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它集熟料和生料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还能促进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有利于金针菇菌丝的吸收利用。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棉子壳料试验,成功率在95%以上,生物效率达80%~99%。 (一)季节选择 秋季气温降至25℃时开始栽培。 (二)制备培养料 选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先曝晒2天,按棉子壳97%、石灰2%,磷肥1%配料,另加0.1%甲醛拌料。含水量为70%,做成1.5m宽的长条形堆,覆农膜进行发酵。当堆温达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复堆后堆温达60~7℃时每天翻一次堆连续7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1981,(4)
剑麻渣栽培草菇只需少量的稻草,成本低,产量高。其栽培方法是:先将剑麻渣堆制发酵15天左右,再和稻草混堆。先铺一层厚6~8厘米稻草,淋一遍水,然后铺一层麻渣,这样逐层堆成宽2~2.5米、高1.5~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6~7天后,堆温达70~80℃时翻料,同时加入1%的过磷酸钙,调整pH,提高堆温。建堆10~11天,第二次翻料,经15天左右的发酵分解,即可栽培。剑麻料可以利用二次,第二次产量并不亚于第  相似文献   

3.
卢智勇 《食用菌》2001,23(2):23-24
笔者经过十余年探索和栽培实验,总结了一种栽培草菇新方法:稻草发酵捆扎定位栽培法(简称草捆栽培法)。这种栽培技术可以避免旧栽培方法的种种弊端,实现稳产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浸草堆置发酵 选干净无霉变的整稻草,于5%石灰水中浸泡,吸足水后捞起、堆置覆盖塑料薄膜,草堆宜大不宜小,以保证堆内有足够的温度。一般每堆250kg以上,但需以一次能捆扎播种多少为限,以免浸泡堆草太多在播种期内不能完成播种而造成损失。第2天起,料内温度可达到60℃以上。第4天应翻一次堆,待稻草上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即可进…  相似文献   

4.
通常蘑菇料发酵需翻堆四(稻草)、五(麦秸)次,时间近1个月。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南北方温度和堆制材料的不同分别有5、4、3、2天;5、5、4、4、3天;还有7、6、5、4、3天,并且不易堆制出高质量的生产料。笔者在推广生产中,翻堆时没有机械地搬用书中所规定的间隔时间,而是以温度做指标,料温达到70℃时进行翻堆,这样用麦草做原料,即使不用石灰水进行预处理,就可堆制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的培养料。在这基础上我们参考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增温剂发酵法,进行了一次翻堆堆料发酵新方法的试验推广,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成功,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的鉴定、验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污染杂菌(尤以老菇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于1995年10月,将防霉剂应用于平菇栽培,效果显著。现把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①防霉剂:引自岔北化工厂菌研室;②菌种:沪平3号,杂17,赤平1号;③培养料配方:棉子壳96%,玉米粉2%,磷肥1%,尿素、黄豆粉各0.5%。总投料500kg。 (二)试验方法 按每50kg料加入一包防霉剂,按上述配方拌料,料水比1:1.4~1.5,拌匀后做堆、打孔、覆膜发酵,36小时后10cm以内料温达60~65℃,进行翻堆,以后每12小时翻堆一次,连续翻二次,料呈  相似文献   

6.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均在室外进行,采用一次发酵法或二次发酵法,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制的培养料新堆制法,只要把“增温剂”拌入经预湿过的稻草和辅料中,直接上床覆膜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只需7~8天就可达到与经二次发酵相同的优质料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地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棉子壳供不应求。为此,笔者于1991年开始用麦糠(护颖)栽平菇(南平1号和西德33),取得了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原料处理 将麦糠在3%的石灰水中浸泡2昼夜进行软化处理,捞出风干后碾压数次。配方为麦糠90%,玉米面8%,生石灰2%,复合肥1%,料水比1:1.6,拌匀后堆积覆膜发酵3~4天,当料温升到60~70℃翻堆一次,复堆后发酵6~7天即可。  相似文献   

