据播种、收割机械的幅宽和灌水而定。确保苜蓿苗齐、苗匀、苗壮,为苜蓿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甘州玉米制种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公司+基地(村委会或合作组织)+农户联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3万hmz以上的基地,年产2.2亿kg以上的种子,占全省总量的1,3以上、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使甘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7亿多元的年收益,15万农民制种大军,农民人均纯收人中来自制种的2800元以上的纯收益,3000多名制种企业员工,使玉米制种成为甘州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每667m2较其他作物减少两个轮次的灌水,缓解了"卡脖子"旱的问题.制种产业也因此成为展现"金张掖"金字招牌的亮点、树立区域品牌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于旗 《种子》2001,(5):79-80
1 选择制种基地根据新葵杂四号油葵制种技术要求选择一个良好的制种基地不仅可提高制种质量 ,还可有效地提高制种产量 ,降低制种成本。新葵杂四号父、母本花期相差 15天左右 ,调节花期主要靠父本铺膜。选择海拔 10 0 0米左右、年均气温 5℃左右、≥0℃积温≤ 30 0 0℃、具有灌溉条件的冷凉山区能躲过花期高温 ,充分发挥父本铺膜的优势 ,使花期较好相遇 ,也有利于隔离区的落实。1.1 选择制种地块根据制种计划每年在基地内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水方便的一部分地块相对连片、集中种植 ,以便于管理。1.2 选择前后茬前茬尽可能是 2~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