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9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共17个,其中杀菌剂9个、杀虫剂3个、除草剂5个。在这17个化合物中中国有7个,其中杀菌剂4个、杀虫剂2个、除草剂1个。  相似文献   

2.
1品种试验与审定、淘汰状况分析 近几年,河南省每年安排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西瓜、油菜、马铃薯9种作物品种试验超过1300个,试验点次超过700个,其中预备试验品种超过800个、试验点次约200个,区域试验品种约400个、试验点次超过300个,生产试验品种超过90个、试验点次超过180个。小麦品种从预备试验选入第1年区域试验品种的通过率20%,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共有国内外58家企业的68个代森锰锌新产品获准登记(不含由原临时登记转为正式登记的老产品),是全年登记产品数最多的杀菌剂品种。在这68个产品中,原药产品4个,占5.9%;单剂产品25个,占36.8%;混剂产品39个,占57.3%。国外企业登记3个,国内企业登记65个。按生产企业所在省份划分,山东省23个,陕西省8个,河北省5个,广西区、河南省各4个,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山西省各3个,江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全球新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共38个,化学农药35个,生物农药3个。其中杀菌剂15个(生物杀菌剂1个)、杀虫杀螨剂15个(生物杀虫剂、杀螨剂各1个),除草剂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2个。  相似文献   

5.
以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日本晴为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研究材料,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东临沂和江西南昌对分蘖数、穗粒数和粒形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环境鉴定,结合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基因型数据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3个环境共检测到68个QTL,包括株高4个、穗长5个、分蘖数2个、一次枝梗数7个、一次枝梗粒数8个、二次枝梗数8个、二次枝梗粒数10个、每穗粒数6个、千粒重7个、粒长8个和粒宽3个;LOD值介于2.50~12.66之间,贡献率变幅为4.67%~27.79%,15个QTL的贡献率大于15%;24个QTL与已报道位点/基因位置重叠,44个QTL为新发现位点;6个QTL在2个环境能被检测到,1个QTL qTGW2能在3个环境检测到,且是还未报道的新位点。最后,利用BSA法验证了qPH7、qPBPP8-2和qGW10三个QTL的可靠性。本研究将为后续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克隆以及进一步解析其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手段,在GenBank、EMBL、DDBJ、PDB数据库中,检索到了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烟草等作物中具有cds全长的34个钾离子(K+)通道基因。其中,水稻7个,玉米6个,烟草4个,马铃薯、胡萝卜及大麦各3个,葡萄及番茄各2个,蚕豆、小麦、油菜及甜瓜等各1个,共有25个基因经过功能验证。对这34个K+通道基因所进行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AtAKT1的同源性较高,序列相似性最低为33%,最高为71%。  相似文献   

7.
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作物品种终止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我站提出首批拟终止使用的96年以前审定作物品种共计117个,其中玉米37个、棉花28个、水稻23个、大豆8个、花生9个、西瓜10个、马铃薯2个,经相关专业组审议通过,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从2月1日起至3月1日,公示期内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国外各大公司公开了21个农药新品种:其中除草剂8个,杀虫杀螨剂7个,杀菌剂6个。在这21个品种中拜耳公司报道10个,道农业科学公司3个,日本组合化学3个,BASF公司、杜邦公司、日本农药公司、日产化学公司、日本Agro Kanesho各1个。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订委员会2013年审定通过了57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5个,水稻2个,甜瓜4个,油菜2个,玉米11个,大豆3个,油葵5个,食葵2个,棉花23个。现将油葵、食葵、大豆、玉米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立芹 《作物杂志》2011,27(3):20-24
以AtPT1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做为检索序列,通过对GenBank NR数据库以及EMBI、DDBJ、PDB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和番茄等植物中具全长cDNA的33个Pht1家族磷转运体基因,包括马铃薯1个,苜蓿5个,辣椒3个,茄子2个,烟草2个,番茄2个,菜豆1个,玉米4个,大麦2个,小麦1个,水稻7个,大豆2个和木薯1个。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将Pht1家族磷转运体基因保守特征序列确定为GGDYPLSATIMSE。对检索到的33个Pht1家族磷转运体蛋白进化关系分析表明,与AtPT1亲缘关系较近的双子叶植物磷转运体蛋白是木薯MePT1和GmPT2,关系较近的单子叶植物磷转运体蛋白是OsPHT8和OsPHT12。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抗黄萎病、纤维品质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一个高抗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系5026和一个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李8为材料,构建一个RIL群体.用5 300对SSR引物筛选亲本多态,获得115个多态位点并进行标记间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包括20个连锁群全长560.1 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图谱.RIL家系分两份:一份种于病圃,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考查各家系的发病情况;一份种于大田,调查各家系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QTL定位:在苗期检测到了3个抗病QTL,成株期检测到了1个抗病QTL,解释的变异系数范围是7.4%~11.8%;检测到2个纤维长度、2个纤维强度、1个纤维细度、1个整齐度、1个短纤维指数和2个纤维伸长率等9个与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QTL,解释的变异范围是6.7%~15.7%;检测到了2个皮棉产量、1个籽棉产量、2个单株果枝数、1个单株铃数、2个铃重、1个籽指、1个衣分和1个衣指等11个产量构成因素的QTL,解释的变异方差范围是4.1%~10.6%,这些结果为棉花抗病育种同时兼顾产量和品质育种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对引自亚、非、欧、美13个国家的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抗病性、耐渍性及品质特性的研究,初步筛选时,有8个高耐渍材料,20个高抗枯萎病材料,9个高抗茎点枯病材料和3个闭蒴型材料。进一步复筛、选出9个单抗或双抗材料。  相似文献   

