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蚜是麦盖提垦区棉田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为害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特别是对膜下滴灌棉田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为害。自2002年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以来,棉蚜始终处于持续高发态势。本区病虫中心测报站经6年调查,对膜下滴灌棉田棉蚜消长动态及特点有了全面了解。为减轻棉蚜对棉花为害,使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产部门在总结大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2003年至2011年对新疆博州地区棉蚜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自2003年棉蚜暴发为害后,棉田棉蚜由秋蚜为害为主转变为以伏蚜为害为主,秋蚜发生为害减轻;如果棉蚜为害高峰期提前至6月中旬前后,则造成为害损失重.6~7月时晴时雨天气过程利于棉蚜发生,而7月底有少量降雨过程就会导致棉蚜种群数量迅速消退.做好棉蚜系统调查工作,及时预报棉蚜发生高峰期,抓好点片防治及联防统治工作,可有效防控棉蚜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总场棉蚜棉叶螨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棉叶螨是新疆北疆棉区的两种重要害虫。1991年、1994年棉蚜曾在石河子总场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大幅减产,单产仅45~50kg/667m2,而且棉花后期拾花沾手,给采摘带来极大不便,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级。2001年7月,正是棉花花铃期,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期,这时80%的有翅棉蚜向棉田迁飞而来,至7月19日已有4800hm2发生棉蚜,棉田有蚜株率达100%,百株有蚜25 000多头,益、害比严重失调,是继1994年以来迁飞蚜最为严重的1a。同年棉叶螨也严重发生。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4.
新疆以往为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是棉长管蚜和棉黑蚜,但发生面积一般较小,且为害较轻。棉蚜(Aphis gosspii Glorer)在我区虽有分布,但田间很少发现,因此鲜为人知。1985年吐鲁番市棉田突然发生棉蚜,发生面积达3万亩。1986年该市棉蚜发生更为严重,发生面积共达8.56万亩,其中棉花受害面积为7.42万亩,甜瓜受害1.14万亩,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1986年哈密市棉、瓜田也发生了棉蚜。此后,新疆各植棉区均发现和发生了棉蚜,如1987年喀什地区棉蚜发生面积为22.54万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农作物面积减少及其破碎化对害虫种群的影响,采用微景观试验模型系统连续2年研究5个梯度棉花生境面积(棉花种植比例分别为20%、40%、60%、80%和100%,其余均种植玉米)及2种破碎化(完全连通与完全破碎)对棉蚜Aphis gossypi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境面积较小(棉花种植比例为20%)时破碎化程度越高,棉蚜数量越多,而生境面积较大(棉花种植比例为40%)时棉蚜的响应正好相反;生境面积中等(棉花种植比例为60%)时,破碎化程度对棉蚜数量影响不大;生境面积大(棉花种植比例为80%)时,破碎化对棉蚜数量的影响存在年度效应,2014年破碎化程度越大,棉蚜数量越少,2015年则无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及两者之间的互作对棉蚜数量无显著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的互作也不影响棉蚜数量,但调查时间显著影响棉蚜数量,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呈年度变化。总之,棉蚜对棉花面积变动及其破碎化展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的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棉苗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其次是棉苗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ossypii)、红腐病 (Fusarium moniliforme)等.其发生程度除受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影响外,主要与棉苗定植后的气候条件相关.据统计资料表明,济宁市 1990~ 2003年 14 a中,发生程度中等偏上年份有 8 a(1992、 1993、 1996、 1997、 1999、 2001、 2002、 2003). 2003年棉花苗期病害在全市大发生,发生面积达 6.57万 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 75.8%,且发病早,持续时间长,死苗率高.据鱼台、金乡县调查, 4月下旬 60%苗床发病,严重苗床病株率达 30%, 5月上、中旬大田普查,病田率达 100%,病株率平均达 55.5%,最高 86.5%,死苗率 5%~ 10.5%,高的达 20.3%,田间缺苗断垄严重.全市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田间调查方式,探究昌吉市棉花种植中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是2021年昌吉市棉田的主要害虫,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依据其发生时期和特点,科学系统的制定棉蚜和棉叶螨防控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棉蚜的抗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合使用生物防治法来延缓或治理棉蚜抗药性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常规管理棉田条件下,对不同作物混栽区苗期6种作物上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葫芦上的棉蚜种群数量最大(峰值,11016.7头/百株),其次是四季豆(峰值,6323.3头/百株),棉花、黄瓜、豇豆和甜瓜上的棉蚜则相对较少,且其种群动态发生具有一致性。6种作物上的主要天敌的种群发生都滞后于棉蚜的发生,并以寄生蜂的种群密度最大,且具有指数增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西葫芦上棉蚜数量多,僵蚜基数大,是室内饲养寄生蜂的良好寄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与棉蚜 Aphis gossypii 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 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 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棉花上取食6 h的棉长管蚜和棉蚜的16个重要参数, 比较两种蚜虫的取食行为。研究发现:1) 取食健康棉花时, 棉蚜在木质部(G波)的取食持续总时间长于棉长管蚜,棉蚜在木质部的取食能力大于棉长管蚜,但二者在韧皮部的取食能力相差不大。2) 取食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E2波)持续的总时间为(2 531.33±60.86)s, 显著大于棉长管蚜E2波持续总时间[(2 196.00±98.91)s];取食棉蚜诱导的棉花时, 棉蚜取食韧皮部、木质部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长于棉长管蚜(P<0.05), 说明棉蚜对于棉蚜诱导棉花的取食耐受性大于棉长管蚜。棉蚜对两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适应性更强, 更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棉花的F波持续总时间长于健康棉花, 说明经取食诱导的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由间歇性害虫一跃上升为南疆棉区及我师库尔勒垦区棉田主要害虫,3a来同棉蚜混合交替发生并猖獗为害,成为影响我师棉花生产最危险的害虫。在棉铃虫特大发生的1997年,由于棉铃虫与棉蚜交替为害造成全垦区棉花减产20%以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   

