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的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和月鳢(C.asiatica)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洞庭湖水系的乌鳢、斑鳢和月鳢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洞庭湖水系乌鳢的核型2n=48=4SM+20ST+24T,臂数:NF=52;斑鳢的核型为2n=42=4M+2SM+16ST+20T,NF=48;月鳢的核型为2n=44=6M+6SM+16ST+16T,NF=56。3种鳢科鱼均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结论】洞庭湖水系的乌鳢为这3种鳢科鱼类中最原始类群,月鳢为最特化类群;乌鳢与月鳢的亲缘关系最远,斑鳢与乌鳢的亲缘关系比之与月鳢更近;并推测鳢科鱼类应为鲈形目中较为特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乌鳢和斑鳢为亲本,正反交得到杂交子代:斑乌鳢(斑鳢♀×乌鳢♂)或乌斑鳢(乌鳢♀×斑鳢♂).与父母本相比,杂交子代具有优良的性状,在成活率、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上均得到了改良,在养殖中得到推广.概述了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养殖研究现状,指出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杂交鳢养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毒麦属6个种的rDNA ITS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毒麦属6个种的样品DNA,分别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2种方法,对毒麦属6个种rDNA的ITS区(包括ITS-1,5.8 S rDNA和ITS-2)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毒麦属植物ITS序列总长度约为647 bp,其中ITS-1,5.8 S rDNA和ITS-2分别有16、7和7个变异位点.采用NJ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与形态学分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菌ITS序列的获得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从河南安阳棉区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自安阳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2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证明了该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的ITS区,也进一步证明该棉花黄萎病菌是大丽轮枝菌。同时,对该序列在NCB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登记号为EU835817。利用该ITS序列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黄萎病菌ITS序列一起构建了相应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上所搜索到的13个大丽轮枝菌都聚类到一个进化枝上,而且中国报道的植物黄萎病菌,包括安阳地区黄萎病菌在内的3个大丽轮枝菌在进化树上处于相邻的位置,表明:这3个菌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进化地位,该ITS序列还可以应用于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特异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红树林植物引进优良种质资源,用改良 CTAB 法分别提取生长于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公园的3种红树基因组 DNA,以真核生物 rDNA ITS 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其 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红树的 rDNA ITS 序列存在扩增碱基差异,无瓣海桑、尖叶卤蕨和猫尾木的 rDNA ITS 序列长度分别为731 bp、615 bp 和707 bp,将3种红树植物 ITS 序列测定结果提交到 GenBank,获得了登录号分别为 KJ161168,KJ161166,KJ161167。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与乌鳢(Channa argus)肌肉品质,实验选择规格基本相同的1+龄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肌肉基本营养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物理特性指标、质构参数4个方面评价肌肉品质。在肌肉的基本营养组成方面,杂交鳢与乌鳢肌肉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鳢肌肉水分含量比乌鳢显著性增加(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杂交鳢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乌鳢提高了7.90%、9.19%、9.01%。在肌肉物理特性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纤维直径和蒸煮过程肌肉失水率显著性变小(P<0.01),肌原纤维长度显著性增长(P<0.01)。在质构参数方面,与乌鳢相比,杂交鳢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降低(P<0.01),粘聚性显著性增加(P<0.01),恢复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杂交鳢蛋白质营养水平和质构参数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与乌鳢接近;杂交鳢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和物理特性所反映的肌肉品质优于乌鳢。  相似文献   

7.