13.
道罗费耶夫的研究指出,小麦属内有小麦亚属(19个种)和野生一粒亚属(8个种)。根据道罗费耶夫的原则,我国小麦可分为9个种和若干变种,其中六倍体种有普通小麦(变种127个)、密穗小麦(35个)、云南小麦(16个)、新疆小麦(7个)、西藏半野生小麦(23个),后3个种为我国所特有;四倍体种有圆锥小麦(19个)、硬粒小麦(11个)、波兰小麦(8个)、东方小麦(2个)。有的种和变种是近几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订委员会2013年审定通过了57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5个,水稻2个,甜瓜4个,油菜2个,玉米11个,大豆3个,油葵5个,食葵2个,棉花23个。现将小麦、水稻、甜瓜、油菜和棉花(部分)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5日,洛阳市牡丹研究院新品种鉴定会在洛阳举行。‘绚丽’、‘瑞丽’、‘紫蝶群舞’、‘墨盘托金’、‘红艳凝霜’等12个新品种通过鉴定。其中黑色品种3个、紫色2个、红色6个、粉色1个。在2002年培育出31个新品种的基础上,牡丹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不懈的努力,又一次推出12个新品种,丰富了洛阳牡丹家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6.
对五彩小豆(青赤黄白黑)11个品种、五彩绿豆(青褐黄蓝黑)9个品种、五彩大豆(青赤黄褐黑)13个品种,在平谷区进行2年多点品种筛选试验,对33个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抗倒伏性、商品性以及增产效果进行田间调查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五彩小豆特色品种6个、五彩绿豆特色品种3个、五彩大豆特色品种4个,共计13个品种,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病性强,商品性好,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平谷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4个高脂肪品种,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蛋白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三高品种。通过电泳分析得到4个优质蛋白品种,两个豆腐专用品种。将蛋白质、脂肪、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与电泳方法结合,可以成为筛选优质蛋白质兼用性品种的快速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3 458对SSR引物筛选陆地棉中棉所35和渝棉1号间的多态性引物, 获得173对。以多态性引物检测(渝棉1号×中棉所35)F2群体180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 共获得178个标记位点。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括148个标记, 36个连锁群, 总长1 309.2 cM, 标记间平均距离8.8 cM, 覆盖棉花基因组的29.5%。36个连锁群中的28个分别被定位于20条染色体, 8个连锁群未定位于染色体。以渝棉1号×中棉所35的F2、F2:3群体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鉴定结果, 利用区间作图方法, 检测到4个产量性状QTL, 即2个衣分(LP)、1个铃重(BW)、1个籽指(SD); 5个纤维品质性状QTL, 即1个纤维长度(FL)、2个纤维比强度(FS)和2个纤维细度(FF)。LP1、BW、SD、FL和FS1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 LP2、FS2、FF1和FF2被分别位于第15、21、9和20染色体。5个纤维品质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均来源于渝棉1号。  相似文献   

19.
定位棉花种子性状的基因对揭示棉花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明确棉花种子、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渝棉1号×T586) F2:7重组近交系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在鉴定270个家系3个环境种子物理性状的基础上,利用MQM作图方法,共检测到34个种子物理性状QTL,包括9个种子重(qSW)、5个短绒重(qFW)、3个短绒率(qFP)、8个种仁重(qKW)、6个种子壳重(qHW)和3个种仁率(qKP)QTL,它们可解释4.6%~80.1%的性状表型变异。9个QTL在2个或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包括第12染色体显性光子位点的短绒重与短绒率QTL,以及另外7个微效应QTL。34个QTL分布于15条染色体,其中A染色体组20个,D染色体组14个。有12个染色体区段分布有2个或2个以上的QTL,而且同一染色体区域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不同性状QTL的方向大多数与性状表型相关系数的正负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1现状1.1区域试验根据2014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实施方案,目前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包括华南早籼组(区试点11个,下同)、华南感光晚籼组(12个)、早籼早中熟组(17个)、早籼迟熟组(15个)、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18个)、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15个)、晚籼早熟组(15个)、晚籼中迟熟组(17个)、单季晚粳组(11个)和武陵山区中籼组(11个)10种类型,区试点142个,特性鉴定单位2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