9.
栽培蘑菇、平菇、草菇等食用菌的菌床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再用于食用菌生产上,已见许多报道。但用菌床废料制蘑菇栽培种,目前还未见报道,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多次试验,现简报如下: 1 培养料制备 试验材料为平菇、草菇、蘑菇三种菌床废料,配方分别为①草菇废料:将栽培草菇的废草晒干,贮存备用。制种前加水预湿,100kg加入20kg牛粪粉、1kg石膏、2kg蔗糖、2kg石灰,料水比为1∶1.4,pH8.0。②平菇废料:春菇生产结束后,将废料晒干保存。堆制时,100kg废料加20kg麦草或稻草屑、20kg牛粪粉、500g尿素、2kg石膏、1kg过磷酸钙,料水比1∶1.4。③蘑菇废料:采完春菇后除掉覆土,取未感染杂菌的菌床废料,晒干备用。制种时,用菌床废料50kg,加当年堆制的干麦草屑50kg、牛粪粉20kg、石膏2kg、石灰2kg,料水比为1∶1.4,pH8.5左右。 各组按比例配好后,堆积发酵半个月,中间翻堆2~3次。第2组以尿素补充氮源,最后一次翻堆如有氨气,再酌加过磷酸钙堆积3~4天。堆制结束后,装瓶后常压灭菌,100℃维持10小时以上,当温度降  相似文献   

10.
松杉木屑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但因其含有对食用菌生长有害的物质,不能用于食用菌栽培.本文介绍对松杉木屑脱毒技术要点:①翻晒:将新鲜松杉木屑翻晒2~3天至干燥.②浸泡:将干木屑放在大缸(盆)中,加入沸水(浸没物料)和1%~2%石灰水(pH12),加盖棉絮等保温2~3天,捞起用清水漂洗至无松油味和碱味.③发酵:将洗净的木屑控水至60%~70%,pH7左右;堆积覆膜进行自然发酵,料温保持在65~69℃,2~3天即可散开堆料,用于食用菌栽培.  相似文献   

11.
王永庄  孙质蕙 《食用菌》1989,11(6):28-28
平菇墙式栽培主要程序:原料发酵处理,播种压块发菌,菌块垒墙出菇。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原料堆积发酵取无霉变的棉籽皮先翻晒几日,再加过磷酸钙1%、石灰3%、水120~130%,拌均匀后堆积发酵,堆高1米、顶宽80厘米、长度不限,堆面盖上塑料膜。料要尽量堆松些,料的含水量也不能太高,以保持料堆的良好通气条件。一般堆积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44~50℃时开始翻料,以后每天翻一次料。随着料温的上升,料里出现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并散发出清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阳 《食用菌》2004,26(6):25-26
双孢蘑菇以它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目前,川东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同国内其它地区的栽培方法一样,沿用堆料、翻料、前后发酵,床式栽培出菇技术。这一栽培模式在堆料、发酵、翻料上时间长,用工量大,出菇时间相对集中在春秋季,鲜菇市场淡旺季现象严重,价差特别大,从而促使我们从栽培季节、栽培方法,高产高效等技术上进行探索。2002年10月,笔者进行了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这一结果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等食用菌时一般都需要将木屑先在室外长时间堆积放置,并反复淋水以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如单宁、树脂等溶出去除,之后方可用作培养料。试验将尾巨桉木屑少量淋水,在室内堆积发酵约2个月,期间翻堆3~4次,之后用于制作白背毛木耳原种和栽培料。试验结果表明,尾巨桉木屑经过发酵预处理后可以替代常规的阔叶树杂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毛木耳菌丝长势和产量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1992~1995年借鉴德国麦草栽培平菇的经验,结合国情进行麦草栽培平菇试验和生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平菇菌种 河北省食用菌所从国外引进的CCEF89。 1.2 麦草处理 河北省中南部于8月中旬开始。①选干燥未经雨淋的麦草,用1%石灰水浸泡,待麦草吸透水后,捞出堆放于易排水的高地上,一般堆放宽1.5m、高1.5m。②待草堆中水不外流时,将干草重量1%的尿素溶于水均匀撒于草堆上,盖塑料棚膜发酵。③待草堆中心温度升至70℃时,保持48小时,再进行翻堆。④复堆后待草堆中心温度再次上升到70℃时保持36小时,进行翻料,若水不足可补1%石灰水。⑤复堆后待草中心温度第3次升到70℃时保持24小时,翻堆降温,温度下降到35℃时即可播种。 1.3 铺料播种 ①挖长60cm、深50cm、宽40cm坑,将已每隔15cm打直径2cm孔的塑料膜放坑中;②先  相似文献   

