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温胁迫下SA、Ca2+单一及复配处理对皖贝母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mmol/L SA溶液喷施处理时,皖贝母的黄叶数最少,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以及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均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以Ca2+处理最高,SA喷施处理表现出抑制CAT活性。3种处理均能提高皖贝母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减少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且以0.5 mmol/L SA喷施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25 ℃、15 ℃、10 ℃不同温度处理下,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质含量也呈上升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延长, SOD、 POD活性,O-2·产生速率逐渐上升;MDA及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百香果枝条作插穗,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Ca(NO_3)_2处理,研究Ca(NO_3)_2对插穗生根及其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化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mg·L~(-1) Ca(NO_3)_2处理的生根数测得值为26.8条,根鲜样质量测得值为0.9g·plant~(-1),根系活力测得值为220.56μg·h~(-1)·g~(-1) FW,与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质量浓度为50mg·L~(-1) Ca(NO_3)_2处理的POD、SOD、CAT和APX活性测得值均比其他处理显著增加,且MDA含量测得值均比其他处理显著减少。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a(NO_3)_2处理可提高POD、S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插穗对逆境的抵抗及愈合能力,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4.
砷胁迫对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mgAs·L-1)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5mgAs·L-1处理下上述6种指标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升高,除APX外.剑叶风尾蕨叶片的CAT、POD和SOD活性受到很大抑制,而大叶井口边草叶片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大叶井口边草叶片的MDA含量降低,剑叶风尾蕨则升高;剑叶凤尾蕨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比大叶井口边草增加显著.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的CAT和APX活性先降低再升高,POD活性显著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剑叶风尾蕨叶片的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APX活性无显著变化,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两种供试植物叶片的MDA含量第6 d时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在第6 d则显著增加,而后降至实验初始时的水平.总起来看,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比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POD在其抗氧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生理生化指标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0、50、100、200 mg·L-1)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氧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积累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指标起到了缓解作用,其中低浓度壳聚糖(50、100mg·L-1)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喷施低浓度壳聚糖后,能提高菠菜的S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以及MDA、脯氨酸和H2O2的积累,从而缓解毒死蜱对菠菜的胁迫作用.与毒死蜱胁迫相比,壳聚糖能将毒死蜱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指标较早的恢复到对照水平,主要体现在S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H2O2积累的变化上.就壳聚糖的缓解作用而言,壳聚精对菠菜SOD活性、O-2·产生速率以及MDA、脯氨酸和H2O2积累的缓解作用较大,而对POD、CAT、APX活性和可溶性糖积累的缓解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子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物量、抗氧化酶及一些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铝和适度的酸雨有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铝和较高酸度酸雨不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SOD、POD、CAT和APX总体上增加,在较低浓度铝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增加,存较高铝浓度(30 mg/L)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下降.10 mg/L铝浓度处理茶树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无铝处理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酸雨强度对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酸雨加剧铝引起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酸雨单独作用对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酸雨加剧铝对茶树叶片脯氨酸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H 3.0的酸雨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一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对酸雨和低浓度铝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高浓度的铝(30 mg/L)损伤茶树抗氧化系统,减少一些抗性物质的合成,影响其生长,而酸雨加剧高铝对茶树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浓度0、1、3、5 mg/kg)对烤烟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小;丙二醛(MDA)含量随镉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3 mg/kg Cd胁迫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根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随着Cd浓度增大,烤烟叶片和根的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从而提出降低烟株体内Cd含量的营养调控方法,为进一步了解植物对Cd的抗性机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以耐盐性较弱的小型西瓜品种秀丽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 Cl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 Na Cl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中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升高;而1.25 mmol/L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Na Cl胁迫下西瓜幼苗叶片、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些结果表明,外源ALA处理可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进而有助于增强西瓜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烤烟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0mg/L,5mg/L,25mg/L,50mg/L)对烤烟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L镉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大;5mg/L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最大;随着镉浓度增大,烤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镉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HRW)灌根的方法,分析HRW处理对硝酸钙[Ca(NO3)2]高盐胁迫条件下樱桃番茄耐盐性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HRW处理明显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和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含量,说明Ca(NO3)2高盐胁迫下,HRW处理可明显降低植株体内MDA含量,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并通过提高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来减缓高盐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提高其耐盐能力,从而使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明显提高。由此可见,HRW处理可有效缓解樱桃番茄无土栽培Ca(NO3)2次生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合中药材有机生产的施肥技术,以山西省道地药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灵丘县设置化肥(C)、有机肥(O)、有机肥+矿物肥(OM)、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移栽时蘸根)(OMD)、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盛花期灌根)(OMI)、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盛花期喷施)(OMS)6个处理对二年生黄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OMD地下部产量最高,较C处理产量提高13.25%,较O处理产量提高了35.75%;OMD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芪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0.88%和98.50%;OMD和OMI处理对根体积、根长和根系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C处理;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OMD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综合考虑得出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移栽时蘸根)为最优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在辣椒生产中的可行性以及适宜的化肥减量比例,以‘隆椒二号’辣椒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增量50%(F1)、常规化肥(F2)、常规化肥减量50%(F3)、化肥减量10%(F4)、20%(F5)、30%(F6)并配施与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共7个施肥处理。结果:①总体上来看,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在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提高了辣椒株高、茎粗和SPAD值。