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种珍稀树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伯乐树、乐东拟单性木兰、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水青冈、巴山水青冈、秃叶黄皮树、细柄蕈树和华西枫杨9种珍稀树种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适宜的种子预处理、贮藏、播种和圃地管理等技术,能使这些难繁殖的树种都有一定的出苗率,最高的达98.8%(伯乐树),最低的也有1.32%(华西枫杨),至生长结束时,按树种计,苗木平均高度为7.2~42cm,秃叶黄皮树年生长量最高达54cm。同时,还报导了各树种苗木逐月的高生长和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黄皮树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规范黄皮树种子育苗技术莫定摹础,并给林业行业标准"黄柏(黄皮树)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概述了黄皮树种子育苗技术的试验过程,从品种的选择、种子的处理、圃地的选择与准备、苗期的管理和苗木质量规格的控制等方面总结了黄皮树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对久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2 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去皮处理可显著提高久树种子的发芽率 ,较对照提高 31.7%。ABT4号生根粉在久树育苗试验中 ,可有效地促进久树种子出苗率和成活率 ,浸种浓度在 2 5mg·kg- 1时 ,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都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F检验证明光照处理的久树种子较遮光处理发芽效果好 ,证明久树种子对光敏感  相似文献   

4.
水黄皮的引种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L.)Merr.),别名水流豆、九重吹、臭腥子、鸟树,蝶形花科常绿乔木,原产于广东和南海、广西、台湾,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新几内亚、波利尼西亚群岛、澳大利亚、马斯卡群岛等地也有分布。本树种树冠开阔,枝叶密茂,树姿优美,洁雅,  相似文献   

5.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烦,解毒疗疮的功效.是东北特产和常用药.为了探讨其内在质量和影响因素,以黄柏中已知的有效成分小檗碱为标准,按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直径的黄柏进行含量测定,以观察不同树龄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柏,又名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树皮可供药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湿热黄疸、肠炎、痢疾、白带、遗精、低热、热毒湿疮等症。其木材是一种优质上等家具用材。主产四  相似文献   

7.
对苗床培养的楹树、雨豆树和水黄皮袋装幼苗(6月龄)施以80kg·hm-2的磷酸盐,通过比较不同收获间隔期幼苗生长和生节情况,研究了施加磷肥对三个农林复合树种幼苗生长和生节作用。研究表明,施加磷肥显著促进雨豆树和水黄皮幼苗生长,但并未促进楹树幼苗生长。此外,施加磷肥还会显著增加楹树、雨豆树幼苗生节数和节大小,但对水黄皮幼苗作用较小,而且高收割间隔期会降低水黄皮生节表现。  相似文献   

8.
对秃叶黄皮树和黄檗种子进行了种子形态、种皮透水性、发芽率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皮对秃叶黄皮树和黄檗种子的透水性有较大影响,前者透水性较后者好;秃叶黄皮树种子的田间发芽率为68.7%,极显著高于黄檗的36.3%;秃叶黄皮树种子和黄檗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且秃叶黄皮树种子的休眠较黄檗浅,经过低温层积后两种种子的萌发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关于刺槐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种子活力有物量、生理、生化等方法,本文选用电导法、软X—射线法、TTC定量测定法、活力指数测定法对刺槐(Robiniapseu doacaciaL.)种子的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认为:用TTC定量法测定刺槐种子活力,测定迅速、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果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6-9
红豆树是中国特有物种,多混生于阔叶林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采用样地法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旁红豆树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研究结果均表明红豆树种群呈稳定型特征;空间分布指数法、负二项参数(k)法检验结果表明红豆树种群分布呈集群分布。对红豆树野生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