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木材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人工知识、对分检索和穿孔卡片检索等3种传统木材识别方法和数据库检索识别方法。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木材识别方法的优点,它将成为木材识别的一种趋势。根据识别过程将该方法按照给定木材的类型、识别的特征和分类器等3种方式进行分类.并给出了每种类型详细的分类和当前研究的进展。最后,对今后木材识别研究在语义特征提取、语义特征与纹理特征的结合、树种指纹挖掘、无切片识别和设备研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3.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一个计算机辅助识别木材树种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种程序。一种程序是使用BASIC语言,根据二分式木材检索表编写的,文中给出了该程序的清单。另一种程序是利用数据库语言,根据木材识别穿孔卡片法原理编写的,文中给出了这个程序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5.
从国产树种挑选针叶树材46种,阔叶树材100种,均以商品木材为主。参照IAWA木材解剖特征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制订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的解剖特征与主要材性、分布及用途标准,据此编制微机检索程序。该程序用C语言编写主控程序,并借Spawnl函数和关键字p—wait串行,调用其它模块,因此,除识别木材树种外,还可检索木材其它特性、用途及分布,具有操作快和通用性强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量化构造特征参数的树种计算机识别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以往木材树种识别专家系统的数学算法,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由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的木材构造解剖特征量化参数的计算机木材识别的算法———最大相似法 该方法可采用最小差值判别、树种综合特征阈值及综合加权相似3种方式来达到木材树种识别的目的,同时讨论了这3种方式的计算方法 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小差值判别法是一种绝对的比较方法,它不考虑提取量化特征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与树种自身存在的变异,主要依靠多参数来修正误差;树种综合特征阈值法是一种相对的比较方法,它承认了客观误差的存在,利用适当的阈值来修正测量误差与树种品质的变异;综合加权相似法是在主成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每个特征量对树种的影响程度大小(即贡献率的大小)作为系数进行相似系数的计算,而前两者则将所有特征量视为平等 通过以上3种方式基于量化参数实现的木材树种识别方式具有比传统的专家系统检索方法更为客观,且在多参数情况下的容错能力更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谈木材树种识别的必要性和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谈了木材树种识别的必要性和木材树种识别的几种常用的可操作的方法,使人们对木材树种识别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木材的识别提供一些便利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木材数据库检索识别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江西省木材数据库检索识别分类系统的系统构成、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像的智能木材识别方法是通过自动提取木材的识别特征来识别木材,对木材科学和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的木材导管形态特征提取方法:采用分治策略改进区域生长法实现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导管细胞的快速分割,用链码跟踪技术提取了10个导管细胞的形态特征;选取了6种阔叶材树种的横切面显微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提高导管细胞的分割速度;所提取的10个形态特征在给定的树种显微图像上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说明将本文方法用于阔叶材树种智能识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木材近红外光谱树种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木材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木材树种的分类识别。以桉木、杨树、落叶松、马尾松、樟子松5个树种的296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以处理后的主成分数据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变量,分别建立了不同属的桉树和杨树以及同属的落叶松和樟子松的BP神经网络二分类模型;建立了桉木、杨树、落叶松、马尾松、樟子松5个树种的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5树种分类模型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属木材,BP神经网络模型树种识别率可达100%,对于同属木材树种识别率也可达85%以上;对所建立的5树种识别模型,BP神经网络树种识别率有所下降,但正确识别率也均可达到75%以上,经过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的优化,木材树种平均识别率可分别达到84%和87%以上,表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树种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主要用材树种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树种特征信息量大、数据繁多等特点,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系统,对浙江省主要用材树种的特征信息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的科学管理.采用基于C/S的Delphi 7.0和InterBase 6.0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并开发具有友好用户界面,操作简便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对树种数据的编辑、浏览、检索和维护等功能,方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促进木材标本管理软件的建设.图2参14  相似文献   

12.
