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仍不清楚,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旅游和海洋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处于9.06~34.48 ind./kg之间,平均丰度为(21.97±8.32) ind./kg;微塑料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占比53%,其余为颗粒状和薄层状;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占比66%,其余为黑色、白色和其他颜色;粒径主要分布于0.5 mm以下,占比76%;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丙烯,占比45%,其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和纤维素。与国内外其他海域沉积物相比,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沿岸城市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微塑料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需要长期关注。本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近岸海域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  相似文献   

2.
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疗等众多领域,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特别是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在海洋中不断累积。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分布广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其还可沿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从海洋微塑料来源和污染现状入手,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浮游生物、甲壳类、贝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参考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经济论坛组织到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将比鱼多世界经济论坛组织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如果人类继续不加节制地往海洋中倾倒塑料垃圾的话,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将比鱼还多。世界经济论坛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每年至少有800万吨的塑料垃圾倾倒进海洋,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一卡车的塑料倒进海洋。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及分布;介绍了海洋微塑料分析方法,包括海洋微塑料的提取方法和海洋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分析了海洋微塑料的摄入和转移、生理毒性和复合毒性。提出,未来海洋微塑料相关研究重点,应对海域中微塑料来源、归宿和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建立海洋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评估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毒性效应,有助于认识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和人类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海珊瑚礁的衰退被认为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有关。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加勒比海珊瑚礁的衰退始于更早时期,人类活动依然难辞其咎。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技术,重建了巴拿马加勒比海珊瑚礁的历史转变时间表。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从开发到过度捕捞,直至引起气候变化都对珊瑚礁造成了破坏,这种破坏至少始于数十年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的Cramer表示,该研究首次定量揭示了人类开发和过度捕捞的累积效应对珊瑚礁的损害要远远早于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史料记载和调查发现,早在20世纪初,加勒比海沿海地区的珊瑚礁就因为养殖的发展而开始被人类破坏和清除。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的科学家们对石油、天然气生产平台附近海域及其他自然海域的鱼类样本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除了4种元素之外石油平台附近海域与自然海域鱼体内的元素含量并无多大区别。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海洋科学通报》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海水采样和底泥采样,研究烟台港内外的海水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以评价烟台港海域水生生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本次调查共得到浮游植物20种;浮游动物17种;生物多样性方面,港内(1.3)低于港外(1.6),另外,在均匀度、丰富度等方面,港内水质和港外水质相比也有所差距。这些表明近年来烟台港的快速发展,已对此处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春梅  曹樟  严晨冰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3,47(5):059109-059109
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南极周边海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关于南极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南极附近海水与企鹅粪便等,对南极海域鱼类体内微塑料研究较少。由于侧纹南极鱼是栖息于南极陆架海域数量最多的中上层鱼类,其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验以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侧纹南极鱼为对象,探究其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对于养护该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南极带回的样品解冻并记录好生物学信息后,将其胃肠道部分取出。在60°C条件下,使用10%KOH在恒温摇床消解24 h以上,待溶液基本澄清后利用0.45μm的滤膜过滤。抽滤后置于体式显微镜下,挑出疑似微塑料,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微塑料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36±0.51)个/尾。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整体上,南设得兰群岛北侧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出现的概率略高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侧,但整体上处于低污染水平。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类型分为纤维状和碎片状,以纤维状为主。微塑料颜色以蓝色为主,...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海滩海洋垃圾调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洋垃圾作为海洋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指标,如何做到从源头上切实阻断来源,真正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自2007年始,我们连续3年对所在海域、邻近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和海水增养殖区产生一定影响的潍坊市白浪河入海口海滩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上海松江地区河道微塑料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表层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光学体式镜和拉曼光谱结合的观察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市松江区4条流经不同功能区的河道水体中微塑料的含量、粒径范围、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江地区4条河道中微塑料含量为2~5个·m-3,微塑料含量与河道水径流量成线性负相关(R2=0.81,P<0.05),水流较缓的河道微塑料更容易停留在水体中。河道中微塑料粒径在0.5~5.0 mm范围内,粒径较大,属于刚形成的微塑料。微塑料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塑料垃圾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塑料包装。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城市河道微塑料污染现状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防控城市微塑料污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