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豫红  王丽敏  张秀文 《河北渔业》2002,(5):《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
<正> 我国养虾业在80年代初兴起,在随后的几年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高效益的时候却忽视了对水域环境的控制,结果养殖区水质情况日趋下降,虾病泛滥,于是大量药物被用于养虾当中。而实践表明,各种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相反由于大量滥施药物,导  相似文献   

2.
漂白粉 生石灰 亚甲基蓝等药物对防治虾病上应用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养殖中,虾病的防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对虾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害是由弧菌引起的红腿病等传染性虾病。在虾病的综合防治中,药物起着重要作用。在防治传染性虾病上,漂白粉类和生石灰具有杀菌能力强、价廉、药物来源广、群众易于使用和推广等优点。为了有效而安全地使用防治药物,我们进行漂白粉、生石灰及亚甲基蓝等药物在虾病防治上应用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由于防治虾病采取换水和投抗菌药物,这对于防治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因受换水条件所限,加之近海区富营养化,降低了换水的作用;而大量施用抗菌药物,不仅成本过高,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为此,省科委于1992年给我所下达了“光合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养虾技术研究”课题,旨在利用光合细菌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虾病时有发生,给养虾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而某些不科学的防治虾病的方法也应引起广大虾农的注意。1.池水消毒细菌广泛分布在池底、水和鱼虾身上。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池底残饵、有机物等。对对虾是非常有利的。只有少数细菌为致病菌,它们在条件适宜时容易大量繁殖而使对虾患病。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为了控制虾病的发生和治疗虾病,一些虾塘普遍采用池水消毒的  相似文献   

5.
方哲  鲍时翔  邓传明  郑育声 《水利渔业》2006,26(2):46-46,72
在养殖基地实施生态养虾试验,利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用人参皂甙增强虾体免疫力,用绿色环保天然抗病毒剂综合防治虾病。虾体无违规药物残留,产出的虾全部出口美国、日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黑鳃病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程度可大可小,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对虾大量死亡。一、对虾黑鳃病的病原、症状及解剖变化1.病原:取病虾鳃丝磨片直接镜检及实验室检验,确定黑鳃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但池塘底质与水质不良会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病虾在水面慢游,尤其在傍晚及早晨日出之前多见;病虾不摄食,肠道空虚,外观其鳃部发黑;增氧机周围的池底有死虾。3.解剖变化:解剖病虾,可见鳃部发黑,胃、肠空虚;镜检鳃片,可见鳃丝发黑、肿胀及溃烂。病虾往往因鳃部呼吸功能受损、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二、对虾黑鳃病的病因经过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防治中国对虾红腿病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红腿病”用药物防治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与蔓延.筛选在虾体内残留量少,防效高的药物时。中草药饵防治对虾”红腿病”也有良好的疗效.药饵中加入矫味增效剂遮蔽异味后,病虾对所投药饵主动抱食,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93年虾病爆发以来,各养虾单位和有关专家都在努力探求根治病毒性虾病的途径,但至今尚无良策,作为亚洲最大的海水养殖场——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经几年灾变后,痛定思痛,一改过去靠药物防治虾病的老路,把产品结构调整和养殖模式更新作为预防虾病爆发的突破口,特别是在1996年  相似文献   

9.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旦发生,药物的使用不叮避免.由于防治虾病的药物较多,且各有不同特性,因此使用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并正确掌握其防治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药物的选择1.认识药物的属性:虾病防治常用的药物有化学制剂、营养剂及消毒剂等。化学制剂是指能直接干扰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而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及抗生素类。这类药物可以有选择地抑制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组织病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患肌肉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进行细菌分离、寄生虫检查、组织病理观察以及虾池的水质分析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细菌、寄生虫以及水质环境因素造成该病的可能性,并发现病症多发生在体长0 8~3cm的幼虾中,而体长3cm以上的虾病症明显减轻。病虾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虾腹部白浊的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存在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腺、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细胞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出现,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nm(n=40)。在包涵体外的胞浆内,尤其在白浊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也分布有大量病毒。心脏和鳃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肌肉组织、肝胰腺、血细胞除变性外还出现坏死;肌肉组织病变尤为严重,肌肉白浊症状是肌肉组织变性、坏死的结果。将病虾白浊肌肉组织以口服方式感染健康虾,健康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一样的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与自然感染病虾相近,表明上述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是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1.
近年,尤其是1987—1988年,大连各地虾场普遍出现养殖对虾红足病。在一些报告中,该病被列为弧菌病。 1988年,大连五建虾场养殖对虾发生红足病。红足病患虾自6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3、4号池,自7月中旬大量(10%以上)出现于1号池。直至8月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普遍出现对虾病害,引起大量死虾现象,由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虾户的利益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防治对虾疾病,已成为养虾业中当务之急。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曾就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对虾症病,作了各种药物饵料的对比试验。近期,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仔虾发光病治疗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二氧化氛、硫酸铜、甲醛、土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进行治疗斑节对虾仔虾发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g/m3二氧化氛、30ml/m3甲醛可以杀灭斑节对虾仔虾发光病的病原体。其他几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弧菌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组织病理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52种药物对中国对虾红腿病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痢特灵等抑菌能力最强。选择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结果,用二者制作药饵,预防效果好,但治疗效果较差,用二者药浴效果也差,池塘生产试验证明,二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组织病理显示,病虾心脏,鳃,肝组织均可见大量细菌。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又称为白体病、白尾病,是近年来发生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一种疾病,患病虾体出现肌肉白浊、白斑或白尾症状,可在数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为当前罗氏沼虾育苗、养殖的主要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市的对虾养殖一直受到虾病的困扰,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特别是1993年,对虾养殖业遭受毁灭性的虾病打击,当时尽管用尽了各种防治虾病的药物,但仍无效,造成了90%以上的虾池绝产绝收。鉴于目前还没有能够防治虾病或阻止虾病继续蔓延和发展的办法,1994年我们尝试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11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实施了《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技术》项目,池塘总面积9.36hm^2,经过150d的饲养,收获成虾155610kg,平均产量1662.5kg/1000m^2。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锅底形池塘,不建进、排水闸,进、排水采用大口径PVC管,配足增氧机,定期消毒养虾水体,并投放有益细菌制剂,及时使用必要药物防治虾病,是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虾夷扇贝脓胞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对大连市长海县附近养殖海域近几年夏季出现的大规模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的研究,能为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以患病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培养,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性质;通过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对虾夷扇贝脓胞病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患病组织中分离出的其中一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菌,在水温19℃、注射浓度为1.09×105CFU/mL的条件下,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对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为查氏弧菌。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连年养虾生产,使养虾池底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当养虾生产进入七月下旬后,细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各种虾病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养虾生产,使不少养虾单位一度造成减产和亏损的局面,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虽然已得到初步恢复,但对虾病害仍然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虾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人们引进了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对虾新品种,但随着对虾新品种养殖年限的增长,一些病害又大量出现,给海水对虾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菌清用在日本对虾黑鳃病的防治上,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菌清在防治对虾病害上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一、材料和方法:今年7月间,在河北黄骅某对虾养殖厂,暴发了大面积的日本对虾黑鳃病,其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