区域尺度下不同树种木材含碳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71-1572
木材含碳率是木材碳储量估算的重要因子之一,准确测定木材含碳率对于木材碳储量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木材含碳率测定过程中,提出了利用生长锥取样的新方法,避免了以往取样过程中对树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选择小区域尺度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不同树种木材为试样进行含碳率的测定,共选择相同直径、不同生长环境和光照方向的16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材整体含碳率高于阔叶材,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木材含碳率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和独特优势,从方法应用、结果判定、测试范围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木材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的研究现状,着重指出它在木材宏观构造识别、早晚材密度判定、木材内部缺陷预测、裂纹扩展过程的超高速扫描以及微观构造分辨等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最后强调结合木竹材材性特征开发相应的CT无损检测技术,为木竹基础科学研究以及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参37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木结构古建筑常用的马尾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模拟的方法在马尾松木段端部制作中心空洞及外缘开裂的残损,通过开展残损木材的雷达探测及成像影响因素研究,给出不同残损在雷达检测下的表现形态,实现木材内部空洞和外缘开裂残损的快速识别及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木材内部空洞和外缘开裂残损的快速检出,而对残损大小的评估,雷达检测面积与实际残损面积存在偏差;当雷达探测到木材内部空洞时,其交界面会出现强烈的黑-白-黑形态图像,对应的反射波形为谷-峰-谷;当雷达探测到木材外缘开裂等凹陷特征时,其图像上会出现不同于正常背景的纵向干扰条纹;木材外缘开裂并不严重影响内部空洞残损的检出,木材表面存在贴合紧密的树皮或保护性地仗对内部残损的识别也无明显影响;木材含水率对雷达检测结果影响较为显著,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木材含水率越高,其雷达检测残损面积越小;雷达检测结果受含水率等因素影响,其残损的检测边界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移,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应根据雷达检测图像进行深度方向的延伸分析。通过本研究可知: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木材空洞和开裂残损的快速检出,但对于残损的定量评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国木材需求结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材需求结构预测是木材需求预测研究的一个重要层次.根据木材在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可将木材需求的部门结构划分为:建筑用材、造纸用材、采矿支护、家具用材,包装用材等10个方面.在此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木材消耗强度法预测2000年各部门木材需求量.其中主要耗材部门需求为:建筑用材7500万m~3,造纸用材1970~2010万m~3,家具用材1515万m~3,包装用材1000~1100万m~3,坑木845~895万m~3.由各部门需求汇总2000年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用材约为1.55亿m~3,供需缺口将达2000万m~3,供需总量和结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寻求相应对策缓解木材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6.
由于黄檀属Dalbergia种类较多,很多种类通过形态学方法难以区分,给中国进口木材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研究黄檀属木材的分子鉴定方法,选取进口木材中常见的7种黄檀属木材,通过比较不同的木材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摸索出了适合于黄檀属木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磁珠相结合的DNA提取和纯化体系,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433 bp的matK基因片段,共发现12个碱基位点差异,可以将7种进口黄檀属木材及我国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逐一区分开,为黄檀属木材分子识别鉴定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2表1参23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山西平原林网绿化和以纸浆材为主要目的的用材林推广中良种缺乏的瓶颈,对不同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和普通毛白杨(对照)及沙毛杨的12个参试品种进行了树高、胸径、材积的常规对比试验;根据制浆造纸的需要,分析了木材基本密度变异、木材纤维形态变异、木材化学成分变异.按照材积生长、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综纤维素质量分数、木材密度...  相似文献   

18.
张志成 《北京农业》2011,(6):160-161
香樟树为我国重要经济树种,木材纹理细致,为名贵木材之一,加强香樟速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应力波技术得到了原木中的频谱图,分析得出:谱线下的面积与产生这种频率范围所对应的木材的成分多少有正相关关系,腐朽成分越多与之对应的这种频率范围下的面积越大,对应于好的木材也是如此,因此可用频谱面积的大小来表示被测木材成分的多少。通过对已知内部腐朽情况的原木试样进行测试,得到了原木横截面上不同位置正常木频谱图,该频谱与原木实物正常木和腐朽木的分布一致,证实了频谱分析法有较高的正确性和测定木材内部腐朽分布的直观性。因此应力波频谱分析技术在无损检测木材内部的不同成分和分布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阔叶树材组织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体视显微新技术研究了44科90属124种阔叶树材的组织率.结果表明,随着木材胞壁率的增加,木材比重是增大的,但是,随着木材孔隙率的增大,木材胞壁率和比重却是减小的;木材壁腔比小于1的有83.9%的树种和95.5%的科;管孔、轴向薄壁组织、木纤维和木射线的体积率分别为18.6%、10.1%、58.0%和13.4%;木材比重、壁腔比和木材各组织的体积率、胞壁率、孔隙率的变异种间大于科间.这些研究为建筑结构材、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和纤维工业用材提供了实际意义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