16.
傅玉红  王克 《食用菌》1998,20(1):28-29
近年来,由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棉子壳货紧价扬,已影响到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盛产高粱的优势,我们在筛选出适用于高粱壳栽培金针菇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粱壳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杂交19、金针菇707、杂交40三个金针菇菌株。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PDA培养基再加入黄豆粉20g,麦芽糖10g,蛋白胨10g,磷酸二氢钾1g);原种以高粱籽粒为培养基;栽培种以棉子壳77%,玉米面20%,蔗糖1%,石灰1%,石膏1%,少许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为培养料。原种和栽培种均在罐头瓶中培养。 1.2 供试配方 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玉米面,高梁壳,曝晒2~3天。设6个配方,见表1。每配方分别接3个菌株共18个处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1.8)拌匀后建堆发酵,待堆顶部下延15cm处料温达55~70℃保持2天后翻堆,外面料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初春至2008年6月,笔者在海拔800余米的福建省宁德市虎贝乡,用发酵料栽培竹荪获得增产增收,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1菌种选择选用长裙竹荪D1,其子实体洁白,菌柄粗,易栽培且产量高。栽培种选用菌丝体白色,呈粗线状或羽毛状,无黄水,冬季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菌龄为65~75天,在23℃的温室内栽培35~40天即可的菌种。2原料配方竹荪栽培原料来源广,配方可选用40%香菇菌糠、30%竹制品下脚料、20%竹木枝或竹制品下脚料及10%杂木屑。竹木枝条须破碎或切成3~10cm的小片,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每平方米用量为35kg,在建堆发酵前备足晒干。3建堆、发酵长裙竹荪菌丝在5~29℃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形成温度须为16~30℃。建堆选择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6℃之时的前两个月进行,建堆采用边加水边堆料的方式,堆成高100cm,底宽180cm,面宽120cm的梯形堆,长度视栽培面积而定,堆完后用湿麻袋或稻草覆盖以保温保湿。待料温升到60℃后保持2天,之后翻第1次堆,如果此时含水量不足60%则要在翻堆时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之后每2~3天翻堆一次。翻堆时间视气温而定,气温高时每隔2天翻堆一次;低时则每隔3天翻...  相似文献   

18.
蔡铜元 《食用菌》1992,14(5):24-25
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堆料和二次发酵(又称后发酵)过程中都要进行翻料堆,不但花工多,而且劳动强度大。常规堆料,因堆料时间长,培养料堆制过熟,养分流失多,加之堆料全过程是在室外,培养料堆制的质量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蘑菇产量低.二次发酵是对常规堆料法的改进,可缩短堆料时间,将料移进室内床架上进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生产原料的利用率,笔者于1993年进行了用金针菇下床废料(棉子壳)栽培草菇试验,生物学效率达29.8%,与用纯棉子壳栽培不相上下,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处理与配方 将栽培金针菇的下床废料(棉子壳),剔除腐烂、霉变、虫害严重部分,脱袋后曝晒、打碎,干燥后备用。按下床金针菇废料85%,米糠10%,石灰4%,石膏1%,另加复合肥1%、发酵干牛粪20%、多菌灵0.1%,乙敌乳油0.06%,常规拌料,多菌灵、复合肥、乙敌乳油应加适量水稀释后随拌料喷洒其中。料拌匀后含水量70%,覆盖薄膜堆积增温发酵,过36小时翻堆1次,复堆后温度达65℃以上保持1昼夜,翻堆降温,调节pH8.5左右。 (二)作床播种与管理 于六,七月份,选土质肥沃,近水源,背阴向阳处,整地作宽100cm、深18cm的床,先在床内撒一层石灰粉消毒灭菌,再铺10cm厚的培养料,压实后撒擂一层菌种(V_(35)菌株,菌龄为20天  相似文献   

20.
在寒冷季节对培养料进行室外堆积发酵,采用不同覆盖物和翻堆时间的处理,观察培养料的发酵时间和发酵程度,得出结果为堆料第3天翻堆和覆盖草帘发酵质量好,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