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发展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长期发展.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种子检验相关国际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发布种子质量检验标准、组织实验室认可和产品认证、制定国际种子贸易规则的核心: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技术法规为手段,以标识和认证为保障,依托各级种子质栓机构和认证实验室.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种子检验体系。对先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将对中国种子法规体系、质检体系、监督管理、认证认可、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诸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种子质量评定方法的准则——GB3543—8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以下简称“国际”)的总体水平较低,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更加注重种子贸易的公平竞争,现行国标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全国种子总站1989年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统一计划,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即将发布实施。其中,在净度分析方面是等效采用国际种子检验规程1985年版和1987、  相似文献   

3.
世界植物品种保护概况农业部农业司吴晓玲1UPOV的发展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公约是于1961年12月12日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外交会议上,由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签署的,随后丹麦、瑞士和英国于1962年先后签署了此项公约。UPOV公...  相似文献   

4.
李岩 《种子世界》2016,(2):15-16
正种子检验是通过对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净度、发芽率、生活力、活力、种子健康、水分和千粒重等项目进行检验和测定,评定种子的种用价值,以指导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贸易活动。种子检验是农业生产用途中评估种子质量的一门科学技术。1.种子检验工作的内容1.1.田间检验田间检验是指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对品种真实性进行检验,对品种纯度进行评估,同时对作物的生  相似文献   

5.
孙群  王建华 《种子世界》2003,(12):54-54
波兰的种子产业开始于19世纪.在1910年育成了第一个洋葱品种"沃斯卡".植物育种及种子生产方面的工作使得瑞考维采的浩斯兄弟、华沙的沃勒契及克拉科夫的弗瑞格创立了首批种子公司.1876年,在扎比克沃建立了种子检验站以促进种子贸易的发展.1936年颁布了第一批全国蔬菜品种名录."二战"以后,情况有所改变,建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种子体系.农业食品经济部的植物生产保护司负责这个体系,将植物育种、种子生产和种子贸易的事务分开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种子协会(APSA)2004年会于9月13~17日在韩国汉城举行,来自44个国家的541位代表参加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大陆近30家单位的50多位人员参加了年会,并有数家中国企业设展宣传。此外,与此相关的国际粮农组织(FAO)、国际种子联合会(ISF)、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和国际品种保护组织(UPOV)等国际组织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农业部农业司吴晓玲1品种保护需要的条件植物育种家权利(PBR)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其主题及被保护的品种加以明确的说明,以便按照世界种子与植物产业的经验来鉴定受保护品种的样本。对一个品种的描述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素:①该品种应与其他...  相似文献   

8.
1996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全面而系统地引入了容许误差这一概念.容许误差是国际标准规范的内容,欧洲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等都全面采用了容许误差.为与国际接轨,我国种子检验应积极应用这一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种子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9.
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新品种保护旨在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扩大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被授予品种权的新品种选育单位或个人享受生产、销售和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排他的独占权,同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3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9年3月23日,我国正式向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递交了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种子检验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主要用以表达种子内在价值,主要用品种真实性和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刘莉 《种子世界》2005,(10):8-9
目前,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适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文本(简称1978年公约)。与此同时,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适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简称1991年公约)。1991年公约在1978年公约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保护名录范围、农民特权、进出口权、实质性衍生品种(英文: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y)四大方面的修订,其中关于实质性衍生品种的规定内容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直到目前仍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简称UPOV)和加入1991年公约的国家热烈讨论和探索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颁布实施,实现了种子检验结果具有标准性和可比性,从而满足了我国种子贸易发展的需要,也为国际问种子贸易提供了必要依据。该规程对水稻发芽规定了多种方法,但各地用法各异。为寻求较便捷、适宜的试验方法及探索新规程推荐的发芽方法之间差异与合理性,我们进行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3.
广金钱草种子发芽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青松  蒙爱东  欧彪  陈居旭  姜忠 《种子》2006,25(11):86-89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广金钱草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得出广金钱草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为广金钱草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种子检验种子检验可以评定种子种用价值,指导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贸易活动,种子室内检验是运用科学、先进和标准的方法对种子样品的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测定,判断其质量的优劣,评定其利用价值的一门科学技术,种子检验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从基本设置、环境要求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种子检验室的设置,从日常管理、样品管理、原始数据记录及技术资料存档管理、检验仪器及设备管理等方面综述了种子检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的实施,我国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有序放开,种子生产经营主体急剧增加,国有、民营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代销商及农作物育种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种子检验规程中若干细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7—1995)(以下简称95规程)是为了适应种子贸易发展的需要,充分和国际规程接轨,提高检验结果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和有效性对83规程(GB3543—1983)进行全面修订而成的,于1996年6月1日实施后,已成为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行业的强制性标准。95规程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种子检验事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全面接轨,为我国种子贸易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由于95规程在形式和结构上采用了规范的标准形式,使用起来难度大,在若干细节上让人难以理解。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进行了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对于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异同,以及这些法律制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植物新品种权法、美国的植物品种保护法以及欧洲的植物品种权法,揭示了它们在组织和管理、品种注册规定、农民权益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差异;通过国际案例分析,突显了这些法律制度在农业创新、技术转移、农民权益和种子自由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然而,也揭示了一些挑战,如法规不确定性、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种子自由问题。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包括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的推动以及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作物品种的保护和推动农业可持续性。这一研究为深化农作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全球粮食供应的安全和农业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闫志刚  梁子宁  胡东南  吴庆华  王勤 《种子》2008,27(3):107-110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等,为三叶香茶菜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人工种子概念 人工种子的概念是由美国生物学家穆拉希格(Murashige)于1978年在国际园艺植物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芽、愈伤组织、胚状体等)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非常相似,包括具有活力的体细胞胚、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又称合成种子、人造种子或无性种子。  相似文献   

20.
种子检验既对种子质量起着把关、预防、监督、结果报告的作用,又能促进国内外种子贸易的发展。遗憾的是,这些作用在我国没有充分地发挥,乃至有些人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这在客观上除了与种子产业不发达有关外,恐怕与检验员的素质尚待提高很有关系。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加强,尤其是不久将采纳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迫切需要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