[目的]栀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药用、色素和油用资源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使其习性、叶的形状、花的形态、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发生诸多变异,使得栀子栽培群体的变异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品种类型.开展栀子栽培品种和近缘种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nrDNA ITS2)序列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研究,为栀子属植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存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药资源圃内的栀子18个栽培品种和3个近缘种共38个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样品进行ITS2片段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6.0.1软件拼接后,采用Lasergene Edit Seq 11.1软件进行平均碱基组成百分比统计,用MEGA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获得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基于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序列变异程度分析显示,狭叶栀子和栀子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347 bp,GC含量为66.86%,大黄栀子序列长度为355 bp,GC含量为67.61%,栀子栽培品种序列长度除'燃叶'、'金福水栀'为348 bp外,其他品种序列长度和栀子一致,均为347 bp,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间的平均GC含量相差不明显,GC含量为66.28%~67.15%,其中'白蟾'GC含量最低,'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GC含量最高.所有样本ITS2序列比对共产生12个变异位点,10个碱基插入,其中8个碱基插入是大黄栀子所独有的,且存在5个特异的变异位点,一部分表型特征有共性的品种之间有共同的变异位点,如植株矮小、叶片小而窄长的品种'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在50 bp处,果实相对较大的品种'分关1号'、'金福水栀'和'金元'在84 bp处等.一些品种具有特异的变异位点,如'白蟾'(133 bp处)、'小白蟾'(229 bp处)等.序列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栀子属种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近缘种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栀子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所有样本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5,大黄栀子和'白蟾'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20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属乔木树种大黄栀子单独成一支,与栀子属其它种和栀子栽培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狭叶栀子和野生栀子所有个体总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析结果表明,3种栀子属植物在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发现的部分品种共同变异位点以及部分品种特异变异位点将对栀子品种鉴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部分聚类结果和以表型数据为基础的数量分类结果类似,但并没有像数量分类结果那样以花重瓣、大果、小果等性状形成明显的系统分枝,研究结果对栀子品种起源、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ITS2序列的12种苔藓植物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尖叶薄鳞苔为外类群,利用ClustalX 2.0和MEGA 4.1软件对12种苔藓植物的ITS2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2种苔藓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在432-493bp之间,排序后总长度为540 bp,其中变异位点305个,信息位点200个.12种苔藓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016~0.47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利用MP法建立的系统树显示,12种苔藓植物分为3组,其中7个丛藓科物种聚为一组,3个青藓科物种聚为一组,2种灰藓科植物聚为一组,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表明ITS2可用于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栀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药用、色素和油用资源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使其习性、叶的形状、花的形态、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发生诸多变异,使得栀子栽培群体的变异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品种类型.开展栀子栽培品种和近缘种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nrDNA ITS2)序列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研究,为栀子属植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存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药资源圃内的栀子18个栽培品种和3个近缘种共38个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样品进行ITS2片段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6.0.1软件拼接后,采用Lasergene Edit Seq 11.1软件进行平均碱基组成百分比统计,用MEGA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获得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基于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序列变异程度分析显示,狭叶栀子和栀子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347 bp,GC含量为66.86%,大黄栀子序列长度为355 bp,GC含量为67.61%,栀子栽培品种序列长度除'燃叶'、'金福水栀'为348 bp外,其他品种序列长度和栀子一致,均为347 bp,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间的平均GC含量相差不明显,GC含量为66.28%~67.15%,其中'白蟾'GC含量最低,'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GC含量最高.所有样本ITS2序列比对共产生12个变异位点,10个碱基插入,其中8个碱基插入是大黄栀子所独有的,且存在5个特异的变异位点,一部分表型特征有共性的品种之间有共同的变异位点,如植株矮小、叶片小而窄长的品种'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在50 bp处,果实相对较大的品种'分关1号'、'金福水栀'和'金元'在84 bp处等.一些品种具有特异的变异位点,如'白蟾'(133 bp处)、'小白蟾'(229 bp处)等.序列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栀子属种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近缘种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栀子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所有样本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5,大黄栀子和'白蟾'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20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属乔木树种大黄栀子单独成一支,与栀子属其它种和栀子栽培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狭叶栀子和野生栀子所有个体总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析结果表明,3种栀子属植物在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发现的部分品种共同变异位点以及部分品种特异变异位点将对栀子品种鉴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部分聚类结果和以表型数据为基础的数量分类结果类似,但并没有像数量分类结果那样以花重瓣、大果、小果等性状形成明显的系统分枝,研究结果对栀子品种起源、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对葛属11份种质核r DNA ITS序列克隆测序的基础上,用MEGA 6.0软件对11份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葛属11份种质的ITS序列在长度和G+C含量上相差较大,长度变化在669~765 bp之间,最大相差96 bp,G+C含量在52.98%~59.89%,最大相差6.91%;藤县粉葛(Tengxian Pueraria thomsonii)、常德粉葛(Changde Pueraria thomsonii)、武隆苦葛(Wulong Pueraria peduncularis)这3个种的ITS序列特点相近,G+C含量都在53.74%左右,长度小于700 bp,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种质亲缘关系很近;合川粉葛(Hechuan Pueraria thomsonii)和蒙自粉葛(Mengzi Pueraria thomsonii)ITS序列相似性较高,G+C含量与序列长度都相差不大,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通道山葛(Tongdao Pueraria montana)聚为1类,与其他物种存在较远的距离;德兴宋氏超级粉葛(Dexing Soong Super Pueraria thomsonii)与常宁野葛(Changning Pueraria lobata)ITS序列和G+C含量一样,在发育树上聚为1类,但与会同山葛(Huitong Shange)、大卫粉葛(Dawei Pueraria thomsonii)处于不同的分支上,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1.
