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四年扇贝全人工育苗的成功为扇贝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的苗种,扇贝的大发展已成为可能。但十年来扇贝养殖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养殖器材成本高,单台产量低,收益少,甚至亏损。因此,研制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扇贝生长快的新型养殖器材已是当前扇贝养殖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筏式养殖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暴露出新问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苗种质量、养殖密度、竞争性生物等方面探讨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因素.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振刚 《科学养鱼》2002,(12):24-24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改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为“秋分春收”,即在9月下旬至10下旬,将大规格苗种装入养成笼进行养殖,到翌年4~7月份收获,整个养殖期不经过高温季节。通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换季养殖,不仅避免了扇贝大量死亡,而且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扇贝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现将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简介如下。1.苗种来源及运输栉孔扇贝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是在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的,但大部分是靠从烟台沿海购进的。贝苗运输采用干…  相似文献   

5.
朱红霞 《齐鲁渔业》2001,18(5):16-17
日照市岚山办事处拥有滩涂面积2.2万亩,适宜养殖的浅海水域50万亩,现有滩涂养殖池 2 700亩,浅海养殖16 000亩。现将我处开展对虾、扇贝“二次创业”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1 扇贝养殖“二次创业” 我处浅海扇贝养殖开始于1987年,起步于1993年,到 1997年迅速发展到 3万多亩。利益的驱动使养殖单位一哄而上,扇贝养殖区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品种单一,在盛夏高温季节影响下连续2年造成栉孔扇贝大批死亡。我处以科技为手段,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思路,发展多品种多模式养殖。1.1 大力椎…  相似文献   

6.
半封闭式人工生态养殖对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半封闭式人工养殖对虾是通过对虾与梭鱼,扇贝混养及和适时进水,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探讨了半封闭人工生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及其对虾生长,体质及抗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这种贝类具有生长快、养成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当年养殖当年收获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浅海海湾扇贝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山东、辽宁已大面积养殖。由于我县地处平原沿海、泥沙海岸、半清水半泥沙海域,前几年几经小面积养殖,一直没开展起来。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对海湾扇贝养殖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本海区的大面积养殖技  相似文献   

8.
虾夷扇贝穿耳养殖技术起源于日本,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对该技术的引进和规模化开发则是近年来的事。虾夷扇贝穿耳养殖是一种全新的养殖形式,穿耳养殖的虾夷扇贝具有生长速度快,易于管理的优点,同时,采用此法养殖可以拓展养殖水域和有效减少敌害的捕食。  相似文献   

9.
山东长岛县海珍品试验场于1974年栉孔扇贝的春季自然采苗取得成功。几年来采得可供养殖的5~20毫米栉孔扇贝苗258万多个,提供了养殖苗种。但舂季也正好是其他附着生物的主要附着期,因而经常遭致稚贝附着困难或附着不牢,影响生长,而且敌害生物严重,  相似文献   

10.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养殖方式及适宜养殖水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桑沟湾内,对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JonesetPreston)的笼养与串耳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及不同水层(1m、2m、3m、4m)的养殖效果进行了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串耳养殖的扇贝平均壳高增长比笼养扇贝生长快,两种方式效果差异极明显(P<0.01);(2)串耳养殖方式以2m为最佳养殖水层,其次为1m和3m,4m水层最差,而且2m与4m的养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3)笼养方式的最佳水层为4m,其养殖效果依次为4m>1m>3m和2m。试验显示,在不同的养殖方式下,栉孔扇贝最佳生长的养殖水层是不同的。本文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扇贝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利平 《齐鲁渔业》2000,17(2):21-23
扇贝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783.5万t,其中贝类产量412·7万t,扇贝产量达90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1%,贝类产量的22%)。而同年世界扇贝的产量约98万t,可见我国扇贝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90万t产量中,栉孔扇贝约58万t,海湾扇贝25万t,虾夷扇贝5万t,华贵栉孔扇贝约2万t,年产值约40亿元。自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渔民从扇贝养殖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省扇贝累计产量达440多万t,收入约200亿元。1扇贝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诺 《齐鲁渔业》1999,16(4):21-22
我省沿岸浅海2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4350万亩。1985年以来,以扇贝为主的浅海养殖规模迅速发展,1997年已达33万亩。浅海区已成为我省目前筏式养殖扇贝的主要海区。十多年来,由于扇贝筏式养殖无序无度地发展,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扇贝生长速率、肥满度、贝柱规格、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严重下降。1997年出现了33万亩浅海筏养的林孔扇贝有6O%死亡甚至绝产的惨重局面。1从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论浅海养殖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浅海扇贝养殖区生态系统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比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简单。主要表现为:1)生产者、消费者之…  相似文献   

13.
石峰 《河北渔业》2009,(7):30-30,37
近几年来,葫芦岛市浅海浮筏式养殖海湾扇贝发展迅速,仅绥中止锚湾海区已养殖2万多台筏.伴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扇贝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生长不良,规格小,使养殖业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即有生物因子,高温、低温和强热带风暴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有养殖环境质量下降(产生自身污染),养殖贝类遗传质量下降(养殖贝类种群退化),养殖容量过大,生态失衡(局部海区负荷过大),养殖工艺不合理以及粗放型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改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栉孔扇贝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支柱性产业。自1997年起,连续几年暴发的大规模死亡症,导致了该产业的巨大损失。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栉孔扇贝养殖课题组自2000年起分别从统计病学、病理学、病原学以及环境理化、生物因子等开展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一种RNA球形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症的直接病原。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海珍品试验组科技人员,用塑料管作为扇贝的附着基,试养扇贝初获成功。塑料管做附着基工艺简单,扇贝生长亦快。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Chi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an)属珍贵海产品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沿海,尤以山东、辽宁为最多。当前,沿海许多生产、科研部门对这一新的养殖品种进行了多种方法试养和研究。但是,采用粘着法养殖(简称“粘养”),在国外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摸清扇贝的生长规律,推进扇贝养殖业的发展,现将前几年的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死亡原因1.1 养殖密度过大 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数采 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每层网笼放苗100~120粒,甚至更高。目前扇贝的养殖方法大多采用 垂下式,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扩散,沉积在养殖筏周围的海底,并发生 腐烂,产生有害物质(如H2S)。当风浪增大时,这些有害物质泛起,毒害扇贝。另一方面, 养殖密度过高致使饵料生物骤减,扇贝因缺乏饵料,抗病能力和抵御环境恶化能力下降,导 致扇贝大量死亡。1.2 风浪影响 浙江海区多台风,且集中在8~10月份,此时扇贝缺少足丝。由于风…  相似文献   

18.
王琦  袁涛  何毛贤 《南方水产》2011,7(5):73-8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为暖水性海产双壳贝类,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肉质细嫩而著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文章综述了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殖发育、生长、人工育苗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遗传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人工育苗育种及养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本年度在渤海湾金州区的七顶山和荞麦山两地进行海湾扇贝筏式养殖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结果。未发现其理化环境和浮游生物对高温期海湾扇贝的死亡原因有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七顶山筏地(内排)的生态环境及扇贝生长情况仍然好于荞麦山筏地(外排)。现行养殖规模不会造成养殖水域缺氮缺氧状态。海湾扇贝的死亡原因仍需从微生物学、寄生生物、附着生物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为福建省首次从山东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100×104粒中科红海湾扇贝苗种,在福州连江海区试养,探索其在福州海域养殖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海域7-8月高水温期,中科红海湾扇贝生长迅速,壳高月增长平均达1 cm以上;9月份后,随着海区水温下降其生长速度减慢,中科红海湾扇贝适宜在该海域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