在苗期,各生长指标在单施化肥处理间(F1、F2、F3)和化肥减量处理间((F4、F5、F6)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与不施肥(CK)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开花期和结果期,各生长指标在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施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期和结果期。②施肥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在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化肥减量20%(F5)和化肥减量30%(F6)处理使果实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8.68%、24.84%和21.23%、57.33%。就辣椒产量而言,化肥减量20%(F5)和化肥减量30%(F6)处理较常规化肥(F2)处理均无显著影响,而化肥减量10%(F4)处理较常规化肥(F2)处理显著降低6.70%。结论:以综合主成分分析得分为依据,综合考虑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对辣椒生长和产量品质的总体影响,化肥减量20%并配施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的总体效果最佳,可作为实际生产中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OryzasativaL.)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响应。两年平均结果显示,与全量施用普通肥(180 kg·hm~(-2))相比:全量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13.4%(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9.1%(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0.4%(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37.8%(P 0.05);减量10%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9.6%(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3.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1.1%(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6.6%(P 0.05);而在减量10%施用缓释肥的同时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水稻增产11.1%(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7.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7.6%(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4.8%(P 0.05)。缓释肥处理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原因是其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综上,基质缓释肥减量10%施用(尤其在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可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水稻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生物有机肥在田间对西葫芦生长影响及根结线虫防治效果,使用由不同菌株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处理西葫芦及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区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使用生物有机肥后,首先可显著提高植株茎粗、叶绿素含量、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其次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密度、根结指数和单株根系虫卵数,明显减轻根结线虫田间发病率,最高防效可达63.00%;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土壤中自由线虫数量。因此,使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西葫芦植株生物量,有效防治根结线虫的田间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两种生物肥料配施对再植花椒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花椒因长期连作而出现的幼苗活力差、重栽后成活率低、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以不同体积配比的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为修复剂,探究其对花椒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二者混施对再植花椒的影响,旨在为老椒园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施肥能显著提高花椒幼苗株高、茎粗和生物量的积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潜在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光化学效率也明显增加,胞间CO_2浓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显著。整体看,混施对再植花椒的促进效果优于单施,以微生物菌肥与生物有机肥体积比为2∶1处理时对植株生长及光合作用促进最为显著,该处理下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3倍、2.4倍和4倍,说明该处理可有效提高光合系统PSⅡ的光能利用率,延长幼苗光合期,加速有机物积累。因此,微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幼苗生长及生产力,对花椒连作障碍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葱全施化肥(100CF)、减量(20%、40%、60%、80%、100%)配施有机肥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CF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为20%、40%和60%时,大葱产量有小幅增产,增产率分别为3.39%、4.48%、5.32%。有机肥替代比例达40%以上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增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葱维生素C含量,80CF20OF、60CF40OF、40CF60OF、20CF80OF、100OF 5个处理维生素C含量较100CF相比,分别增加17.92%、39.40%、45.08%、57.56%、 64.06%;不同施肥处理对游离氨基酸、丙酮酸和有机酸的影响较小。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逐渐降低,与100CF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0~2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减少 22.87%~76.17%和10.84%~80.48%,而2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减少4.83%~54.18%和 29.13%~ 75.45%。以40CF60OF处理大葱产量、品质最佳,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减量比例配施有机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辣椒磷肥减量增效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湘辣14号"线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0)、全磷化肥(P100)2个对照及减磷10%配施有机肥(BP1)、减磷20%配施有机肥(BP2)、减磷30%配施有机肥(BP3)和减磷40%配施有机肥(BP4)共4个减磷处理,分别在辣椒定植当天(0 d),30,60,90和120 d测定各小区辣椒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辣椒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与CK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对辣椒生长指标、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在定植90~120 d时,当与有机肥配施时,随着磷肥施用比例的减少,辣椒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BP2处理辣椒的以上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_2浓度(Ci)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BP2处理辣椒的以上指标均小于其他处理。当与有机肥配施时,随着减磷比例的增加,辣椒产量以及品质指标(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BP2处理以上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硝酸盐含量呈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其中BP2、BP3和BP4处理辣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P100和BP1处理。定植120 d时,与P100处理相比,BP2处理辣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辣椒产量及品质指标均明显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减磷配施有机肥有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辣椒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促进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最终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其中减磷20%配施有机肥是促进黄壤辣椒增产提质的适宜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8.
以夏蜡梅、美国蜡梅一年生苗为试验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施肥种类、施肥配比对夏蜡梅、美国蜡梅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与传统水溶性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显著提高全株的磷、钾养分含量,促进夏蜡梅、美国蜡梅幼苗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实现苗木养分的平衡;相同施肥方式及施肥配比下美国蜡梅的形态指标及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夏蜡梅;且当氮磷钾配比为14-14-14、施氮量为1000 mg·株~(-1)时,夏蜡梅和美国蜡梅苗木生长效果均较好,苗高分别为23.50和30.40 cm,地径分别4.03和3.19 mm;总生物量分别为0.92和1.10 g·株~(-1);质量指数分别达到0.0927和0.0847;氮磷钾含量较高,夏蜡梅为23.38、4.39和28.23 mg·株~(-1);美国蜡梅为23.38、4.37和30.20 mg·株~(-1)。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20.
以万寿菊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运用裂区设计,以缓释肥处理为主区,包括不施用缓释肥(T1)、喷施叶绿宝(T2)、基施多维肥精(T3)、基施多维肥精+喷施叶绿宝(T4)4个处理;氮肥处理为副区,即施氮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4个处理,通过测定万寿菊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膜稳定性以及保护酶等指标,以期为万寿菊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缓释肥和氮肥配施对万寿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叶绿素含量随着尿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N3T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Pn、Tr、Gs均随着尿素施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i随着尿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缓释肥和氮肥配施对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较为一致。在N3T2时保护酶活性最高,丙二醛活性最低,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衰老。结论:施氮量达到300~450 kg/hm~2时,基施多维精肥和喷施叶绿宝可显著改善万寿菊气体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