孟彦  张燕  许映芳  方耀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51-12952
[目的]了解月鳢和乌鳢的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电泳法对月鳢和乌鳢的眼、肌肉、心脏、脾、脑和肾中的2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月鳢肾脏、脾脏、脑和心脏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且带型相同、活性相当;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肌肉组织的MDH带型分布表现出明显活性区。鸟鳢肾脏、脾脏、脑、肌肉和心脏的MDH图谱有很清晰的4条带;其眼组织的MDH图谱有5条带。月鳢和鸟鳢不同组织中酶的图谱数量一样,但类型不同。在鸟鳢6种组织中,眼睛的MDH表达量最大,而月鳢各组织的MDH表达量差异不大。乳酸脱氢酶(LDH)在乌鳢中的表达量高于月鳢。[结论]硬骨鱼类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其变化可更直接、正确地反映生物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斑乌鳢平均含肉率分别为68.24%、71.34%、70.71%、70.18%;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粗蛋白质含量为20.6%~21.4%,粗灰分含量为1.2%~1.5%,水分含量为76.1%~76.7%,脂肪含量1.7%;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40%~49.65%,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35%~38.87%,其中乌斑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研究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乌斑鳢蛋白质营养水平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相当,但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所体现的肌肉品质则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  相似文献   

13.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 mg/L。并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讨论了4种鱼窒息点高于其他常见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为外类群,使用MEGA3.1软件对忍冬属的20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用邻接法获得系统树。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var. edulis)与蓝果亚组(Subsect. Caerulea Rehd.)的其他种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高达99%,与传统分类相符,故不支持将蓝靛果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5.
利用ITS核酸序列分析鉴定海洋青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凌云  田黎  孙修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41-15742
[目的]利用ITS核酸序列对6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青霉菌的海洋真菌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6株样品的ITS序列进行克隆,并利用ClustalX1.83软件对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了6株样品的ITS序列,将结果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其他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6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结论]该6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16.
pH对月鳢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鳢成鱼胃黏膜组织、前肠黏膜组织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分别为6.2、5.4和5.4,不同消化部位的该酶活性最大时的pH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月鳢消化系统形态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月鳢(Channaasiatica)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肠道呈3次盘旋,肠长与体长之比为0 42±0 02;②随着发育和生长,消化道的粘膜层厚度及粘膜皱褶高度增大、粘膜皱褶及杯状细胞增多;③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组织结构区别明显,且食道与胃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过渡性;④胰腺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⑤月鳢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与其食性高度相关。探讨了月鳢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认为月鳢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桦木属的6个种和其他10种桦木属植物为材料,利用Clustal Omega和MEGA 7.0软件对ITS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利用SPSS 25.0软件对7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新疆桦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ITS遗传演化分析中,新疆桦木属中的桦木亚组和柴桦亚组遗传距离较近,为0.0047,桦木亚组内部绝对遗传距离为0.0060;在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大于1的累计贡献率为84.5%,桦木属植物分类性状主要取决于生活型、叶片形状、果苞背部被毛、树皮剥裂及纹路;新疆桦木属植物ITS序列和形态学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盐桦与甸生桦聚为一组,与《中国植物志》中盐桦归属于桦木亚组,而甸生桦属于柴桦亚组的分类存在一定差异,但与《新疆植物志》中两者被划分在柴桦亚组的结论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成鱼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3-61℃范围内,月鳢成鱼各消化酶活性在胃粘膜组织、前肠粘膜组织和肝胰脏的最适温度,对于蛋白酶分别为40℃、47℃和33℃,对于淀粉酶分别为47℃、54℃和47~54℃,对于脂肪酶分别为40℃、54℃和47-54℃,不同部位的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有所差异。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胃粘膜〉前肠粘膜〉肝胰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