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北沙地景观生态类型与土地优化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陕北毛乌素沙地环境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了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和演替模式的系统研究。着眼于建立人地协调关系系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优化配置的模式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吉林省荒地资源的实际出发 ,在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对吉林省荒地资源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 ,可以直观获得荒地资源的生态适宜度等级 ,从而提高评价效率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学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性对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助ArcGIS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多要素空间叠加法等,在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基础上,从开发潜力与生态功能重要性两个角度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性,进而对价值实现路径进行配置。结果显示:1)2020年,鄂尔多斯市生态产品总值为1423.67亿元,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北-西南方向价值高,西北-东南方向价值低的特点。2)生态产品开发潜力高值区集中于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的东北部;生态功能重要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高值区在东南部有明显聚集。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6.71%、29.80%,主要分布于鄂托克旗西部、准格尔旗、杭锦旗等。基本不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0.98%、12.51%,主要分布于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中东部、乌审旗等。4)路径选择上,适宜区以产业生态化为主,基本适宜区以生态修复为主,基本不适宜区以生态产业化为主,不适宜区以生态补偿为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搭建起了生态产品价值量化与转化的桥梁,能够为地区国土资源开发与布局...  相似文献   

4.
投影寻踪回归技术是一种新兴的EDA多元回归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总场土地自然属性与棉花产量的PPR回归分析,建立产量预测模型,较成功地预测了土地生产力,并以 产量为鉴定指标对评价单元进行了棉花土地适宜性等级划分,对PP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案例,在大尺度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背景下,按照主导性原则,筛选出在小尺度上对植物群落分布有影响的指标(降雨量、高程、坡度和坡向),应用GIS等技术完成了该县的适宜性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吴起县宜生态建设区为3740.98km2,占吴起县总面积的99.08%。各适宜植物群落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宜疏林草地区、宜灌木草地区、宜典型草地区和宜森林区。宜森林区多分布于吴起县东南地区的沟谷中。宜疏林草地区和宜灌木草地区是吴起县内主体适宜群落类型。这两种适宜植物群落类型在全县范围内分布都相当广泛,且面积相当。吴起县适宜典型草地群落区主体在高海拔地区。在进行吴起县适宜性植物群落配置时应重视小叶杨、刺槐、侧柏等14种植物物种。研究结果可为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绿洲土地生态问题的成果分析,结合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从经济 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视角,阐述了绿洲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理论的新构想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人文响应三方面出发,选取与山区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27项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河北太行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土地方面数据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研究区1987、2000年各县综合生态安全值,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安全度分区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且局部有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应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古浪县为研究区域,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优化型PSR框架模型,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得出了古浪县不同时段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古浪县由1995年和2002年的"风险"状态转变为2009年的"敏感"状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运用特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以GRID(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张掖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实现了环境评价结果全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对张掖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进行了划定,并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生态适宜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的方法,可以比较综合地了解区域环境背景的整体特点及其差异,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张掖市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分异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用沼气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是户用沼气合理布局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区域因素,依据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从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选择了年平均温度、≥10℃持续天数、生物质资源量、商品能源获取的难易程度、户年均收入、国家投资和农民平均文化水平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分级标准,其中适宜性总分值大于等于80的区域,为最适宜区,适宜性总分值在80~60的区域,为适宜区,总分值在60~40的区域,为次适宜区,总分值小于40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2.
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相结合,利用2000-2005年遥感影像(TM)数据,从景观生产力、景观胁迫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武川县耕地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武川县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武川县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指数为0.01,总体上处于平稳趋势,西部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大于东部地区;武川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变化明显,在8个乡镇中,综合指数增加的有西乌兰不浪镇、得胜沟乡、大青山乡、哈拉和少乡4个乡镇,其指数增加值分别是0.2617、0.1586、0.0953、0.0685;可镇、哈乐镇、上秃亥乡、二份子乡的权重在减少,减少值为0.3820、0.1203、0.0489、0.0328;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较高的乡镇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减弱,城镇化较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乡镇可持续利用程度增强。由此认为武川县耕地资源仍然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是制约和促进武川县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限额配水条件下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灌区的现状和规划,设置了4个方案结合RS、GIS技术应用水盐平衡模型从区域的四个水平衡(地表水平衡、地下水平衡、供需水平衡、耗水平衡)和盐平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并提出优化配置建议。分析表明:保持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必须在灌区内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统一调配才能满足该灌区新的水土资源平衡。而且,还需改善排水,最好是结合暗管或竖井排水,才能达到合理的灌排比,从而满足盐渍化严重农区的排盐要求。由此,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恢复弃耕地,逐年分阶段开发利用已开垦的未耕地,调整种植结构错开用水高峰,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溉定额,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水价、实施"井灌井排"措施的干旱内陆区农业水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在减少配水损失方面效果显著,但配水过程中仍存在输水不稳定、弃水量大等不足。在配水过程中将“组间续灌、组内轮灌”的渠道配水方式变更为“组间轮灌、组内续灌”,以配水过程中渗漏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渠系配水模型,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在寻找最优配水方案的同时均一化处理各配水方案中轮灌组内渠道的配水时间。选取张掖市西浚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渠道过水能力和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结果与该时段灌区的实际配水计划相比,配水时间减少了13.4 d,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5提高到了0.828,配水周期内上级渠道配水稳定,各轮灌组内渠道同时开启和关闭,减少了渠道弃水。该模型能够实现集中、高效配水,可为灌区管理部门制定配水计划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发电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适宜度评价是决定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在综合分析秸秆发电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耕地资源潜力、秸秆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成本四个层面共选取了耕地资源总量、耕地资源量波动水平、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波动水平、用电量、用电量增长率、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GDP等8个指标建立了中国秸秆发电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秸秆发电适宜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适宜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我国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综合适宜度较低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农牧区;其余区域秸秆生物质发电的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工作中新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所依据的评价模型在权重和分级阈值的设置以及某些参评指数的设计和选择上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而导致评价结果与一些实际情况不符。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特别指出评价应增加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SD模型的新疆奇台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系统动力学对新疆奇台县水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建立水资源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奇台县2010年、2020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高、中、低三个方案,并进一步分析比较得出了适合于该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方案,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内蒙孪井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包气带水文地质特征,对地下潜水深埋区降雨(灌溉)入渗补给的滞后性进行了分析,估算出了孪井灌区降雨(灌溉)入渗补给的滞后时间;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GAMS软件优化种植结构,减小整个灌区的灌溉入渗量;最后利用VisualMODFLOW软件预报了现状灌溉和优化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研究表明:深厚包气带对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具有明显的滞后分配作用,孪井灌区岩性下的入渗补给滞后时间约为240-360d;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由于灌溉入渗量减小,水位上升幅度明显减小,减缓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进度,但是仍然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必须改变现行灌水方式或者采取适宜工程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选入基本农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例,按照基本农田划定规程,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从耕地的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分值。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拜城县综合评价分值在[45.01,94.09]之间,依据综合评价分值将耕地划分为三类,其中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38 360.39 hm~2,占全县耕地的42.52%;适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9 979.64 hm~2,占全县耕地的11.06%;不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41 878.63 hm~2,占全县耕地的46.42%。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综合质量状况较好,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耕地自然、区位条件优越,斑块规整且连片分布。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对比分析,为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实现耕地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reldraw的内蒙古土地资源TM影像人机交互判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内蒙古土地资源TM 影像人机交互判读的实践基础上,对基于Corel-draw 的土地资源专题信息提取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认为该方法成本较低,数据可信度高,并且易与GIS连接,可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快速提取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