11.
项海兰  余春艳 《湖北植保》2007,(4):16-16,30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害虫危害有所减轻,不仅棉铃虫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棉蚜发生量也在削减。我们通过对近十七年棉蚜的测报资料、发生实况等进行汇总分析,摸清了棉蚜在我市棉田的发生演变特点,找出了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  相似文献   

12.
棉蚜(AphisgossyppiGlover)在棉花苗期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由于棉产区多年来频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蚜,使棉蚜抗药性增强,同时大量杀伤天敌,造成环境污染,致使棉蚜更加猖獗在为害,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本试验是观察不同类型棉田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消长,以及天敌对棉蚜的控制效果,观察表明:棉田自然天敌对苗期棉蚜一般是可。控制其为害的;在生产活动中,要协调各项措施,尽量减少对天敌的影响,以提高其对棉蚜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棉田棉蚜种群动态及瓢虫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新疆尉犁县4种棉花品种的棉田调查,利用棉蚜数量和时间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其种群动态,应用棉蚜数量和瓢虫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棉田棉蚜种群与瓢虫种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基本呈指数规律上升与下降。在尉犁县孔雀农场的中棉35和军棉1棉田中,从2001年5月31日至6月28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6月28日至7月26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下降。在尉犁县达西村的抗虫棉9和新陆中11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开始发生和发生高峰期均比中棉35和军棉1推迟1周左右,其中抗虫棉9棉田的棉蚜发生高峰期数量最多,而新陆中11棉田的棉蚜发生期数量最少。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对棉蚜起控制作用,它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4.
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和网罩棉苗测定其不选择性,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8个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徐州142、鄂棉6号表现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33B、SGK抗虫棉、新高抗5号的选择性较强;棉蚜在8个供试品种上的种群数量差别明显,徐州142和鄂棉6号上的蚜量远远低于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同一季节不同棉花品种上的蚜量增长速率不同,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上蚜量增长速率明显较快。在相同的棉花生长阶段,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的蚜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5.
廖为财  何万存 《江西植保》2010,33(3):124-126
棉蚜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棉花蕾铃期的伏蚜为害加重,给棉花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了解棉蚜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可以为防治棉蚜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进行了棉田棉蚜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测定。结果表明,棉蚜在棉田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型的。  相似文献   

16.
棉蚜种群变动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一个确定性预测模型,用于模拟棉田以内棉蚜种群动态。模拟结果与陕西关中棉区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本模型包括1个主程序和9个子程序。输入为棉田迁入棉蚜数、棉花生育阶段、自然变温、捕食性天敌单位以及寄生天敌数。输出为每日百株棉蚜数,以线图表示之。程序语言为FORTRAN.。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地区棉蚜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英  王文斌 《植物保护》1992,18(5):24-24
我区自1985年首先在甜瓜田内发现棉蚜,随后发现在棉田为害逐年加重,因其发生期长、繁殖率高,在棉花生产中造成的损失较重,已为我区棉田的主要害虫。 一.棉蚜在喀什地区的发生规律 (一)越冬据近年调查,棉蚜在我区一是以卵在石榴、木槿、花椒腋芽及皮缝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孵化为干母,产生有翅蚜,4月中旬迁入棉田,9月底10月初部分棉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二是以成、若蚜在温室、大棚的蔬菜及室内盆栽花卉上越冬,翌春揭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湖北省植保总站安排下,荆州市植保站按要求采集棉花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花中黑盲蝽,分别送往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进行抗药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小结如下。1棉蚜  相似文献   

19.
廖舜乾 《植物医生》2005,18(2):35-36
我国最大产棉区新疆2004年夏末秋初遭受棉田虫灾,全区100多万hm2棉花受到不同程度的虫灾袭击,局部地区灾情严重,多处属棉花红蜘蛛和棉蚜重灾区.棉花产业是新疆最大的优势支柱产业,新疆62%的县(市)是棉花主产区,棉区农民60%以上收入来自棉花.棉花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朝阳县十二台公社1978年种棉花一万亩,在棉蚜为害期间,有1280亩棉花常年没有用药剂防治,完全利用天敌控制住蚜害,1979年利用天敌控制蚜虫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棉花长势良好。保护、利用天敌防治棉蚜省工、省药效果好,为综合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