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军 《农业与技术》2013,(12):134-134
近几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粮食的减产,而含水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是基于试验来研究含水量对水稻种子越冬发芽率的影响。进而分析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水稻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出苗、成苗、长势以及最终的产量和效益。该研究调查了2015年度镇江各个销售点销售的11种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析了各个品种的含水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2015年度镇江各个销售点销售的11种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均能达到国标的要求,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为农民正确的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铭隆 《广西农学报》2007,22(4):30-31,53
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探究杂株率超标原因,认为杂交水稻种子杂株率超标离不开生产环节和生产外环节两个环节。针对可能出现杂株超标的环节,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建立质量监控制;主抓生产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以浦东新区水稻常栽品种“秀水128”、“花优14”和“秋优金丰”为试材,研究了水稻不同收获期对种子的含水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水稻种子的含水量无明显影响;较晚收获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提升,为获得较高的发芽率,浦东新区水稻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30日左右.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是关系到水稻粮食生产的大事之一,对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稳定发展,就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困境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所存在问题的路径,以此提升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振兴我国的杂交稻产业。  相似文献   

6.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少数常规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呈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叶龄追施氮肥的时期与氮肥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与氮肥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总的来说,氮肥施用量过小过大,氮肥追施过早过迟,氮肥前中后期运筹不合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高,造成氮肥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增产增收的内因,是各项科学技术措施的载体。要使所供种子对广大农民有较大吸引力.必须进一步提高种子科技含量。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水稻杂交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周密、切实可行的水稻杂交繁制种生产、加工管理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本文就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进行了236份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整体处于刚起步和较为落后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4.58%和15%。水稻生产对种子标准化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98.73%的受访者认为必须加快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进程。分析认为,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较为缓慢,水稻产量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种子机械加工设备数量不足,部分专用设备和装备尚属空白,影响了商品种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云南省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措施和发展对策即建立种子市场监管和推广应用系统、加速水稻种子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54-55
介绍了盐城市近几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品种组合、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等现状,分析了大面积生产上存在的质量、产量、成本等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保险保障、规范生产、技术创新等发展对策,以便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子真菌种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2001年对不同地区收集水稻种子样品22个,以滤纸保湿法和分离培养法,从水稻种子内部和表面共分离鉴定出13个属、15个种真菌。在这些真菌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oryzae)、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黑附球菌(Epicoccum neglectum)、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as)为优势种。链格孢菌在两种分离方法中出现数量都高,禾谷镰刀菌、枝孢菌以分离培养法出现数量多,而黑附球菌则以滤纸保湿法出现的数量多。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机插秧的特殊性,亟需与之相配套的水稻制种栽培技术。文章就亲本育苗管理、大田栽培管理、花期激素施用时期及方式这3个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从 1995年以来 ,我们改革了以前的制种机制 ,采用了“公司 +农户” ,“科研 +基地”的产业化制种思路 ,不断调整制种组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提高父母本的秧苗素质及母本的成穗率和结实率。经多效唑处理的较未处理增产16.5%。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施氮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但施氮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影响明显。不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植株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阐明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邓华凤  张武汉  孙平勇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82-5683,5686
介绍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几种途径及其不足之处,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丰优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铵硝营养配比作营养液,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式,研究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及株高。[结果]无论铵硝营养配比如何,正常水分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及氮含量都较水分胁迫及解除水分胁迫状态下的高,而水稻株高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比正常水分条件下要高。[结论]不同配比的铵硝营养下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及株高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不同。该研究为应对缺水现状,发展节水型水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系水稻杂交制种和科研实践,分析了三系水稻杂交制种过程中多种导致花期不遇的因素,提出水稻花期预测中比较准确的幼穗剥检法、叶龄余数法等.同时,针对父母本花期不遇给出了秧龄调节法、肥料调节法、水分调节法等调控措施和补救措施,对指导三系水稻制种生产和提高制种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加发  李泽福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16-1117,113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了选择直观、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和易于操作的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电泳鉴定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和叶色标记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结论】作者认为电泳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只能获得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基本数据,不具备有效排除假杂种的功能,也不可能采取后补救措施解决因纯度低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技术运用在杂交水稻上,将结束传统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引发种子纯度检测的革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