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冀西北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止措施张希近,庞万福,李振树,高占旺,韩宗舜(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076450)马铃薯是冀西北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它具有抗旱御灾,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优点。马铃薯在冀西北历年播种面积达1x10 ̄5ha左右。成为冀西北旱作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生产主米杂交种逐步退化的现象,分析了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措施,为更好地发挥玉米杂交的增产作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志愿  彭云煌  全华 《玉米科学》2005,13(Z1):150-152
湘玉10是湖南永顺县旱科所1993年选育成功的,其综合性状优良,故推广速度快,种植面积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但因未受到专利保护,其亲本流失早,范围广,且提纯复壮工作做得差,其F1代种子纯度越来越低,直接导致大田单产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通过试验,找到了湘玉10退化对单产影响的因素及根本原因。为确保湘玉10的质量,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初步认为引起天宝蕉种性退化的原因为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劣变,而不正确选择以及不良的栽培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会加剧退化.为提高种性,须认真搞好提纯复壮工作,严格种苗选择以及改善栽培条件和合理栽培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脱毒马铃薯在自然条件下种植种性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完善良种繁供机制、选用抗病毒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和连年更换种薯、有效规避高温、加强科学培管等。  相似文献   

6.
红麻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友才  黎宇 《中国麻业》2001,23(2):31-32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麻袋、海生布等包装材料 ,近年来用红麻全杆造纸取得较大发展。我国常年种植红麻在 1 3万 hm2 左右 ,高峰期 1 985年曾达到 1 0 0万 hm2 ,纤维总产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红麻喜温、耐旱、耐盐碱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 ,管理比较简单 ,南到两广 ,北到新疆 ,均可种植。但近年来我国红麻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单产提高幅度小 ,生产用种品种纯度不高 ,混杂退化十分严重 ,早花早蕾现象经常发生 ,以致于北方麻农不认品种 ,只要求不早花就行。尽管各育种单位不断选育出了新的红麻品种 ,但推广力度不大 ,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淑菊 《杂粮作物》2004,24(3):159-160
"吨谷一号"是从山西省农业大学引进的优质、高效谷子新品种,经连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但也存在退化因素,通过对"吨谷一号"的种性退化因素进行试验示范,挖掘退化原因,并提出良种繁育技术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目前种植的黑皮果蔗品种严重退化的问题,指出了病毒侵染、自然变异和黑皮果蔗选留种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认为通过提高田间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方法选留蔗种或利用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等途径可以有效防止黑皮果蔗品种退化,保持黑皮果蔗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可以连续几年发挥其增产作用,但任何一个品种的种性都不是同定不变的。随着品种繁殖世代的增加,就会出现纯度降低,性状变劣,抗逆性、适应性减退,产量、品质下降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发生了混杂退化。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来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延长品种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0.
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易发生混杂退化,出现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变劣的现象,造成生活力降低、抗性减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情况。现将其产生的原因与防止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宁 《杂粮作物》2001,21(4):13-15
由8个高粱亲本组成1/2P(P+1)双列杂交试验,采用Hayman等人的双列分析法,对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角、叶向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叶面积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外,其余4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叶角、叶向值以加性效应为主,叶长、叶宽、叶面积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叶角、叶向值以低值为部分显性,叶开、叶面积以高值为超显性。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最低,为31.69%,而叶角较高为89.83%。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海南胡椒主产地区,胡椒连作表现生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等现象,探讨影响胡椒连作的主要因素,提出胡椒连作可能存在的障碍及防控措施,为胡椒连作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Starch was isolated from eight local Zimbabwean landrace varieties, an improved cultivar (SV2) and a hybrid (DC-75) of sorghum grown in four environments. Amylose content, pasting (peak (PV), hot-paste (HPV), cool-paste (CPV) viscosity), textural and thermal (gelatinisation peak temperature (Tp) and gelatinisation energy (ΔH))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es were determined. The F -tests from analyses of variance detected significant (p<0·001) differences among genotypes and grow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starch properties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range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exists for these traits in sorghum genotypes although the latter could be greater than varietal effects. Hybrid DC-75 largely differed in starch amylose content, pasting PV, and gel hardness from the local landrace varieties. Environments used for local landrace varieties caus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rch properties, hence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growing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if a particular genotype is to maintain minimum variation in the desired pasting, textural or thermal properties.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dicate that in breeding programmes, selection for starch properties at a single location would be misleading.  相似文献   

14.
高彦东  陈悦 《杂粮作物》2001,21(3):14-15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42份高梁亲本进行了分类进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查明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对育种过程中的材料选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东台市近年小麦赤霉病频发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处苏北沿海的东台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一种常发性病害。文章回顾了近10多年来东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剖析了该病高频率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就今后如何更好开展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高粱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成功地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并筛选得到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过PCR和Southern杂交,均已证实了外援基因已导入和整合到植物体中.得到的部分转基因植株,经过抗虫鉴定表明,具有很强的抗虫性.高粱遗传转化过程中最佳预培养时间是3~5 d,最适宜的菌液浓度为OD600值=0.5~0.7,共培养培养基的最佳pH值是5.2~5.6,最佳温度为22~25 ℃,最佳共培养时间是3 d.100 μmol/L乙酰丁香酮对提高高粱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锋 《中国糖料》2010,(1):24-26
对64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等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值为1.86,榨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8,全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9,表明64份甜高粱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长、全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在早世代选择;茎秆鲜重和穗长的遗传进度较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穗长与茎秆鲜重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均与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其它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蚜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6-1999年在田间自然感虫和人工接虫相结合的条件下,对1266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梁抗蚜性鉴定,筛选了9份高抗材料和23份抗性材料,对这批材料同步进行了高粱黑穗病、高粱靶斑产现任玉米螟等抗性鉴定,筛选出了13份抗高粱蚜瘘抗其它病虫害的双抗或多抗材料 。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去雄及塑料袋简便杀雄法获得了6个同源四倍体高粱品系与约翰逊草的种间杂种。在40条染色体水平上两种间杂交不存在遗传障碍,杂种F1在生长势上表现了巨大优势,在主要形式上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20.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